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抓好五個側重點,培養課外閱讀習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小學中年級課外閱讀推進中,可以通過營造課外閱讀環境,整合課外閱讀時間,重視默讀速度的訓練,巧設課外閱讀任務,及時反饋閱讀效果,讓學生享受課外閱讀的快樂,培養課外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關鍵詞】中年級;課外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呂叔湘曾經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們經驗,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是得益于課外閱讀?!笨梢?,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就要加強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決定好的閱讀素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能促進學生課外能力的形成,提升閱讀素養。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經驗,認為要培養中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應側重從課外閱讀的環境、時間、方法、任務、效果等方面去落實。
  一、營造環境,變動為靜
  良好的閱讀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安靜的環境有助于學生專心致志閱讀,產生舒適愉悅的閱讀感受。這樣的環境最起碼是不吵鬧的。首先,是學校的教室,應是一個有綠有書的環境,讓學生能靜下心來。教師可以在干凈整潔的教室擺上幾盆四季常青的植物,再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寫在黑板上或貼在墻壁上,營造出濃郁的閱讀氛圍。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書源,教師也可動員學生人人拿出自己喜愛的幾本書籍暫時存在班里的“圖書角”,并定期更新,實現優質書源大家共享。其次,是溫馨有書香的家庭。教師可以布置家長,給孩子一個安靜的“閱讀專區”,讓孩子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藏書閣”,里面擺設著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蛘呤窃诤⒆尤菀卓吹?、觸手可及的地方,都可以有意無意放些兒童讀物。在孩子閱讀時,家庭也是安靜的,最好是父母也在閱讀。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受到閱讀的習染。再次,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教師要鼓勵家長經常帶孩子到社區、鎮、區、市等各級的圖書館借書看書,去享受那份安靜的閱讀和內心的平靜。學校、家庭、社會都應該為兒童閱讀提供一個安靜的閱讀場所,讓孩子從小養成安靜的閱讀習慣。
  二、整合時間,化零為整
  玩是兒童的天性,孩子往往一玩就沒有時間閱讀。作業是學生要履行的職責,有不少孩子抱怨作業多,沒時間課外閱讀。如果學生讀書的時間得不到保證,課外閱讀就可能流于口號。學生的閱讀時間從何而來?教師可以這樣安排學生的閱讀時間,由少量的、零星的逐步向自主的定時定量閱讀。一是每天中午學生到校至上課前的午間讀書,教師多加巡視關注,鼓勵孩子少量閱讀,逐步體驗閱讀的樂趣;二是根據班級課程設置情況,每周安排1至2節的課外閱讀課,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三是回家后自主閱讀30分鐘。教師要盡量減少重復無意義的家庭作業,讓學生把時間騰出來進行自主閱讀。此外,平時還要鼓勵學生利用零星的時間讀書、讀報,哪怕只有15分鐘,也可以閱讀一個小片段或瀏覽一個故事。只有不斷地整合時間進行閱讀,化零為整,才能不斷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閱讀習慣。
  三、訓練默讀,反慢為快
  思考是優秀的學習習慣。課外閱讀就要讓學生的思維轉動起來,與作者感同身受,置身其中,從文字內容走向作者內心。默讀是最好實現有思考、有效率的閱讀方式。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中年級學生不喜歡閱讀,特別不喜歡閱讀整本書,只停留在漫畫等閑書上,究其原因是閱讀速度慢。從一年級開始,我們的課文閱讀要求就是“慢慢地讀”“仔細地讀”“不要多字不要漏字”,這樣就導致了大多數學生的閱讀浮在文字表面、不思考、不追求閱讀效率的習慣。這種閱讀習慣對于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高閱讀效果是不利的。因此,教師平時要加強中年級學生快速閱讀能力——默讀的培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以一個字、一個詞為閱讀單位過渡到以一個短句、一個較長句子為單位的閱讀方法,循序漸進,提高閱讀速度。由于默讀的速度比朗讀要快得多,并且默讀更有利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思考理解和揣摩,這對學生的智力發展也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講究方法,在課內閱讀上多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讓學生遷移到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質量不但取決于閱讀的內容,而且也取決于閱讀的速度。作為語文教師,對于缺乏閱讀速度的學生,要更注重其閱讀速度的提高,了解學生閱讀速度慢的原因,適當降低默讀要求,從課內走向課外,反慢為快,逐步養成邊讀邊思考的默讀習慣,提高課外閱讀能力。
  四、規定任務,忌虛求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不主動閱讀的學生,教師要規定一定量的課外閱讀任務,防止學生隨意閱讀,應付了事。如有的老師這樣布置“每天閱讀30分鐘以上”,對于籠統的任務,學生不知道要讀什么,也不知從何讀起,閱讀效果可想而知。只有讓學生明確要完成什么任務,帶著任務去閱讀,這樣才能產生有效的閱讀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同讀一本書”或某一些章節,設計幾個簡單可操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師還可以設計閱讀任務表或指導學生完成閱讀“思維導圖”,這些也有利于學生走進書海,潛心閱讀。有了實實在在的書目與篇章和要解決的任務,學生的閱讀就會實在一些。為了保證閱讀的質量,在學生明確規定的任務之后,教師還要通過各種手段,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監督,獎勵閱讀任務完成得好的同學,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吸引”更多學生完成。這種任務型的驅動閱讀,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閱讀任務,并實實在在逐項落實,以培養學生有針對性閱讀的習慣。
  五、反饋效果,多褒少貶
  有閱讀就要有反饋。學生的閱讀是否有效,需要教師及時做出反饋。然后反饋給學生,特別是學生做得好的地方,如有效的閱讀方法、靜心閱讀的品質等。當學生從教師那里得到積極有效的反饋,將有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反之,如果學生得到的是消極的反饋,將會打擊學生閱讀的信心與興趣,不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因此,教師在反饋閱讀效果的時候,要注意多鼓勵少批評。首先,可以利用家校配合。教師事先設計簡易的“課外閱讀反饋表”。如每天的閱讀時長、閱讀書目及頁碼、閱讀的態度、閱讀的字數、閱讀存在的問題等,由學生帶回去讓家長督促填寫。閱讀反饋表,可以每周填一次,教師根據家長反饋表,結合自己平時的觀察,給予學生鼓勵,樹立學生閱讀的信心。教師給予學生的獎勵,可以是星級評比的一顆閱讀星,也可以是圖書角新書的優先閱讀權。其次,可以開展各種活動,如讀書筆記評比、好書推薦、讀書交流會等。例如交流時,可以讓那些閱讀效果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閱讀體會與經驗,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促進,逐步養成熱愛閱讀、持續閱讀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需要學校和家庭、社區的共同努力。從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入手,堅持不懈地反復抓,從點滴時間抓起,懂得珍惜時間閱讀,合理訓練閱讀方法,讓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樹立自覺養成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意識,最終形成自動化的學習行為習慣而持續閱讀,不斷提高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史建國.新課程背景下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7(2).
  [3]高海燕.讓墨香伴著歡聲笑語——小學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點滴談[J].寧夏教育,2014(3).
  [4]黃國才.讓思考成為閱讀習慣[J].小學語文教師,2018(12).
 ?。ň庉嫞糊堎t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202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