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賓語從句的教學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賓語從句是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難點。在傳統高中賓語從句教學模式下,老師單純講解知識結構和采用題海戰術等方法的教學效果有明顯欠缺。本文作者通過課堂觀察、對比分析不同教學法以及案例說明,對高中賓語從句教學提出了具體建議。筆者提出,情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生成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對英語教學起到輔助作用: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將知識內化,讓學生能更好得理解目標語言。老師也能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賓語從句 語法教學 情景教學法 交際教學法 生成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32-02
一、賓語從句概念以及類型
?。ㄒ唬┵e語從句概念、類型
賓語從句就是在主從復合句中充當賓語,位于及物動詞、介詞或復合謂語之后的從句。它分為三類,動詞賓語從句、介詞賓語從句、形容詞賓語從句。
1.動詞賓語從句
?。?)動詞直接帶賓語從句。例如:He told her that she is a good girl.
?。?)部分“動詞+副詞”結構可以接賓語從句。例如:She had found out that he was staring at her.
?。?)動詞短語可接賓語從句。例如:make sure、keep in mind等。例如:You should make sure that everybody who enter this building must have ID card.
?。?)形式賓語it可以代替賓語從句。例如:I think it was so perfect that they dance together.
2.介詞賓語從句
(1)Whether引導的介詞從句。例如:We are talking about whether she is a truly dancer.
?。?)If或that引導的介詞從句。例如:We don’t know if it’s right.
3.形容詞賓語從句
常用來形容賓語從句的有:sure、glad、please、happy、sorry等。例如:I feel so sorry that you lost your husband.
(二)高中賓語從句學習目標
1.學生能準確區分what、which的用法;
2.熟練運用it引導的介詞賓語從句;
3.正確運用時態和引導詞連接賓語從句;
4.掌握特殊疑問詞(where what when which who whom whose why how)引導的賓語從句,區分各個特殊疑問詞的用法并能較好運用。
二、傳統教學法簡析
過去幾十年間,語法翻譯法、直接教學法、聽說教學法等模式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這些傳統教學法在創設和運用時,確實對英語教學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隨著學習模式的改變,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語法翻譯法通過讓學生跟讀新課單詞、老師講解語法意義和讓學生按照語法來翻譯成母語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它能夠讓知識結構化具體化,但這種教學方式完全忽視了英語作為一門完整語言的特點,加入大量中文概念,孤立地學習英語,弱化了學生口頭練習及運用能力,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功能。學生容易厭煩這樣生搬硬套的教學方式,上課專注力較低,掌握知識的能力較差。
直接教學法是由美國人賽格弗里德·英格爾曼于20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其主要特點是老師通過使用目標語言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反復操練熟悉某種句型。此教學法雖不依賴母語,但忽視了思維形成過程,忽視了學生已經形成的認知能力。學生會因為有大量的生僻詞匯導致聽不懂、聽不全,不能很好地理解目標語言。且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逐漸進入了自主學習的階段,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目標語言框架,會使他們對所學語言感到困惑。
聽說法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為基礎。行為主義的中心主張之一是刺激-反應及增強理論。這一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納和巴甫洛夫。斯金納指出,當我們反復使用某一刺激強化某一動作時,這個刺激會成為新的條件強化物,用來強化其他操作。巴甫洛夫在此基礎上也提出了經典條件性作用理論,他認為強化次數越多,條件反射就越鞏固。一般來說,使用聽說教學法的老師會呈現正確的范例,讓學生模仿、重說。當學生熟悉之后,老師介紹新的詞匯讓學生進行替代練習,目的是使學生更加熟練在范例中使用的文法結構,強化學生的反應能力。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容易造成思維固化,并且課堂活動不夠豐富,學生缺乏自己的思考。
三、新式教學法及教學案例分析
?。ㄒ唬┣榫敖虒W法
情境教學法建立在建構主義基礎之上。建構主義認為人是在環境中逐漸建立起對外部世界知識的框架,從而使自身認識結構得到發展。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師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取知識的過程。它的四要素是:協作、會話、情境和意義建構。老師可以導入并創設情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通過活動操練和會話的方式來達到教學目標。例如:
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圖片,并詢問圖片中的信息:“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或者“What can you imagine when you see these pictures?”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可以回答:“I can see two people that are playing games.”和“I can imagine that they live a peaceful life in a little town.”采用這種提問方式可以讓學生操練目標句式。這一形式還可以小組討論、學生搶答等方式實現。在小組討論中,小組成員也可以通過同伴互評、糾錯來幫助學生習得此句型。 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根據老師創設出來的、模擬現實的場景中體驗學習的內容,準確理解和掌握目標語言。學生在不了解一個知識點的情況下,能夠通過老師的引導,在具體的情景之下,在腦海中形成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
(二)交際教學法
交際教學法最早是由外國學者提出來的,而后被國內一些教育家引進。交際教學法又可進一步分為功能法和任務式教學法。功能法主要是強調語言是用來交際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在外語方面的交際能力,不鼓勵學生記住單詞和語法規則,而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給學習者布置任務,從而引導他們完成任務的過程。它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老師通過模擬真實生活中的狀況,引導學生使用目標語言在課堂上完成特定任務。例如:
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如讓學生問父母喜歡吃的水果或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類型,“What fruit do you like ?”第二天上課時讓學生用賓語從句復述父母的答案:“My mother said that she like peach best.”以此讓學生熟悉目標句型。
交際教學法的特點是:
1.有真實的語言材料,把課內的語言學習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注重語言的內容意義而不是語法結構;
3.以是否完成任務為標準,讓學生印象更深刻。
它能夠連接語言知識和技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老師在使用過程中也要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進度,盡量保證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并且及時提供反饋。
?。ㄈ┥墒浇虒W法
生成式教學針對的是傳統教學法中的預設式教學。傳統的預設式教學,主要是老師通過提前對課堂的內容、節奏進行設定,從而掌控課堂秩序和教學走向。這種方法有利于老師教學的展開,但是在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引發學生的思考等方面有所欠缺。生成式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教師輔助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它強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互動,即學生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交往,實現意義的獲得和提升。因此,“生成式”是一種動態的、多樣化的、提升的教學。它強調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構建知識的框架。教師則通過動態的觀察,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點,而是自己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創造者,新知識的探索者。學生對知識點的不理解,很可能是由于他們的學習方法不正確導致的,因此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體系的同時,要時常觀察學生的理解程度和完成情況,對學生的水平進行正確的評估,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適合他們的方法。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發現,傳統的教學法以教師為課堂中心,教師向學生傳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通過讓學生反復操練來掌握知識點。學生只被動地接受課本知識,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本文主要總結了情境教學法、交際教學法和生成式教學法三種教學方法。它們旨在推崇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老師為引導者,更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情境教學法旨在提高學生的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更好地理解目標語言,增強課堂趣味性;交際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啟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生成式教學法則有利于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并能夠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當然在這些教學法的具體應用中,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難度,例如教學進度被拉長,難以匹配目前的教學大環境等。對此,老師應當及時根據自己班級情況做出適當調整,在保證學生興趣和教學進度中找到平衡點。
參考文獻:
[1]蔡明豐.淺論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運用交際教學法[J].考試周刊,2018(06).
[2]孫登祥.歷史教學中“主問題模式”生本課堂的建構[J].基礎教育參考. 2010.12.
[3]朱發林.初中英語賓語從句教學淺談[J].保山師專學報. 2001.3.
[4]RodEllis.第二語言習得概論[M].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1999.
[5]佟永遠.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18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4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