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化學生活化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下,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學科教育的重點問題,因為核心素養不僅僅是學科教學的靈魂,更是學科在社會中的價值體現。而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就必須要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更有效,而基于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生活化教學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被廣泛地應用于化學教學之中。所以,本文就對在中學化學生活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了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化學 生活化教學 核心素養
【課題項目】一般自籌課題(GS〔2018〕GHB1200),課題名稱:中學化學核心素養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86-01
201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凝練出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它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從此,化學教學就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來進行。
一、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生活化教學就是將化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去,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輔助教學,這樣教學模式的好處是不僅可以使學生認識身邊的化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在中學化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化學學科的教學質量,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就必須要先使學生對化學學習感興趣。因為只有當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后,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化學學習,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所掌握的化學知識與技能也才是最牢固的。但是,由于化學學科本身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就很強,所以學生對化學學習并不感興趣。但是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將化學知識融入到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情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好奇心,想要弄明白事情的真相,這樣,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自然就產生了。
?。ǘ┡囵B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倡導下,教學活動從“教會學生知識”向“教會學生學習”發生了轉變,這是因為在未來社會,學生不僅要獲得知識,更要能自如地運用知識,才能在未來社會更好的立足。所以,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那么,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就可以使化學學習環境更加有趣、生動、形象,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還可以使學生在真正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通過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中學化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ㄒ唬├蒙瞵F象進行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進行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對教學活動能否順利有效地進行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化學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堂導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問題以及事件進行導入,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的價值以及意義,引發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還可以在感情上與學生發生共鳴,進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提供有效地保障。
(二)通過生活經驗理解化學概念
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對抽象化學概念的理解,而這也是造成學生討厭化學學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核心素養,就必須要先解決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容易地理解化學抽象概念,教師可以通過生活經驗來解釋化學概念,使學生能夠利用微觀事件來理解宏觀概念,然后還可以將宏觀概念運用到更多的微觀事件中去,進而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能力。
?。ㄈ┮龑W生回歸生活解決問題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學生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只是學生沒有意識到而已。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方面學生錯失了很多的探究學習機會,另一方面學生也沒有能夠實現學習的真正目的。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學生要擺脫被動學習的地位,轉而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因此,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踐行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都能在實際生活中將化學理論知識運用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進而實現自己的自主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亞男:基于提高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活化問題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163
[2]曾曉軍: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活化問題教學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9)265-26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4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