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態游憩型城市綠道慢行空問景觀設計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慢行系統作為城市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以生態游憩型城市綠道慢行空間為著力點,闡述了生態游憩型綠道的功能,淺析了生態游憩型綠道慢行空間的景觀設計要點。
  關鍵詞:城市綠道;慢行空間;生態游憩
  1生態游憩型綠道的功能-
  城市綠道可簡明定義為:連接城市內開敞空間、重要生態斑塊以及核心景觀要素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綠色景觀廊道。城市綠道慢行空間具有交通、生態、游憩、文化等多種功能。
  生態功能是生態游憩型城市綠道的重要功能。其生態學意義是多方面的,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分析和理解。城市綠道慢行空間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補充,通過連接其他非線狀重要城市生態系統,從而形成綜合性的整體,以達到保護的目的,對保持城市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城市綠道慢行空間對于高度破碎化的城市生態系統而言,可以有效地防止(或減輕)城市內生態物種棲息地破碎化、土地退化、城市無序擴張帶來的種種城市問題,是保持城市生態功能基本完整、保護重要的城市自然和文化資源的可持續土地利用方式之一。
  游憩功能是生態游憩型城市綠道慢行空間的核心功能。城市綠道慢行空間的游憩活動包括所有人日常閑暇時間內,自發參與的、具有生態、文化、康體或特色的活動;包括低參與性的活動,如風景欣賞、停留休息、賞花觀鳥等;也包括參與度高的游憩活動,如跑步、騎車、滑板、街頭表演或某些水上活動等。同時由于城市綠道的景觀生態要求,將能為人們提供景觀功能豐富的慢行活動空間。
  2生態游憩型綠道慢行空間景觀設計
  生態游憩型慢行空間景觀設計的核心是生態性,兼顧適度的游憩功能。生態性包含了植物配置的生態性、鋪裝材料的生態化和園建小品的生態度。
  2.1植物配置
  2.1.1七性協調——適地適樹。生態游憩型綠道慢行空間植物造景應以植物生態學、植物群落學、政治經濟學、美學等相關理論為基礎,做到“科學性、藝術性、時間性、經濟性、技術性、空間性、文化性”七性協調。同時植物作為一個有生命力的有機體,其整個生長周期與土壤、水體、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密不可分,因此,適地適樹是植物景觀設計中最首要、最基本的要求,即要體現樹種選擇的科學性。在適地適樹的基礎上,通過藝術性的原則,營造植物景觀群體或個體的形式美以及意境美。生態游憩型慢行空間的植物景觀設計應選用本地適生的鄉土植物,保證綠道植物的成活,并減少后期的管理費用,體現科學性、經濟性和文化性。
  2.1.2層次豐富——季相變幻。生態游憩型慢行空間景觀是以植物造景為主的軟性綠色生態景觀,必須考慮城市公共綠色空間的舒適性和生態性。因此,植物景觀設計宜以喬、灌、草相搭配的復層景觀為主,形成色葉樹種與觀花觀果灌木相結合的多樣景觀。同時,植物的色彩和季相特征也是生態游憩型慢行空間景觀重要的觀賞內容,植物景觀與硬質景觀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其外貌隨時間的變化性,草本、木本植物均隨著季相的變化而呈現出或綻放、或盛開、或凋零的景觀特色,從而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季相景觀。因此,植物造景設計只有抓住了景觀的季相設計,才能形成一個好的植物景觀。在具體的配置手法上,可以將不同時期的觀花、觀果及觀葉的植物組合搭配,相互彌補,形成全年有景可賞的綠道植物景觀。在配置比例上,生態游憩型慢行空間的植物群落宜以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春季吐露嫩芽,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綠意濃濃;秋季葉色斑斕,碩果累累;冬季枝椏橫斜,凋零凄美。
  2.2硬質鋪裝
  生態游憩型慢行空間的硬質鋪裝應強調其生態化,包括鋪裝材料、施工工藝、顏色質感等。生態型硬質鋪裝是相對“硬質性地面”提出的,它具有收集雨水、減少熱導、保護城市生態的作用,包括減噪、吸塵、透水、有利植物生長、安全(不會因雨、雪、灰塵而使人滑倒)等諸多優點,這使其對于提升生態游憩型慢行空間的游憩體驗有著明顯的作用。
  生態型鋪裝主要包括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排水降噪瀝青路面、溫拌瀝青混合料、建筑廢棄物及舊料再生利用4種類型。
  2.2.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性路面是在排水性路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全透式的路面結構,其面層、基層都采用開級配大空隙結構,雨水垂直通過路面面層直接下滲至基層,并最終滲入土基。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僅要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而且應具標準規定的力學強度,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根據面層材料不同可分為:整體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塊料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
  2.2.2排水降噪瀝青路面。排水降噪瀝青路面表層通常采用透水瀝青混合料鋪筑,而下部各結構層則為密實不透水的下面層、基層等結構層,該結構與常用路面結構主要差別在表面層。在排水降哚瀝青路面體系中,中面層不透水,水分從道路兩側排人雨水收集系統,其特征分為“透”“堵”“排”3個功能。
  2.2.3溫拌瀝青混合料。在設計中鋪筑彩色瀝青路可以起到美化設計和引導交通的作用,因為它是通過嚴格的拌制及施工控制,所以能使施工后的路面不僅具有絢麗的色彩,而且具有良好的路面性能。正因為透水性路面具有諸多優點,歐美等發達國家很早便開始研究透水性路面及其鋪面材料。
  2.2.4建筑廢棄物及舊料再生利用。在景觀設計中考慮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廢物環保材料,將其作為新型環保材料來應用,會帶來耳目一新的低碳景觀化效果。許多富有創意的廢棄物可以循環利用,城市固廢再生建材和可循環材料,變廢為寶。利用拆遷后的磚塊、水泥砌塊等廢棄材料精心布置成小品、鋪裝等;如建筑邊角料也可以收集起來作為新的景觀小品,或是作為園林鋪磚。
  2.3園建小品
  相對其他城市綠道空間而言,生態游憩型慢行空間是城市綠道中最主要的社交型公共空間,使用者會出現較高的停留幾率。因此,在生態游憩型慢行空間景觀設計中,園建小品作為人與環境進行溝通和互動的重要媒介,應當充分考慮到其與環境的協調性、使用者的舒適性和材料的環保性等。
  2.3.1與環境有機結合。景觀小品作為一種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藝術品,不但要具有很高的審美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與之成為一個系統整體。在生態游憩型綠道慢行空間中,園建小品的設計必須要整體考慮其所處的環境和空間模式、形式、色彩、風格上都要和環境相協調,數量宜少不宜多,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2.3.2與人群潛在互動。景觀小品以自身的造型語言經常充當信息的傳播媒介,與游人產生了潛在的互動,在生態游憩型綠道慢行空間中,我們要重視景觀小品這個功能,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通過景觀小品的設計進行自然科普教育,讓人和環境能產生“游中玩、玩中學”的互動關系。
  2.3.3生態材料的創新使用。在生態游憩型空間中園建小品的設計要重視低碳化景觀效果,在形式創新的同時積極進行材料、技術創新,除了石材、木材、竹藤、金屬、鑄鐵、塑膠、彩色混凝土等不同材料的廣泛應用外,應考慮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廢物環保材料,如拆遷后的磚塊、水泥砌塊、建筑邊角料等,結合個性化、藝術化的形式設計,形成既美觀有趣又安全環保的園建小品,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ㄘ熑尉庉嬐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5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