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提出,越來越多小學語文教師喜歡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來組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是學生在小組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通過調查、訪談和觀察,了解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現狀,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諸如“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學生參與程度不均衡;學生在小組合作前,缺少獨立的思考和研究;教師缺少必要的參與、指導和調控”等問題。本文從教師、學生兩個層面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力求使合作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合作與創新意識的有效手段。
二、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種追求實效性的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學習被人們稱為“最近十幾年最關鍵與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不同思想在小組里進行有效的優化整合,將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變成全組共同的成果,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探究并解決各類問題。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ㄒ唬W生的座位安排不合理
1.“秧田式”座位模式
我國是人口大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在讀學生人數有3000萬左右。通常情況下,學校每個班的學生人數都在40人以上。因此,絕大多數班級的座位模式都是秧田式。
秧田式的座位模式,雖然有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課堂調控作用,最大程度上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師的身上,但限制了同學之間親密關系的構成,也不利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2.組座位模式
組座位模式是指將課桌椅分成若干組,每一個組由4—6個座位構成,每個組的學生圍桌而坐。這種座位模式雖然可以拉近同學間的距離,但也存在著局限性。首先,唯有當學生人數限定在如25—40人時,才有充足的教室空間來排列這種座位模式。其次,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需要經常轉動身體,才能確保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得以完成。這樣,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
?。ǘ┖献鲗W習流于形式,不重實效
由于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陳舊,自身的教學方式沒能適應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使得合作學習成了一種“擺設”。例如,在教學環境方面建立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按傳統的講授方式在“滿堂灌”,而學生仍舊是被動地接受。又如,教師的教學策略簡單,給學生布置的合作學習的內容或過于簡單,或沒有價值,使得課堂看似熱鬧,但實際上學習過程空有形式而缺乏內涵,最終使合作學習失去了在教學中的作用。
?。ㄈ┯绊憣W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比較多的是以“小組交流、討論”的形式出現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學生馬上開展小組討論,喧鬧的課堂立刻出現。而教師的放任自流——沒有及時進行監控和給予有效的指導,致使大部分學生還沒有進行獨立的思考,答案就已經被“好學生”說出來了。接著,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草草收場。這樣,看似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但實際上學生的個性思維并沒有得到發展。
三、解決策略
幾年來,小組合作學習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實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問題。那么,怎樣才能真正落實好“小組合作學習”,使之發揮其實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
?。ㄒ唬┮虻刂埔耍侠戆才?,培養習慣
學生座位的設置,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的。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合理地安排座位。其實,“秧田式”座位有它的好處,“組座位”也有它的優勢。所以,在安排座位時,需要根據班級的人數和場地,合理地選擇座位模式,并盡可能地兼顧學生的身高、視力等因素。
如果采用“秧田式”座位模式,小組人數最好是4個,形 成“田字形”結構,這樣便于小組討論時小組成員圍成一圈。如果采用“組座位”模式,則最好分成若干個“T”形六人小組。因為這樣既便于開展小組討論的開展,又便于同桌合作,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需要轉動身體的學生數量。
(二)建立完善的“小組合作機制”
1.搭配分組,合理安排
要建立完善的“小組合作機制”,第一步就是劃分小組。
在分小組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組內成員的強弱搭配。例如,同一小組內最好是優生與學困生的數量均等,再搭配部分中等水平的學生;能說會道的學生搭配一些不善言辭的學生。其中,還要關注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例如組內不應該有“敵對”或過于要好的搭配。
2.增強歸屬感,培養凝聚力
首先,在班級內設置小組評價制度,無論課內、課外,一切的評比、獎勵活動都要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同時,時刻注意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概念:“我們在同一個小組里,是一家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共同進退。”其次,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該把個人和小組緊密聯系在一起。例如小組中有成員做了好事,在表揚的時候,既要獎勵該名成員,也要給所屬的小組加分。反之亦然。
此外,還要注意幫助行為、學習上的中下生融入小組;要讓好的學生逐漸明白光是自己好還不夠,只有幫助中下生提高,才能讓自己的小組成為“最佳小組”。這樣,通過長時間的熏陶,讓組內成員產生“榮辱與共”的觀念,從而增強成員的小組歸屬感。
?。ㄈ┖侠戆才艜r機,提高教學效果
要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時機的選擇尤為重要。課堂教學由預設和生成兩部分組成。在預設中,小組合作學習一般可以用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檢查每一個學生對所有字詞的認讀情況。這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由學習小組長組織成員進行認讀,然后互相檢查、糾正。這樣既落實了教學目標,又節省了教學時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最大量度地感受了課文優美的語言。同時,由于同一個詞句,同學之間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相互交流中,學生學習到了更多的表達方式和描寫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十分可行而又有效的學習方式。只要運用得當,調控合理,相信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精神、交往藝術等現代人的合作品質都能得到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夷浩方.合作學習:從外顯趨于內蘊[J].當代教育科學,2007(Z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高艷,陳麗,尤天貞.關于合作學習的元分析[J].山東教育科研,2001(10).
(編輯:馬夢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2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