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高考背景下的歷史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高考改革下,選課走班逐漸成為中學教學管理中迫切面臨的課題,隨著“3+1+2”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漸推行,歷史物理學科只選其一,對中學歷史選課走班及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新高考下如何提升歷史教學管理水平,本文就歷史選科走班中面臨的問題及教學管理提升策略進行探究,以期提升歷史的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高考改革;選課走班;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12-01
  自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一輪高考改革首先在浙江、上海拉開帷幕,此后平穩推進。2018年,教育部也確定河北省為第三批高考改革推進省份,并決定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新高考方案。截至目前,河北省具體的高考方案尚未公布,但從已公布的遼寧、廣東、湖南省份來看,河北省新高考模式采用“3+1+2”(即語、數、外三科必考+物或史選擇1科+化、生、政、地科目中選擇2科)的高考改革方案巨大,無論是何種模式,在新高考制度下,選課走班式的教學模式將成為學校教學管理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同時,在高校錄取評價機制中,也在逐步形成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模式,面對新高考制度的變革和學情方面的變化,傳統的歷史教學管理已不能滿足新高考的需求,因而對新高考下歷史教學與管理進行探究變得十分重要。
  一、新高考下對歷史選科及教學的沖擊
  新高考改革后,無論是采用選三的上海、浙江、山東模式,還是通過采用“3+1+2”的省份公布的數據來看,歷史選科的比重較以前大文大理時期有所上升,然而就筆者所在的學校而言,在模擬預選科時候,采用呼聲較高的“3+1+2”模式,卻呈現出不同的結果,由于物理、歷史不能兼選,加之歷史學科自身的就業困境局面,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選報的人數較往年有所下降。從學生選科組合分析,歷史的組合類型主要分為史化生、史化地、史化政、史生地、史生政,史政地共6種組合模式,不同組合之間學生差異各異。從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學實際和??挤答伔治?,歷史不同的科目組合總體上呈現出兩大特點。首先就歷史組合中帶有化學的學生,學生相對聰明,思維活躍,課堂氛圍活躍,但規范性往往較差。傳統的政史地組合中的學生規范性相對較好,然而思維能力,靈活調動所學知識能力卻相對不足。
  其次,新高考改革之后,照顧了學生的興趣培養及多元發展,學生可選擇不同科目,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和個性發展,然而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仍舊相對單一,基本上仍以教師的傳授為主,課堂上追求大容量,知識化,以利于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樣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長久興趣和持續注意力,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索和獲得滿足感,也容易導致尖子生不愿選擇歷史的問題。
  自學校組織實行選課試行走班以來,出現了行政班與教學班并存的局面,同樣也帶來了行政班管理相對弱化,教學班管理難度較大的問題。走班過程中,帶來了課前氣氛的相對松散,緊張度不足,教學進入狀態的時間拉長。部分學生學習資料準備不夠充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熟悉度降低,作業檢查,輔導的針對性功能有所弱化等問題。新高考要求下,對教學班的教師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現階段對教師評價或學生考評方面的評價機制仍尚未完善,致使教師參與走班管理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加之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差異,缺乏對選課走班的深入理解,分層教學,高效課堂方面并不是十分理想。
  二、歷史選課走班的教學管理提升策略
  1.革新教育觀念,積極研究新高考新教材。
  面對新高考改革,機遇與挑戰并存,而觀念變革是前提,積極應對,加強研究,有效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和育人水平。首先作為歷史教師,要加強對新課標的研究。自《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以來,呈現出明顯的變化:一是文本機構增設了歷史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二是對課程結構更新為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課程的設計結構;三是課程內容和呈現方式設置為通史+專題體制,更是在教學示例、評價案例和命題建議方面提供了嶄新的范例。新課標的呈現內容是高考命題的準繩并指引著教學的方向。作為中學歷史教師,要明確歷史育人的宗旨和基本理念,培養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基本的史學素養,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加強對新課標及新教材中增添內容變化的研究:如中國古代史部分明確增添了“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中華文明的起源、私有制內容;春秋戰國時期政治變化更加具體化,戰國時期的變法由選修變成必修章節;增添了漢朝開疆拓土、秦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等等內容。歷史教師應敏銳的看到新課標對這些內容的變化,增強歷史的教學的針對性和時代性。
  2.優化課程設計,提升歷史學習興趣和價值。
  新高考改革下,歷史教師不只是歷史學科知識的傳授者,更在于學生歷史學科素養提升,發展歷史思維的培育者。教師應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設計,完善自己的課堂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師魅力。高中歷史教師,要講好開學第一課,選考第一課,在歷史師生見面會中講清歷史是什么,為什么學習歷史,歷史有哪些功能,又當如何進行高中的歷史學習等。歷史學習要摒棄傳統的死記硬背思維,大容量,滿堂灌,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如借助歷史影音資料,歷史學科文化節,歷史情景劇,活動探究,情景創設等多種形式,增強歷史學科的趣味性,同時注意對學生歷史基本思維,學科價值觀的培養,以提升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認識。
  3.分層針對管理,提高歷史教學及管理水平。
  面對選課走班對教學管理帶來的沖擊,歷史教師同時也充當班主任管理者的角色,這也是新高考改革以來,教師功能轉變的一大方面。針對走班帶來的課前氣氛松散,歷史教師可以提前侯課,制定學習目標,以提升學生進入狀態。其次,要做好課代表培訓工作,走班下更加突出學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生這一助手,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再次,針對不同組合的學生特點進行分層教學與管理,布置不同的要求與任務量。如偏文學生增加歷史專業術語的積累和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針對偏理學生的組合側重基礎規范性的要求與檢查。針對普通班的文科生學習習慣較差基礎較弱的同學,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過關檢查力度,力爭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同時加強組合之間系列老師的交流與合作,如與政地化生老師之間的微教研,加強對學情的把握,真正的做到對于不同學生一人一班,一班一案,一班一法,提高歷史的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總之,新高考背景下,對于加強歷史教學與管理的策略研究十分重要,教師在成長中不斷總結反思,教學相長,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特色的選課走班教學管理之路,服務于學生的個性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2]趙丹,李軍靠.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教學面臨問題及應對[J].科教文匯,2018.(12):109-111.
  [3]鄒哄英.淺議學考和選考在新高考背景下的歷史教學操作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6)48-49.
  作者簡介:張歡歡(1990-),男,安徽宿州,漢族,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課程與教學論,中學歷史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2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