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大學體驗式英語教學是基于體驗哲學和建構主義思想發展起來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貼近學生水平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動力,在互動中向同伴學習、自己感悟語言使用規則,在愉悅的環境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本文探討了體驗與實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如何將體驗式教學理念應用于課堂實踐。
  【關鍵詞】體驗式英語教學 體驗哲學 建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118-02
  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講授的課本知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的效果不夠理想。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以英語的實際使用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重點。英語應用能力是指用英語在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中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體驗式外語教學正是在這種新形勢下發展出來的一種全新教學理念。體驗式教學理念是以體驗哲學思想為基礎,強調體驗對于語言學習的巨大促進作用。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個體特點,了解學生的想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適當的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踴躍參與互動環節,通過觀察、模仿、感悟,提升語言應用能力。本文試圖探討體驗與實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將體驗式教學理念應用于課堂實踐。
  一、語言實踐與體驗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的輸入與語言的輸出都不可或缺。在語言學習中,僅僅只有語言的輸入而沒有語言的輸出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能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恰當合理、符合規范的語言進行交流,是學習者需要達到的目標。母語的習得過程是學習者時刻置身于語言的環境中,能夠親身實踐和體驗,獲得體驗的愉悅感與滿足感,在不知不覺中語言能力得到快速地提升,能夠自如地運用語言。外語學習則不同。首先學習者很難獲得充足的語言輸入信息,英語雖然是我們國家的第一外語,學習人數眾多,但生活中能夠使用英語的環境還不夠多,學習者很難獲得足夠的體驗機會。其次,在課堂學習中,大部分內容是圍繞著有限的輸入信息展開,學生很少有交流實踐的機會。由于語言輸入與輸出比例失衡,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缺乏學習的動力,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被動接受的局面。一些學生學了多年的英語,語言的基本技能卻仍有較大提升的空間。
  營造語言環境,讓學生融入其中,在互動中感知,感知后再互動,在這種循環往復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只有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習者才能把所學內容變成可使用的知識,才能極大地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語言學習是不斷積累的過程,首先需要接收大量語言信息,經過消化吸收后,再以書面或口語的形式輸出信息。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只注重前兩個環節,教師負責語言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地接收語言知識,很少設計需要學生參與的情境。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從建構主義角度認為,知識的形成和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學習者以已有的知識體驗為基礎,在與新體驗的互動中,構成新的知識體系。外語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結合課本內容,考慮學生的心理及知識水平,設置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在實踐交流中掌握新的語言知識。
  二、體驗式外語教學的教學理念
  體驗式外語教學是在體驗哲學思想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體驗哲學揭示了語言學習過程是一個由現實體驗到思維認知再到語言運用的循環過程。萊考夫和約翰遜認為:“概念是通過身體、大腦和對世界的體驗而形成的,并只有通過它們才能被理解。概念是通過體驗,特別是通過感知和肌肉運動能力而得到的”。人們通過感官器官來體驗外部世界,經過認知的加工處理,再用語言表述出來,是主客體互動的過程。體驗哲學認為思維大多是無意識的,語言的掌握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完成。認知思維是事物經過實踐和體驗的基礎上,在經過身體和大腦加工處理后而形成的,是借助對簡單事物的體驗來理解復雜的事物。事物之間的相關性是認知思維產生的基礎,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體驗式外語教學注重學生的參與,教師設置符合學生興趣及已有體驗的情境,激發學生互動的熱情,讓學生在語言使用過程中發現、歸納并總結語言使用的原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教材、現代化手段的優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有快樂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學生在參與互動,教師鉆研教材,精心組織、設置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不斷成長,倡導實踐與體驗的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方法和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悅與共鳴,同時提高語言技能。
  三、體驗式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
  在此,筆者選擇《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第一單元Fresh Start的Text A 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作為案例,來說明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教學目標:這是一篇大學校長對新生所作的歡迎辭,學生要把握課文的主題思想及結構,掌握課文的語言特點,理解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能用英語談談他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及學習安排。
  教學過程:以體驗式教學理念為指導原則,在課文主題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及已有知識體驗,設計合理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在互動中鍛煉語言技能。
  課前準備:教師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各種圖片、視頻和文本,將其制成幻燈片;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收集相關資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教師提出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準備材料,制作PPT。
  課堂情景體驗
  首先師生共同觀看視頻、圖片,根據所看的內容要求小組討論相應的問題,如What were the mom’s expectations of her daughter in university?在課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將預先設計好的場景呈現出來,配上相應的圖片和問題,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展示討論成果。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PPT進行presentation,這是學生發揮主動性與創造力的重要方式。在體驗環境中,學習者從同伴身上學到了知識和經驗,并通過思考構建了新的知識,保持了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實現了語言的有效輸出。教師對表達的內容就行點評糾錯,學生加以吸收后融入到新的學習體驗中,讓學生體驗到語言學習的樂趣。   學生預習時找出的句型結構、長句難句,要求他們借助詞典、網絡工具、課文語境等,通過個人的思考和小組的討論得出結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作為具體教學過程的執行者,要始終遵循體驗教學的原則,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盡量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課文中的篇章詞句等知識點。
  課堂課后知識體驗
  本單元主題主要是關于大學新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因此可以針對這一點,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將請每組一位同學將談論的結果陳述出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營造好語言環境,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想參與的沖動。在課堂活動中,圍繞教學主題,組織了如下活動讓學生參與互動。
  熟悉有關大學教育的相關短語及表達方式,讓學生參與話題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談了大學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表示應該珍惜大學時光,努力提升各方面能力。有的學生談了在大學期間的學習規劃,要挑戰自我,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選修各類課程。因為話題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緊密相連,學生爭相發言,充分發揮了語言傳情達意的功能,不會因為考慮語法之類而束手束腳。
  教師首先將課前準備好的范文示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段落寫作的結構及特點。接著要求學生將剛剛討論的話題,用文字表達出來,要求語篇結構符合寫作要求。在寫作過程中,強調學生把重點放在語篇結構上,注重段落內部句子的銜接和整體的邏輯性。最后,對部分學生的習作做班級點評,指出其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體驗式英語教學實踐的成效與問題
  實施了一個學期的教學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都有了顯著提高,更善于總結和歸納,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
  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較大提高
  體驗式英語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現代多媒體技術,設置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場景,讓學生通過具體體驗來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相互交流,充分發揮了語言學習的交際功能。
  學生體驗到了英語學習的成就
  體驗式英語教學使學生在精心設計的語言環境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因為內容熟悉,話題簡單,學生有表述的沖動,在交流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不是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語言的形式上,而是更多地投入于語言的交流,在不知不覺中,語言的應用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認知思維則潛意識的將新的體驗化入知識體系中,不斷擴大知識體系。
  體驗式教學抓住了問題實質,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體驗式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堂互動時間較多,與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時間有一定的沖突,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各個教學環節就必須十分緊湊,時間上會比較趕。隨著教學進程的深入,課文難度會相應增加,要保持讓學生始終能較好地運用語言,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必須有相應的規范。
  四、結語
  體驗式英語教學符合語言學習的一般規律,在大量獲取語言信息之后,經過分析內化后,通過交際活動不斷驗證、確認、鞏固,使學習成為在自然的愉悅環境下不斷積累的過程。體驗式英語教學始終圍繞著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這一任務,將語言表達與語境相結合,傳達的內容不僅是為了掌握課文內容,更主要的是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下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學習過程給學生帶來的感覺,是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感受截然不同的。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不會感覺枯燥,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這又會促進之后的學習。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更新觀念,教材不斷完善,配套的多媒體軟件不斷豐富,隨著對這些方面研究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教學必將取得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And London:Uni?鄄 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2]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楚永娟.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南[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謝文靜、彭堅.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影響因素的分析[J].高教探索.2006(4).
  [6]王寅.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體驗哲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b(2).
  作者簡介:
  陶志平(1975-),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漢對比研究、外語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65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