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高考背景下中學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學化學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與創新思維的培養,以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目標。本文主要就中學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對日后的相關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下;中學化學;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171-02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各個學科都更加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為社會及國家的建設與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創立創新更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以此促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進步與發展,推動我國中學化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更好開展。
  1 新高考背景下中學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是學生綜合素養的具體體現,是現代教育的育人標準,是學生通過學習化學科目形成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維度:①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②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③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④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⑤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化學知識學習觀念,提升學生的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水平,實現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1]。此外,從中學生角度來講,通過學習化學科目,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現象與模型之間的聯系,拓展自身的化學知識儲備,建立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目前,在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分析能力培養、實驗能力培養,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工作者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核心素養培養措施,實現教學資源的深度挖掘,幫助學生掌握各類化學變化的規律與特征,以此實現學生的更好發展。
  2 新高考背景下中學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2.1 加強思維能力培養,提高學生微觀探析的核心
  素養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直接決定著其問題處理能力的高低,也是新高考背景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但是,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由于各個學科都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與特點,從而在教學思維模式上無法實現真正的統一[2]。對于中學化學來講,其主要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宏觀、微觀等綜合角度看待問題、看待世界,換言之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處理能力,甚至對學生今后的長足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中,“濃鹽酸”與“濃氨氣”之間的化學反應和實驗時,教師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分析宏觀世界的特點,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規律,提高學生的感知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基于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首先教師應準確導入相關的基礎知識,明確學習方向,深化學生知識記憶,拓展學生的化學思路;其次,從物質的結構、類別、組成方面更加具體系統地展開分析,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最后,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加強學生對于各種物質的了解與認識,以此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滿足新高考對于學生的發展要求。
  2.2 加強分析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由于化學知識存在著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使得學生很難對其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無法切實掌握所學內容,最終影響學生的整體成績。然而,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應深度挖掘教材內容,設置問題情境,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培養,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以此更好地彌補傳統教育中的缺失與不足,真正做到知識的學以致用。
  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中,第ⅡA族,“鈣元素”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著手,為學生設計以下問題:“在我們生活中,為什么老年人與年輕人相比,更易患骨質疏松癥?”;在學習第ⅦA族,“碘”相關知識時,可為學生設計以下問題:“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或看到有人患上侏儒癥或甲狀腺疾病,那么請問發病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培養的推理分析能力,鞏固知識記憶,還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基礎生活經驗,讓學生更好地適應高考的變革與發展,實現當代中學生的健康發展。
  2.3 加強實驗能力培養,提高學生論據推理的核心素養
  實驗教學是中學化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深度理解化學現象、化學概念、化學反應的主要途徑,是化學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3]。所以,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優勢與價值,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操作平臺,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感知體驗,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以此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順利達成中學化學教育教學
  目標。
  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氯氣”這部分知識時,由于學生對于這種知道但卻不了解的知識更具探究興趣,所以單單憑借教師的語言描述已經無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也無法更好地幫助他們掌握氣體的基本
  性質。
  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化學實驗,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操作當中,更加直觀地觀察氣體的化學反應,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實現抽象知識向具體知識的有效轉化,以此提升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實效性,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中學教學工作的更好開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化學是中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是拓展學生化學知識儲備的基礎依據,對學生今后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所以,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滿足新課程教學要求的基礎上,設計更貼近于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在推動高考制度順利改革的同時,促進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云春.初中化學教學關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分析[J].新課程, 2017.
  [2]劉偉.對新高考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思考[J].山西教育(管理), 2017(4).
  [3]解遠領,周學俐,王健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的學校表達[J].教師教育論壇,201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2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