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國有林場改革成效及創新管理思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國有林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對國有林場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黨中央站在民族利益和生態建設的高度,頒布了《國有林場改革方案》,要求全面深化國有林場改革,保證國有林場的科學可持續發展。經過數年的努力,國有林場改革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仍在不斷深化,為我國的生態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文通過總結國有林場改革的成效,探討國有林場創新管理的思路。
  [關鍵詞] 國有林場;改革;成效;創新管理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0-47-2
  我國的國有林場是以國家投資的方式,在國有荒山荒地上造林、護林的事業單位,其目的是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加強生態建設[1]。國有林業是我國現代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的經濟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有著重要作用,關系著我國的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是國家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2]。國有林場從建國初期發展至今,存在許多問題。隨著2015年國家頒布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指導意見,為國有林場改革指明了道路。經過數年的努力,國有林場改革成效卓越,但社會發展速度快,市場經濟日新月異,國有林場改革也必須不斷創新管理思路,跟上時代腳步。
  1 國有林場改革的成效
  1.1 試點改革成功驗收
  早在2010年,國家就開始部署國有林場的試點改革,經過3年的研究部署,國有林場試點改革在山東、河北、浙江及甘肅等六省開展,有關部門和人員大膽創新[3]。經過3年探索和實踐,根據時代的需求,對原有的管理體制和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通過保護現有森林資源,培育新的森林資源,做到了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堅持森林資源造福人民群眾的公益性質。通過完善國有林場的基礎配套設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國有林業的健康發展。林業作為民生事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得到了基層群眾和職工的大力支持,同時兼顧了生態建設和民生事業。經過3年不懈努力,6個試點省全部完了改革任務,為國有林場的全面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
  1.2 國家審核批準國有林場改革方案
  在國家林業局的大力推動和支持下,國有林場的省級改革方案順利通過國家審批,實現了對全國改革督查督導的覆蓋。國家對國有林場改革做出了明確指示和安排,成立了相應的以省領導帶頭的改革小組和委員會。截至2016年底,隨著省級改革方案的實施,我國50%以上的國有林場已經完成改革方案審批。截至2018年,我國已有接近80%的國有林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其中95%以上為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改革成果卓越[4]。期間全國國有林場改革相關人員在濃厚的改革氛圍中改革積極性高漲,意識高度統一,改革工作勢頭良好,同時還兼顧了森林資源的保護和民生事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國林業和生態改革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3 各種改革相關政策陸續出臺
  國有林場改革的成功離不開國家林業部門的大力支持。截至2016年,國家在林場改革方面的財政支出已超過130億元,為林場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改革強有力的后盾。在改革探索時期,相關的知識、技術及人員基本都是從零開始,特別是林場職工的相關知識技術培訓、管理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5]。因此,林業局聯合人社部共同出臺了相關規定,為林場職工崗位的設置和管理提供了方向和指導意見,解決了林場改革過程中的人力資源問題,為人事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為確保改革成效,有關部門頒布了《國有林場改革試點驗收辦法》,使改革的成果和質量有了硬性標準,使改革更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秶辛謭鰝浒阜椒ā芬幏读肆謭龉芾恚沽謭鰝浒赋绦蛴蟹梢?,保證了改革的有序進行[6]。對于林場道路規劃方面,交通部也通過下發相關文件對林場道路的現狀進行排查,對道路建設作出規劃,將林場道路納入公路規劃,并制定了相關建設和養護方案,實現了林場道路與周邊道路的公共職能均等化。禁止國有林場的商業性采伐,致力于將國有林場打造成公益民生事業,將林場發展以經濟為導向轉變為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導向。
  2 國有林場的創新發展思路
  2.1 國有林場企業化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林場作為我國的事業單位也在面臨新的挑戰。目前,主流的觀點是將國有林場轉變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對林場在編人員進行核定再編,精簡人員和機構,將財政支出納入林業的公益建設中,改革用工和分配制度,采用承包的形式進行績效考核,提高林場職工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對于部分情況特殊的林場,可以徹底轉變為企業單位,進行商品化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方式避免了相關人員缺乏自主經營的意識,從而促進林場發展。
  我國許多林場發展至今,已經形成有一定基礎的多元生產經濟體。林場涉及業務廣泛,不僅是發展林業,還涉及旅游、工商等其他第三產業。除商業活動外,林場還肩負著生態建設、公益林管理等公益事業。國有林場既有公益事業又有商業行為,同時具有事業職能和商業職能,很難將其劃分為單純的事業單位,因此國有林場是一種企業化經營的事業型單位。兩種性質有所沖突,事業性質導致職工無法享受商業經營帶來的利益,打擊職工的積極性,因此國有林場應該向著企業化的方向發展。
  國有林場企業化,不受管理體制的制約,自負盈虧,為了盈利必然有發展的動力,解決了管理體制不順和經營機制不靈活的問題,也能處理好公益性和商業性的問題。由于林場的商業化,對于公益性活動方面仍需要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國有林場投身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能激發經營的活力,改進管理方法和產品質量,促進國有林場健康發展。
  2.2 國有林場信息化發展
  為提高林場工作和管理的效率,加強林場的信息化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建立信息化體系,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7]。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國有林場的信息化建設存在許多問題,發展效果不理想,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信息化難以落實;不同地區之間的信息化差異也十分明顯。不同林場之間的信息共享效果差,各自獨立的發展情況不利于信息化建設。   因此,首先必須要加強組織領導。國家有關部門要為國有林場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政策導向,林業局要加強政策干預,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建立信息化工作體系,針對地區差異現象實施相應的扶持政策,促進國有林場的全面發展,提高整體信息化水平。其次,做好教育引導。樹立林場職工的信息化意識,加強宣傳和思想教育。上到領導下至基層員工,要對信息化有正確的認識。做好信息化改革的規劃工作,根據林場的發展方向確保信息化滿足林場的實際要求,確保信息化改革的規范性和有序性。
  2.3 堅持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
  國有林場是我國的重要戰略資源,確保國有林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國家的生態建設和社會穩定都有重要作用。要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策略,首先要明確林場的屬性。如果對林場的基本信息認識不足,會導致林場管理出現漏洞、決策不切實際等現象,影響林場的管理。管理林場前,要先對林場的基本信息、功能、構成及生物多樣性等要素進行調查和研究,運用現代監測技術對林場的情況和實時變化進行監測,以實現林場的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國有林場改革內容中,精簡管理機構是重要的要求。為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資金浪費,要對在職員工進行業務能力和素質的審查和考核,裁剪不必要的人員,精簡機構,提高管理效率。同時,為富余的職工建立生活保障體系,避免一次性下崗產生的社會問題,完善員工的保障制度[8]。完善管理機制,一方面是政府部門,另一方面是林場內部各部門。加強管理機制的建設,推動林場可持續發展。
  林場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加強國有林場的管理,提升效率的同時加強可持續發展。推行政企分離政策能優化林場各部門的運行狀態,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建立完善的監管系統,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出發,加強林場的病蟲害防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監管系統融入林場管理的各個環節,對林場的資金投入與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落實相關責任制度,保障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
  3 結語
  國有林場是我國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生態建設的中堅力量,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基礎、人民綠色生活的保障及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的堅實后盾,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經過數年的國有林場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國家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國有林場改革取得了長足進步。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國有林場還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國有林場必須創新管理思路,走企業化和信息化道路,以保證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富國,紀桂胤.國有林場改革背景下提升林業管理隊伍素質的策略[J].河北農機,2018(8):42.
  [2]王建軍.淺析廣西國有林場改革后邊境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思路[J].農業與技術,2017(8):198-199.
  [3]段禾青.“開源節流”是國有林場改革成功的關鍵:基于麻城市林場改革調查[J].湖北林業科技,2018(3):71-72.
  [4]張榮祥.讓思想政治工作為國有林場改革保駕護航[J].辦公室業務,2018(18):32.
  [5]米明福.基于國有林場改革的廣東省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研究[J].林業與環境科學,2018(4):109-113.
  [6]曾秋艷.淺議森林公園在國有林場改革中的發展[J].當代經濟,2018(8):96-97.
  [7]陳薇,周健培.在國有林場改革之際,淺談林下經濟發展[J].經貿實踐,2018(22):64.
  [8]張小洪.涇縣國有林場改革調研情況報告[J].中國林副特產,2018(4):73-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1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