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山地公園利用現狀打造生態景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健康更加重視,于是,城市周邊的山地公園就成為市民首選。山地公園建設的關鍵是挖掘公園的自然屬性、人文屬性、社會屬性。結合山體的地形地貌,因勢利導,結合景觀,做好防洪排澇工作,打造擁有生命力的公園,擁有生命力的公園才能得到持久的發展。
  關鍵詞:園林設計;生態景觀;山地公園;海綿城市
  在我國現代化城市發展進程中,園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園林又是通過園林設計把現實與想象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不僅給人以美的體驗,還能讓人感受到心情愉悅,使越來越多的人們在山地公園的有限空間中找到回歸自然的感覺。
  1生態景觀的概念
  生態景觀學(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個相當大的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協調功能及動態變化的一門生態學新分支。景觀生態學給生態學帶來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生態景觀是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多維生態網絡,包括自然景觀、經濟景觀、人文景觀。它強調人類生態系統內部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耦合,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的關聯,以及天、地、人之間的融洽性。
  2山地公園的特殊性
  山地公園地形多變、空間多樣和視景全面,由于地形起伏所造成的空間形態、視線角度、表面肌理及氣候環境等方面的變化都形成了山體景致的獨特陛。另外,山地公園可供開發的平地少,部分山地公園有人文古跡存在。這些都屬于山地公園獨有的,如果把握利用好,很容易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山地公園。
  3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
  由于地形問題,山地公園在改造過程中,容易造成大挖大動的現象。所以在前期調研中,要很好地把握現場空間尺度,做好細致的現場調研,做好詳細的規劃設計,因勢利導,既要做好景觀,又減少對山體的破壞,嚴禁大挖大動的現象發生,把景觀自然融合在大自然中。
  4山地公園生態景觀設計的具體案例分析(以漳州市芝山公園改造為案例)
  4.1芝山公園現狀
  芝山坐落于漳州市區西北隅,三峰鼎立、夾帶谷地、僻靜幽勝,地貌起伏,有平緩的山崗、曲折的山洼、起伏的崗阜、茂密的喬林,入園有山林意趣,造景可因勢隨形。另外在芝山的東北側有大片水田地,常年地下水豐富,傳說中這片水田以前有個紫湖,常年碧波蕩漾;而且在兩座山的山坳處,也分布著大小不一的沼澤地,這些沼澤地,雨季是很好的山洪滯留區,旱季又成為周邊植被的水源,是天然的海綿區。
  4.2芝山公園整體規劃布局
  在全面收集和分析芝山歷史文獻資料,多次勘察芝山現場的基礎上,分析和歸納芝山公園的歷史文化古跡、植被和景觀要素,認為要突出芝山山地公園和芝山文物古跡的特色。本案抓住這2個特色,歸納出“登高攬勝”和“游湖賞綠”2條主線。
  4.3芝山公園規劃強調生態景觀原則
  (1)恢復芝山原有的自然屬性。重現原有的自然生態群落景觀,處理好文脈、綠脈、藍脈三者之間的關系,使其緊密結合、交融;明確游覽線路,形成完整的風景游覽體系,多變而富有節奏的休閑娛樂空間。(2)堅持“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注重人的參與,為市民提供豐富的活動場所,滿足人們對優美環境的追求,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空間。(3)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統一規劃,分期建設,為公園的開發建設留有余地。
  4.4芝山公園道路依山就勢,不大挖大填原則
  芝山公園園區內設置了車行道、環山步道、登山道、沿湖步道。主路呈環形狀,次路呈樹枝狀。所有道路遵循依山就勢,不大挖大填原則,實現海綿城市的生態理念。芝山公園道路的特點是,最大程度利用原有的道路、機耕路做路基,減少山體開挖,盡大范圍保留原有生態,以道路連接景點,做到移步一景。
  4.5芝山公園綠化規劃強調生態性原則
 ?。?)綠化現狀。芝山公園現狀植被多以麻竹、小葉相思樹、香蕉、樟樹、盆架子、海芋為主,其中混有松柏類等,整體分布與生長狀況良好,同時山林保護區的植被大部分保護較好。(2)綠化生態性原則。綠化生態性原則是本案的重點,芝山氣候良好,地勢多樣,適宜發展豐富的植物群落。本案在植物規劃設計上,在盡量保留原有樹種的同時,規劃引入更多的鄉土樹種,保證多樣的植物群落,盡快形成景觀效果,保證景觀綠化質量。(3)生態性原則是植物種植規劃設計的根本原則,將芝山公園發展成生態公園,于芝山公園,于漳州都將有不可估量的生態價值。
  4.6巧妙利用天然濕地、沼澤地,打造生態景觀區、景觀交通防洪休閑區
  芝山公園的用地范圍內有三座山,沿著三座山的山坳有著豐富的水系在流動,形成了不同規則、形狀各異的小湖泊、沼澤地、濕地。這些水系在雨季是很好的山洪滯留區,旱季又成為周邊植被的水源,有著天然的海綿城市的概念。如何利用好這些水系成為這次公園改造的難點,也是亮點。
  芝山公園3座山峰最高峰北面山腳下有大片濕地,常年水深達30~80cm,當地居民反映,古時聽說這塊濕地是片湖,叫紫湖,有近6.67hm2。后來因為歷史原因,變成了目前的濕地,面積也小了很多,不到1.33hm2。經過現場堪研,結合地堪資料,完全可以在該地塊恢復部分紫湖景觀。結合打造游湖賞綠這條主線,緊緊圍繞著“游湖賞綠”,充分發揮紫山湖的生態功能,在原有景觀基礎上規劃設計一濕地園,園中木橋曲折,或緊貼水面,或沒于蘆葦間,古樸淡雅。游人行走于其上,藍天白云下,夕陽霞光中,清新有趣、浪漫多情。更重要的是,紫湖也成為芝山公園最大的海綿區,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生態景觀區。
  芝山公園另外兩座山峰的山坳處,零星分散著大小不一的沼澤地,這些沼澤地,在雨季是很好的山洪滯留區,旱季又成為周邊植被的水源。本案巧妙利用這些沼澤地的原有功能,結合山谷凹地和現有的水塘營建湖泊;利用山體溝壑縱橫的地形,順山谷壘砌自然石景觀,形成利用天然的地下水,打造潺潺流水濕地景觀;利用視線開闊的地方處設觀景平臺,再結合木棧道,形成“游湖賞綠”的副線,統籌兼顧,功能復合,打造景觀交通防洪、休閑綠化多位一體的水岸空間。該條副線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芝山公園生態功能的作用和科普教育的意義。
  4.7生態系統的修復
  打造生態景觀公園是在最大限度保護好原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使用當地樹種營造出豐富的植物群落景觀,也為當地生物提供原始生態的生存環境;另外,結合山體的地形地貌,因勢利導,結合景觀,做好防洪排澇工作,使得改造完的公園,用最自然的方法最快得到修復甚至發展,打造擁有生命力的公園。
  5結語
  芝山公園建設的關鍵是挖掘公園的自然屬性、文化屬性、社會屬性?;謴椭ド皆械淖匀粚傩裕噩F原有的自然生態群落景觀,處理好文脈、綠脈、藍脈三者之間的關系,使其緊密結合、交融。通過山地自然生態恢復,與自然景觀重建,用當地材料如天然石材,鄉土植物等最經濟的途徑,恢復重建為充滿生機的、現代的城市開放性公園。芝山公園建成后,生態恢復迅速,成為漳州城市中心的天然氧吧,是漳州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場所,獲得市民的一致好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3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