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更加重視。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解答數學問題不僅需要數學公式和基礎知識,還需要經過一定的邏輯思考過程。這就需要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更廣闊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將學習更復雜的數學知識,要求其思考問題更靈活。所以只有掌握一定的創新思維,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提高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
  一、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現狀分析
  (一)部分學生創新思維發展滯后
  隨著小學六年級的數學知識難度的提高,邏輯性更強,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很難保持長效的注意力。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學生很可能將注意力分散到別處。由于部分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教學進度,通常在面對教師課堂提問時,要么一知半解要么答非所問,呈現思維與課堂進度銜接不暢的情況。而之所以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自身對于知識學習還停留在概念、定義理解階段,但實際教學進程已開始展開問題演練,使得學生在學習速度上慢半拍。課堂前面環節的阻礙,使得學生失去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與教學進度嚴重脫節。
  (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差
  六年級涉及的數學知識難度更大,如分數乘除法、位置與方向、百分數、負數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問題表現為以數學語言為主的形式,對于解題過程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但是學生創新思維不足,對于問題中出現的符號、圖形不夠熟悉,當大量數學語言組成的問題出現時,答題便無所適從。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部分教師不夠重視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培養,認為只要根據題目要求,解答出正確答案即可。秉承這樣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傾向傳授學生某題型的固定解題方法,對于更多可能性解題的方法沒有進行擴展。由于學生缺少對答題的訓練,或是教師要求固定的答題方式,使得解題所采用的數學表達方式單一,答案不能說明問題中心,不但閱卷教師看不懂,就連自己理解也產生歧義。
 ?。ㄈ┱n堂深入思考機會少
  六年級數學知識的記憶性新知識較少,更強調對原有知識的組合應用,這需要學生對問題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才能明白問題的要求和解題邏輯。但出于課時的考慮,大部分教師對疑難問題的講解,沒有給學生預留太多的思考空間,直接對問題解題過程進行講解。所以學生對某一問題或知識的深入思考機會少,在教學活動中沒能明白解題思路,完全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法去解題,呈現出固定的解題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限制學生自身創造力的發揮。
  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策略
 ?。ㄒ唬I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學生沒能在教學活動中跟上進度,其實有很大原因與課堂氛圍太過嚴肅、趣味性低有關,以致不能在課堂上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因此,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的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知識講解中,從而讓其對所學知識產生學習欲望,萌生創新意識。
  例如,在“利息計算”的教學中,主要讓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以及基本的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公式。同樣通過利息知識的講解,也可初步培養學生“理財”知識,培養其勤儉節約的思想品德。
  為了提高利息知識點的學習趣味性,除了解答教科書的基本問題,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題目,即定制題目,比如根據每位學生的零花錢金額,讓學生算出存入銀行1年、5年、10年后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這個問題十分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而且通過提出學生的零用錢存款利息問題,還可以激起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最后,老師再由淺到深地對知識進行傳授,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老師還可以提出更高難度的問題,如拿出展示一張2000元的存款單,提出問題:將這2000元錢存入銀行一年,利率為3.25%,一年后到期可以取回2065元。打算第一年到期時再把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再自動轉存一年,如此3年。到期可以取回多少元錢?
  為了降低學生獨自解題的難度,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合作解題。由此得出第一年到期本息共2065元;然后連本帶息再存一年公式列為2065×3.25%×1≈67.1(元),一共取出2065+67.1.=2132.1(元);再存一年,公式列為一共取出2065+67.1.=2132.1(元),一共取出2132.1+69.3≈2201.4(元)。若是學生們答題效率高,那么還根據銀行每年的利率浮動設置新問題,提高解題的挑戰性。最后提出擴展性問題,即根據不同利率、方法存2000元,還有哪些存法收益更高。
  (二)加強教學活動的動手環節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其創新思維的發展,強化動作與思維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同樣可以借助這一理論,在課堂上創設情境,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動手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的感官得到鍛煉,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
  例如,“三角形的面積”教學中,教師在課上提供幾樣道具(橡皮泥、尺子等),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動手實踐,利用各種方法計算出某一三角形的面積。有的學生利用提供的橡皮泥捏成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后放在刻畫好的充滿方格的紙上,每個方格邊長為1cm,學生通過計算方格數得出三角形面積。但是這樣的方法雖然有效計算出面積,但是效率太低,而且面積更大的三角形也不適用這種方法。接著,教師順勢提出課本上的解題方法,學生們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講解內容上。
  通過為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對三角形的直觀動作思維轉化為具體形象思維,然后輔以邏輯思維的過程,將知識點有效轉化成學生能夠理解的形式,在這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探索的能力。
 ?。ㄈ┏浞掷妙惐人枷?
  所謂類比是將兩個或兩類具有相似之處的事物進行對比,如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在數學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類比訓練,能夠引導其利用舊知識對新問題進行解答,強化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在腦中建構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通過對已知事物的相似屬性的了解,去觀察和發現對比事物的相似之處,從中得出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類比思想的應用,為學生提供更開闊的思考視野,基于現有知識又突破舊知識的局限,提高其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例如,“百分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在計算中有效轉化成小數進行計算,或將小數轉化為百分數,通過一定的類比訓練,讓學生明確兩者的相同屬性和差異。
  介紹生活中的百分數應用場景,如商場購物時展現的打折標牌,有的顯示“7折出售”,有的顯示“降價30%”。這樣的字眼,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即打折后的價格=原價格×0.7(即原價70%)。接著教師介紹百分數的用途,以及與小數計算的差異,明確百分數與類比對象的相同和差異之處。由于百分數可以轉換成多種形式計算,提供更靈活的答題方式,所以其在類比訓練中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結語
  綜合上述,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可以通過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使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逐步提高學習難度,配合動手活動環節,將知識有效轉化成容易理解的形式,從而滿足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明明.新課改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初探[J].學周刊,2014,79,(22):102.
  [2]楊清.成華強.芻議培養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策略[J].教師,2017,(66) :196.
  [3]張軒琪,柳江濤.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初探——以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5,(19) :1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3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