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村中學數學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克服對創新能力的偏差,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為學生創設自由學習空間,提高自主創新意識。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民主氣氛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 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063-01
1.正確認識數學課堂的創新教育的必要性
“創新教育”是以人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通過課堂的數學教學,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經之一,特別是農村中學的學生,大部分知識來源于書本,對于生活中數學知識很難理解,另外家長多數都是文化水平較低,無法用知識引導孩子們的學習,種種原因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客觀條件。那么就要求農村中學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承擔創新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導向。
2.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
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1)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
提到創新能力,很多人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離奇,便是創新,這樣是走入另一個極端。我們人類的技術手段大部分是在學習別人的基礎上再加以改造,從而發明出新的技術,因此創新也是在學好教材中知識點的基礎上,尋找新的獨特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扎實學好知識,掌握普遍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熟能生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學習有興趣,他們的思維就會保持在積極的探索狀態之中。農村中學的學生由于知識面狹窄,缺乏理論聯系實際,常常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無法下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要有意識的創設情境。例如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
一棵大樹在一次強烈的地震中于離地面10米處折斷倒下,樹頂落在離樹根24米處,問大樹折斷之前高多少?
這個題目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是隨處可見的,可是我們的學生卻無法想像大樹折斷之前的情景,找不到折斷前和折斷后這些數字聯系起來,我就利用圖片,把樹折斷前和折斷后作比較。學生此時思維活躍起來,探索新知識興趣昂然,師生順利地完成此節的內容,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認識。
(3)創設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新數學構建過程,掌握認識事物,發現真理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講用正多邊形鋪地板時,分二種情況
A:只用一種正多邊形、B:用多種正多邊形
問:能鋪滿地板時,這些正多邊形必須要滿足什么條件。
學生結合生活中,先動手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在拼圖中發現問題,尋找規律靈感一觸即發。學生們找到鋪滿地板的正多邊形條件“要鋪滿地板,繞一點的角之和必須是360o,由于課堂教學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讓學生深深明白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是幾何體的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的組合,它們是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
3.了解學生,創設安全自由的學習環境
在農村中學的數學教學,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興趣,從而使學生敢創造,迸發出創造思想的火花。如:一元一次方程的運用中有出租車計費的問題,山區農村的學生沒有坐過出租車,這樣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背景巧妙進行創改為:父母外出打工,每月保底工資400元,加上工作量的計件費,計算每月的實際工資。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容易,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抽象而是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還能體會父母的不易,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4.提高實踐中的自主創新意識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自主地,創新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經常去嘗試周圍生活的諸多條件、信息,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需求生活,凸顯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為了實踐中培養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我組織了這樣一次教學活動:課題是:轉動螺絲釘,轉動螺絲釘的方法看起來很簡單:1、要根據螺絲釘頭上的凹槽,搭配適當的螺絲起子。2、接下來鎖螺絲就沒那么簡單。有的同學很快就完成,而有的同學卻朝錯誤的方向旋轉螺絲釘。順利完成的同學告訴我們一個口訣“左松右緊”。其他同學很快學會正確旋轉螺絲釘的方法。而我則借用時鐘做類比,把順時針方向想象成螺絲釘的旋緊方向,這項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不僅讓學生明確解題方向,而且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完全溶入自己的學習。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無窮樂趣,提高實踐活動中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這正是當代中小學素質教育賦予廣大教師的重要使命。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顯成效,它是一個系統過程。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必須循序漸進,貴在堅持,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共同配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才能在數學課堂教學這塊沃土上結出碩果。
參考文獻
[1]朱及群.社會心理學[M].新華出版社,1991
[2]朱永新,楊樹兵.創新教育論綱[J].教育研究,19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