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現代集約化蘋果園免袋栽培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為解決當前套袋栽培加重了部分果面病蟲害、套袋成本逐年上升和生態安全等突出問題,2016—2018年在山東省煙臺市萊州、蓬萊、棲霞三地果園開展了紅富士蘋果免袋栽培技術試驗與示范,示范區采用防雹網架設,通過綠色防控、科學用藥、“賽爾蓓麗”紙袋替代產品、風送式彌霧機械等植保措施和水肥一體化按需配肥措施,效果顯著。示范區果實病蟲害率控制在5%以內,病葉率在6%以內,平均節本增效3 179.14元/667 m2,且均達到綠色食品(蘋果)農藥殘留安全指標。
  [關鍵詞] 蘋果;免袋栽培;現代集約化;煙臺市
  [中圖分類號] S66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0-95-2
  山東省煙臺市是全國知名的果品之鄉,水果產業在煙臺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獨特地位和優勢,是全市農村經濟和農民賴以增收的支柱產業。截至2018年,煙臺市蘋果種植面積18.739萬hm2,產量567.73萬t。據統計,煙臺市蘋果每年套袋成本36億~45億元。特別是隨著城鎮化發展速度的加快,農村一線勞動力缺乏,套袋成本上升空間還將拉大。以及受到國內外蘋果價格倒掛的沖擊,煙臺市蘋果競爭力優勢將進一步削弱。面對日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必須從農業供給側給力,推廣蘋果免袋栽培技術,促進產業節本增效,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不斷提高產品綜合效益和競爭力[1]。2016—2018年,課題組在萊州、蓬萊、棲霞三地果園開展了蘋果免袋栽培技術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示范效果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三處示范園接待前來觀摩的果農、技術人員和農資銷售人員5 000余人次,《農民日報》以“蘋果重回不套袋成本減去1/3”為題、《煙臺日報》以“煙臺蘋果免袋技術試驗成功為題”、大眾網以“煙臺試驗蘋果免袋技術成功,一人管理百畝果園將成為現實”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等全國20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轉載。
  1 推廣蘋果免袋栽培技術的現實背景
  1.1 現代集約蘋果園的快速發展為推廣蘋果免袋栽培技術提供了有利條件
  煙臺市水果栽培歷史悠久,是中國最早引進栽培西洋蘋果、西洋梨的地區,也是中國釀酒葡萄的發祥地,素有“果品之鄉”的美譽。蘋果在煙臺市是第一大栽培水果,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栽培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從1994年以來,煙臺市抓住國家放開水果等農產品價格的有利時機,發揮優勢,以市場為基礎,整合資金和先進技術,加快煙臺蘋果的更新改造、提質升級。
  1.2 一線勞動力缺乏、生產成本增加,蘋果套袋已成為制約蘋果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問題
  隨著蘋果產業的不斷發展,蘋果套袋成本不斷增加,部分果面病害加重,對提高產品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對此,煙臺市應積極推廣蘋果免袋栽培技術。
  1.2.1 蘋果套袋后加重了部分果面病蟲害。一是套袋后因果實的蒸騰拉力很小,果面補鈣因紙袋遮蓋很難吸收,鈣向果實轉運困難,所以果實缺鈣嚴重。二是套袋后果實周圍陰暗潮濕的環境為病蟲害提供了有力場所,康氏粉蚧、黑(紅)點病比較嚴重。三是蘋果套袋還會使蘋果單果質量降低。據專家計算,平均每套一個果袋最少會遮擋5片葉子,合計667 m2地2萬個果袋要遮擋10萬片葉子,每40片葉子可供給一個蘋果,這樣667 m2地就會有2 500個蘋果因光合產物不足而使果實質量降低。
  1.2.2 套袋技術不好把握,人工成本逐年上升。一是摘袋時期把握不好易產生日灼現象,套袋期間也極大地縮短了果實接受陽光照射的時間,降低了果實含糖量,淡化了果實的口感、風味。二是蘋果套袋季節用工增加了生產成本。據統計,煙臺市每年套袋成本36億~45億元。一方面紙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環境壓力逐年增大;另一方面隨著勞動力進一步匱乏,生長成本將日益增加。
  1.2.3 生態安全問題突出。為解決套袋后蘋果病蟲害問題,部分果農存在使用“藥袋”現象,給蘋果安全生產埋下隱患。同時,為保證套袋蘋果上色,果農廣泛使用反光膜,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逐年加重。
  2 蘋果免袋栽培關鍵技術措施
  2.1 防雹網架
  防雹網架是免袋栽培成功的基礎。國外使用防雹網由來已久,技術成熟。使用防雹網,可預防果園冰雹、日灼等自然災害,同時可兼顧防鳥、防大的飛行害蟲[2]。
  2.2 病蟲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防治技術是免袋栽培成功的關鍵。
  2.2.1 性誘劑與物理防控等綠色防控技術,是防治蘋果食心蟲的有效手段。在現代果園中采用性誘劑誘捕器,可以有效監測果園害蟲的發生情況,為及時防控害蟲提供決策依據,還可以降低果園害蟲基數。在整個蘋果生長發育期間,重點推廣燈誘、色誘、性誘、食誘等“四誘”試驗示范,大力進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
  2.2.2 科學用藥,是確保蘋果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根據防治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和危害特點,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保型農藥。免袋蘋果病蟲害要重點關注“一病四蟲”(輪紋病和桃小、梨小、棉鈴蟲、綠盲蝽)的發生;花后至7月,農藥劑型應避免使用乳油制劑,多選用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乳劑等安全劑型。
  2.2.3 使用“賽爾蓓麗”紙袋替代產品,有效保護果面
  “賽爾蓓麗”是一種含鈣葉面肥,主要成分為有機皮膜保護劑(≥4.8%)、鈣(≥25%)。果面從花后第1次用藥開始噴施“賽爾蓓麗”,于幼果期開始至采收前噴施四五次,每次使蘋果果面在10~15 d內始終有一層有機鈣膜保護,隔絕農藥對果面的污染,降低農藥殘留。25%的鈣會被蘋果吸收,其他部分會自然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是免袋栽培試驗成功的一個關鍵產品。通過試驗,“賽爾蓓麗”鈣膜不但可以保護果面,提高果實光潔度,預防果銹和苦痘病的發生,而且在提高果品質量、改善果實品質、增強果樹抗病力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   2.2.4 使用風送式彌霧機械,節藥、節力,提高產品質量?,F代植保機械裝備水平的提升是實現蘋果免袋栽培的重要保障,現代集約化果園利于機械化作業,從而提高農藥利用率,提高植保作業效率,利于免袋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先進的施藥器械如風送式彌霧機械,采取“少量多次及時”的防控方法,節藥、節力,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提高產品質量。
  2.3 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節肥、節力,提高水肥利用率
  采用水肥一體化設備進行灌溉、施肥,除秋季作為基肥土壤施用的有機肥和化肥外,其余肥料使用量的50%~70%采用水溶性肥料,均可作為追肥通過水肥一體化系統分次施入。按照果園目標產量,根據土壤肥力、土壤質地、灌溉條件、土壤化驗數據和葉片礦質營養元素含量確定水肥用量。為此,市農技中心制定現代集約化果園水肥一體化施肥灌溉制度,指導3個基地采用水肥耦合技術進行微灌施肥,為免袋栽培試驗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達到了節水、節肥、節力和增產、增收、增效的目標。
  3 蘋果免袋栽培技術應用效果
  蘋果免袋栽培技術在節本增效、提高產品質量、確保產品安全方面顯現出了極大的優勢。通過第三方檢測,免袋栽培試驗區果實病蟲害率控制在5%以內,病葉率在6%以內,免袋蘋果的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產量均明顯高于套袋蘋果,農殘也達到了綠色食品(蘋果)農藥殘留安全指標,產量平均增加29.5%,套袋成本減少1/3,平均節本增效3 179.14元/667 m2,節本增效顯著。
  4 推廣蘋果免袋栽培技術的建議
  蘋果集約化栽培模式與現代植保、水肥一體化技術為免袋技術的應用提供了物質條件。免袋栽培要選擇集約化寬行密植栽培的現代果園開展,砧木選擇矮化自根砧或中間砧,行距在3.5~6.0 m,株距在0.8~2.0 m,冠層厚度在0.9~2.0 m,行間生草,沿蘋果行向覆蓋園藝地布或無紡布,采用滴灌或微噴等水肥一體化系統。集約化矮砧密植果園便于機械化施肥,利于現代植保機械的使用,代表了現代蘋果園的發展方向,是免袋栽培的必備物質條件。
  總體來看,蘋果免袋栽培試驗示范取得了成功,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蘋果生產和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得益于農業科技工作者與基地生產者的協同作戰、通力合作,充分展示了科技的力量。但是,蘋果免袋栽培技術的應用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一是因地制宜發展寬行密植集約化蘋果園。煙臺市蘋果種植歷史悠久,近幾年雖然加大了現代果園的發展力度,但絕大多數還是喬化老果園,不利于機械化生產和蘋果免袋栽培技術的推廣。要采用綜合配套技術,加快優質矮化良種苗木的培育,加大果園酸化土壤改良力度,提升耕地質量,加快老劣果園改造,因地制宜發展好現代集約化果園,推廣現代種植技術模式,為免袋栽培打下良好基礎。二是蘋果免袋栽培是一項系統工程,前期投入大。蘋果免袋栽培不是將紙袋一摘了之,涉及植保、土肥、果樹、網架等多方面的技術,且前期投入較大,一家一戶難以完成,需要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加強前期的技術研究,不斷完善蘋果免袋栽培技術體系,并進行多年試驗示范,取得經驗后再進行大面積推廣,助力煙臺市蘋果產業改造升級。
  參考文獻
  [1]翟浩,王金政,王貴平,等.蘋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蟲發生動態及性信息素誘殺防治效果[J].核農學報,2018(3):617-623.
  [2]史順德,李曉淑.雙坡面果園防雹網及其架設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4(1):62-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1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