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有創新才有進步,有創新才有發展,有創新才能騰飛。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所以培養創造性人才,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關鍵詞】課堂教學 培養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62-01
創新是指學習者主動發現問題,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從而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一種心理取向。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數學,應當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從小就具有厚實的創新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圍繞情境創設、質疑問難、參與實踐、求異思維、再創造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和諧情境,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
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自由創造的才能。要想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就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給學生留有個性充分表現和發揮的空間。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塊豐富的土壤,只有擁有了這片土壤,學生的創新意識才得以萌發。風趣幽默的談話等形式創設一種和諧的情境。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下,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到探索、嘗試的過程中來。如,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鴨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線跑了一圈。唐老鴨沿著圓形路線跑了一圈。米老鼠和唐老鴨都說自己跑的路程長,爭執不下。你能當個裁判嗎?這樣利用學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創設一種融洽、寬松的教學情境。學生躍躍欲試,興趣濃厚,消除了膽怯的心理,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萌發創新意識。
二、鼓勵質疑問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起點
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碧岢鰡栴}是學生在認識上感到困惑,產生認識沖突,從而引起探究。它是一個由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自創新意識的起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質疑的天性,鼓勵啟發,因勢利導,促使學生積極動腦,去探索,去打開智慧的大門。
三、參與課堂實踐,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途徑
實踐證明: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自行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學生在參與探索的過程中,大膽想象,努力探索,發現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培養創新能力。如在例題教學中,尤其是難度不大的例題,直接讓學生嘗試解決,可提供巨大的探索時間與空間,可防止教材示范、教材講解對學生的思維的抑制、定勢,對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好處。我在教“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教師根據應用題題意讓學生列出算式:56.28÷0.67,并用豎式計算。讓學生試著計算。學生積極嘗試后,對商的確定均遇到困難:1.商要不要加小數點?2.如果要加,應加在何處?產生了不同的看法。這時教師不包辦代替,也不給新問題結論,不講所要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自己去思考、驗證,學生驗證結果與被除數不一樣,否定了自己的看法。教師再引導學生去查找原因。學生再討論思考,最后找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發現除數中的小數點存在,而導致商中的小數點位置難以確定的問題?!鞍l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弊寣W生可利用已解決的問題,使問題徹底解決。
四、鼓勵求異思維,是培養創新能力的保證
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沒有求異,就無所謂創新。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提供求異思維的機會,解放學生的空間,逐步培養學生多角度、多方位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習慣。如,圓的面積的公式推導,讓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的方法,接著啟發學生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學生運用手中的學具嘗試拼擺,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大多數學生把圓的面積轉化為長方形。我鼓勵學生再動腦。有的學生又想出轉化為三角行、梯形、平行四邊形,并在多媒體上逐一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
五、啟迪再創造,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提出:“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進行解釋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稱之為再創方法?!痹跀祵W教學中,必須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和揭示數學原理和方法,進行數學再創造,為學生創新提供有利的情境,在自主探索問題再創造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薩支斌.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2]霍叢德. 淺談小學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年06期
[3]江洪.淺談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09年15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4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