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伴隨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生態園林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其除了可以實現城市環境的美化功能之外,還能促使生態園林的觀賞價值得以提高。所以,對于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有關人員而言,確保植物配置的合理性至關重要,進而能夠推動園林的藝術價值得以提高。就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進行探討,旨在為今后的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生態園林設計除了需要全面凸顯其生態性之外,還需同步體現其自身已有的藝術欣賞價值,進而實現身心愉悅的目的,特別是對于城市觀賞園林的設計而言,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園林設計理念。就其植物的配置過程來說,除了需要相應的專業性要求之外,還需對其生態特性、是否能實施園林工程施工、植物景觀藝術的觀賞價值、園林運用的安全性等方進行分析,進而全面確保該項設計獲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1生態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的意義
對于園林景觀而言,植物多樣化是其多元化的基礎,各式植物具備差異性特性,在此基礎上確保搭配的合理性,全面凸顯植物自身的特性,進而推動觀賞者獲取更多、更好的視覺效果的同時,全面提升其觀賞價值。生態環境的穩定性依靠該項配置的多樣性維持。比如:各式各樣的植物綠化處于各個地區的園林中,其植物的優點使該地區的氣候得以更加適應,并對污染物進行分解,進而實現環境改善的目的。
另外,綠地土壤條件的全面改善、該項蟲害的擴散區域得以全面控制都可通過植物的多樣化特點實現,進而避免綠化成果遭受過多危害,推動生態園林實現延續性發展。此類植物除了可以吸納太陽輻射之外,還可以其自身的蒸騰作用促使空氣溫度、生態環境得以降低和調節。同時,植物還能相對性地實現水體的凈化作用,避免園林過多遭受水土流失的損害,進而達到水土保護的目的。所以,要對此類植物長期持以高度重視態度,促使其配置過程中匹配植物特性,確保其合理性的同時還可獲取園林美化、凈化環境的作用,進而推動園林的生態效益得以提升。
2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
2.1生態性
根據該地區的實際情況,并綜合考慮差異性植物的生長特點和環境情況選擇合適的配置方案。植物物種的生長演化過程過長,致使其依靠自身特性選擇極具針對性的環境進行生存。生存環境的差異性可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而導致其生長狀態同樣具備差異性。對于該項設計過程而言,務必要全面顧及各式植物自身的生長特點和規律。只有全面重視園林種植地區的氣候、土壤等環境因素,才能確保物種之間的競爭良性發展。該項設計基于因地制宜的角度確保植物的生長過程具備足夠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并且,只有在生態環境平衡的基礎上,從綜合性的角度引入植物,才能防止園林遭受有害生物的入侵出現環境威脅,進而確保園林的發展具備長期穩定性。對于該項設計的建造過程而言,除了需要顧及其完工后的即成效果之外,還能確保該項效果具備長期性,進而保證其后續的維護成本控制具備合理性。
2.2藝術性
該項設計除了需要通過植物的自然狀態凸顯其本身的藝術欣賞價值之外,還需注重其配置的合理性。對于其配置過程而言,除了從植物的全面特性角度凸顯其差異性觀賞價值之外,還需要維持其整體的協調性、統一性、藝術性和平衡性,進而促使其景物構造效果得以提高。要想其整體具備統一性,還需從差異性、多變性的基礎上維持植物比例配置,進而推動其表現出的景觀效果更具豐富性和趣味性。相似性與統一性并進的植物整體才能促使其配合和互動程度更好,進而推動整體觀賞效果得以優化。對喬木、灌木、草坪和花卉持以全面重視的態度,同時協調配合與之相對應的山石、水體,促使景觀實現一體融合的協調豐富感,進而推動景觀之間的效果呈現相互呼應之勢。并且,各個季節需要使用各層次變化的植物,借此凸顯與之相關的各季節植物景觀,營造出差異性的景觀效果。
2.3安全性
在園林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其投入使用后的情景全面考慮。比如,如果園林的觀賞對象包含孩童,則需要對其安全防護性進行考慮,避免其設置的景觀過多具備不安全因素。同時為了迎合孩童的喜好,需從視覺刺激下加強顏色鮮亮的配比度。如果該項景觀處于高速公路等分隔帶時,還需要重點顧及眩光保護,調節植物密度和高度提升司機的行駛安全度。
3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優化措施
3.1合理選擇植物種類
就該項園林的建設過程來說,除了應該以持續發展原則作為其依據之外,還需保證其選擇的植物生長過程不會發生異?,F象。以此,該項配置方案中應該根據該地區的氣候、地理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類型,進而確保凸顯其自身的觀賞價值。首先,氣候環境。當園林處于經濟與技術水平較低的地區時,可根據其氣候環境選擇能適應當地環境的植物類型。比如,欒樹、無患子等樹木通常栽種于亞熱帶地區。其次,土壤環境。各個地區的土壤特性具備相應的差異性,而各類植物也對土壤具備差異性喜好。比如,杜鵑喜歡生存在酸性土壤中,且pH值5.5~6.5是其最適宜的土壤環境。黃楊、檉柳、側柏等比較耐堿性土壤,且pH值7.5~8.5、鈣質含量多的土壤是其最適宜的生存環境。最后,太陽照射,分析植物需要的太陽照射條件時,可做好喜陽喜陰植物搭配,進而促使園林空間得以大幅度提升。
3.2堅持生態多樣性
群落的組成可通過相應規模和層次的植物群落設計得以體現,只有分析其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才能促使群落的生長更具穩定性。不只是喬木、灌木、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屬于植物群落,生態園林設計過程中還存在人工植物群落,此類群落中長期具備生物多樣性特點,在生態學和園林美學的結合基礎上選擇該地區原有的穩定植物群落,進而對其組合實施健康、穩定性開發。此外,植物配置在互惠共生原理的匹配原則上設計群落。比如,菌根可和云杉、核桃、蘭科植物等實現共同生存;黑接骨木分泌物可促進云杉生長,還能促使云杉根的分布情況更具優勢。
3.3遵循人性化原則
對于該項設計而言,除了需要匹配人類的心理需求之外,其配置過程還需遵守人性化原則。人們可從植物色彩的搭配、空間實施的設置過程中收獲放松的感覺,進而獲取休閑娛樂的體驗凹。此外,各個城市之間的文化傳承具備差異性,合理配置其植物類型不僅能促使植物文化得以產生,還能在植物形態、姿態和顏色的基礎上實現差異性理念體現。
總之,該項設計除了需要遵循以上原則之外,還需避免鄉土植物因為引種、遷移、運輸等情況導致的不易成活。同時,其配置過程中應該第一時間考慮適合當地生長條件的鄉土植物,同時在其中搭配種植闊葉樹和針中樹,促使其根據季節變化變換出植物的各類生長形式,進而全面凸顯園林中植物群落的各季節生態效能。
4結語
伴隨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自然也需要提升生態園林的設計要求。因此,應重點認知該項配置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并通過相應的配置原則確保其植物配置的合理性,進而提升該項園林的觀賞價值。對于該項園林的設計人員而言,其更應該具備足夠的生態學、景觀設計學、美學和安全知識,借此不僅可以促使生態型園林更好地服務人們的精神需求,還能推動該項理念實現延續性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