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生態文明建設是系統性社會建設工程,林業在維護森林、濕地、荒漠三大生態體系和諧有序運轉中扮演著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同時現代林業發展對于發展經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因此林業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建設富強美麗中國的目標任務。當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應同樣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诖耍疚氖紫冉忉屃謽I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然后提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意義,接著分析目前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最后給出林業發展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0-66-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物質文化的要求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顯得尤其重要[1]。從長遠來看,人們已經對林業生態系統造成了十分重大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森林植被率下降、土地沙漠化程度升高、水土流失嚴重、全球氣候變暖和自然災難頻發等現象,都是森林、濕地、荒漠生態體系受破壞導致的。在目前林業新一輪發展中社會開始重視環保、可持續的新要求,原有的林業經營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林業建設的要求,為了保護森林、濕地、荒漠生態體系的健康運行,加快林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就必須開展新型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來適應如今的林業發展新要求。
  1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
  林業生態,指的是林業的生存狀態以及林業與其他生物及外界環境之間的關系[2]。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這兩者的發展密不可分,當前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對保護環境具有著重大的實施意義,應努力進行林業生態文明建設。
  2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2.1 促進資源再生和保護
  對于林業生態文明建設,首先要注重提升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在整體社會建設的大潮中,擁有良好的生態文明意識才能做到注重對林業生態資源的保護。當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嚴重不足,不足22%,僅僅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之上。與此同時,由于森林資源不斷減少,沙化土地面積已經超過總國土面積的35%,這意味著更多的自然資源消失不見。這足以證明目前林業仍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重視的一大基礎部分,承擔著對森林和實地保護的重則,同時也是生態林木產品保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只有強化林業生態建設,才能使得自然資源受到保護以及促進其他資源再生。尤其是在城市再建設過程中,對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利用,往往能促進該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2 提供良好的適居生活環境
  在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如果能對植被進行恢復建設,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自然環境,創造出適宜人們生活的環境。目前,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主要針對現有的綠色植被進行保護。如果不久的將來我國不同地區能進行綠植的恢復及擴建,這就使得更多的樹木在鄉村、城鎮和城市中被種植,可以不斷提升人們生存環境的質量。因此,開展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對于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3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民生發展[3]。為了得到良好的林業生態資源以及構建富強、和諧、美麗的新中國,必須提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
  3.1 規劃國土生態空間
  當前,我國林地、濕地、荒漠化土地總面積占總國土面積的50%以上,為此必須著重優化當前國土生態空間。首先,應在國家內部進行總體的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再具體到各個省,做好省內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其次,需要保證每個省有重要的生態重點功能區,完善森林增長、國土綠化空間和國土濕地空間規劃。注意規劃整治沙地及荒漠,將不同種類的國土生態空間規劃結合起來,建設適合目前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的科學規劃體系。
  3.2 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
  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是整體國家生態修復建設的重中之重,為此,國家林業局需要通過建立健全生態修復制度、確定生態修復手段、強化生態修復技術支撐、引導社會積極參與等手段推動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科學有序進行,全面修復和恢復自然生態系統。首先,繼續實施好現有重大工程;其次,謀劃啟動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再次,支持各地實施省市縣級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實現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全覆蓋。
  3.3 形成生態產品生產體系
  林業生態產品包括木材、森林食品等有形的產品以及產生氧氣、固定粉塵等無形功能產品,這些都是社會所需的物質財富。因此,必須加強林業生態產品生產。尤其是要加強森林經營,提高其質量與功能。同時,要健全林產品回收利用機制,延長林產品的使用壽命。
  3.4 完善林業生態建設政策與法律體系
  加強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不但需要人們具有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而且需要政府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政策。例如,建立健全林業公共財政支持政策,完善林業補貼制度;完善金融及稅收扶持政策,給廣大林業建設者謀福利;注重培養有文化、素質高的林業科技人才;加快地區的林業生態建設立法和完善現有法律法規,讓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走上正軌。
  4 促進林業發展的相關對策
  4.1 保護林地、濕地
  林地、濕地是生態建設的根基,必須下大氣力解決林地、濕地保護相關問題[4]。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保護林地、濕地,嚴禁出現各種占有林地、濕地的行為,盡全力保障林地、濕地的面積不減少,為子孫后代留下這份美好的自然林業遺產。只有保護現有林地、濕地,開拓更多的林地、濕地,才能確保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4.2 切實開展森林城市建設
  近些來,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也開始覆蓋于城市建設中,各地政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森林城市建設。但是,只有少部分城市真正達到了綠地面積大大增加的目標,其他許多城市為了省時省力并沒有把增加城市的綠地面積放在首位。對此,需要把增加森林資源數量與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放在第一位置,大力建設穩定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4.3 維護好農民的林地承包經營權
  從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至今,已經有超過90%的集體林地完成林權勘定,9 000萬林農獲得了林權證書。制度改革讓更多的農民擁有了財產權,得到了民眾的認可。因此,需要繼續深化集體林地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并保證農戶林地承包經營權的長期穩定,同時完善扶持政策和各大林業服務平臺,鞏固和擴大改革紅利。
  4.4 大力推進林業資源節約和充分利用
  林業資源是國家的戰略資源之一,不僅對生態具有保障作用,而且是提供生產生活必需品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因此對木材、林產品的需求量日益提高,而目前木材、林產品的產量遠低于需求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大力倡導節約林業資源、保護林業的理念,減少森林資源消耗,提高各種林木的綜合利用率,讓有限的林業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5 結語
  目前,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對于我國林業發展有重大的意義。但是,現階段我國林業生態文明建設面臨著很多問題與挑戰,有很多需要實現的重要目標。作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者,需要從自身做起,牢牢把握需要實現的目標,結合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提高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促進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魯化文.淺析烏蘭察布市林業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6(3):1-2,5.
  [2]金桂梅.青海林業在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及發展對策[J].防護林科技,2017(6):99-100.
  [3]陳振東,劉明宇,王立巖.如何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及其發展對策分析[J].科技風,2017(12):235.
  [4]魯靜.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發展與水土保持作用的關系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6(22):166,1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1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