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補考制度的精細化管理改革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補考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采用精細化管理來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改革思路,包括補考管理、補考形式及補考宣傳的精細化方案。目的是通過補考制度的改革與完善來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使補考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補考制度 精細化管理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07-02
近年來,隨著擴招的進行,高校補考人次呈上升趨勢,補考面積之大、工作量之重已超過正常范圍,給學校造成很大的負擔[1, 2]。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但我們認為主要是目前的補考制度不完善、不精細,使其教育功能難以發揮所導致。因此我們提出了補考制度的精細化管理方案,并在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目前補考制度存在的問題
現在多數高校對正式考試都很重視,考試紀律嚴格,考風也很好,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精細化考試制度。但是對于補考卻沒有這樣精細化的管理制度,多數補考都是任課老師自己監考,一張試卷定分數,這樣的粗放型補考模式就帶來了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有些老師對補考有誤解,認為補考就要盡量讓學生考試通過。于是在命題時不堅持教學大綱的要求,降低考題難度;或者在考前劃定范圍很窄的重點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復習就及格甚至打高分;或者采取開卷考試形式;還有的老師干脆在監考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學生抄襲。以上種種現象的結果就是學生可以輕松通過補考,助長了部分學生“混”畢業的思想,對學校的學風建設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雖然教師對補考堅持原則,不降低要求,但是有部分參加補考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不足,雖然補考前有一個假期的時間,但他們并不會認真復習,這就導致了補考仍不及格,對其學習信心、學習動力產生了較大打擊,從而導致厭學情緒,新的課程又出現不及格,惡性循環,結果導致幾門甚至十幾門課不及格,畢業都成了問題。
二、補考制度精細化的一些思路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高?,F行補考制度沒有強化約束和激勵機制,導致出現問題。因此改變過去的粗放型補考制度,實施精細化管理,是我們改革的基本思路。
1.補考管理精細化,杜絕放水現象
補考制度改革,首先要杜絕上述第一種情況的出現。要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可以通過下發文件、開會強調、開座談會等一系列活動進行宣傳,加強師生的觀念改變,讓老師認識到補考應與正式考試一樣嚴肅對待,讓學生認識到學校對補考的重視程度及嚴格把關態度。另外,學校應要求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命題,不得降低標準,減少隨意性。監考時嚴格考場紀律,制定必要的獎懲制度,對監考失職者給予嚴肅處理,對補考管理松散的部門要通報批評。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加強補考在師生心目中的地位。
2.補考形式精細化,激發學習動力
為了杜絕上述第二種情況的出現,就要對補考形式進行改革。要通過一定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要給學生一個只要努力就能通過的希望和機會。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采取一些能督促學生自我約束進行復習的手段。比如可要求不及格學生補考前必須提交該門課程的復習計劃、學習日志和自學報告。這些手段不光能使學生復習好這一門課,還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從而避免以后的其他課程考試出現不及格現象。
?。?)采取一些可以幫助差生樹立信心的手段??梢愿母锟季硇问?,如將試卷改為多題選做試卷,出120分或150分難度相當的試題從中選做100分;或者可采取附加題形式,在100分必做試題外加20分的附加題,如果100分必做試題不及格可加入附加題分值。這樣一些對自己學習能力信心不足的學生就不會覺得及格是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避免了有些學生知難而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我們的實踐證明,采用以上手段確實可以有效的幫助差生找回自信,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有些大一大二不及格較多的學生在進入專業課的學習后,由于我們采用上述方法而使他們逐漸擺脫了自卑的陰影,最后消除了不及格現象。
3.補考宣傳精細化,激勵學生上進
學校還應該從人文角度加強對學習差的同學的關懷,加強對他們的激勵,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并沒有忽視他們,感受到學校是真心的希望他們順利畢業,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這樣促使他們自覺自愿的努力學習,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最終消滅不及格現象。比如可以設立針對補考學生的獎學金,如學業進步獎學金、積極進取獎學金等,金額不用太多,以鼓勵為主,這樣能使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得到肯定和鼓勵,那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能被很好地調動起來,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三、結束語
任何一個大學生都是社會的寶貴財富,高校要盡量將他們培養成有用之材。我們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不拋棄、不放棄。要加強補考的精細化管理,給補考學生以關懷和鼓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學習毅力,最終達到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安朝.學生多門課程補考的原因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3).
[2]任麗民.大學生補考人數增多成因及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6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