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議“五四”運動對師生關系的革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我國教育發展歷程中,“五四”運動帶來的新舊思想碰撞對師生關系的發展與變革產生了重要作用。民主科學思潮的活躍,沖擊了封建禮教的束縛,打破了傳統教育中尊師重道、教師占據至高至尊地位的傳統思想。本文以“五四”運動為切入點,探索這場運動對傳統教育中師生關系的革新。民主、平等理念的提出使師生關系朝著民主化、平等化方向發展,對現代師生關系的革新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 革新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214-02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師為尊的傳統教育觀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的個性,控制了人們的思想,這樣的一種師生關系逐漸遭到強烈批判,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五四”運動爆發,西方民主科學教育思想的傳入,為中國的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發了無數愛國者對如何革新教育中的師生關系進行了深入思考。
  一、“五四”運動前以師為尊的師生關系
  “五四”運動爆發前,中國一直尊崇傳統的封建禮教思想,教師具有至高的地位,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的安排,是一種以師為尊的師生關系。早在《尚書·周書·泰誓》中就以提出“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綏四方?!本?、師都是幫助上帝來愛護人民的,他們具有同等地位。漢代儒家代表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華》中提出“教,政之本也;獄,政之末也。”教育與政治相結合,進一步鞏固了教師的權威地位。宋元明清時期理學思想家們制定“三綱五?!眮砑s束學生民主意識的發展,晚清傳奇人物譚嗣同提出“為學莫重于尊師”。在知識傳播過程中,教育被封建統治階層所壟斷,教育的傳播途徑少,教師作為學生唯一的知識來源,自然地處于教育權利的中心,形成了教師在教學中的霸權地位。
  傳統師生關系以教師為主導,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知識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為我國傳統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以師為尊的師生關系從人倫天性出發,有利于師生間矛盾的緩和,在教育過程中培養了深厚的師生感情。但是尊師重道的傳統思想也存在比較嚴重的弊端——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喜好和對生活的觀念深受教師思想的影響,缺乏對知識和生活現象的獨立思考。傳統的師生關系具有嚴格的等級劃分,教師以“長者”、“智者”的身份位于“金字塔”的頂層,學生是被教育的對象位于“金字塔”的底端,因此教師掌握著教學的絕對話語權,控制著學生的思維發展方向。
  二、“五四”運動迎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ㄒ唬┧枷敫镄麓龠M師生關系新探索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西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涌入中國,與中國本土教育觀念發生劇烈的撞擊,中國傳統的“師道尊嚴”、“以師為尊”的師生關系受到了強烈的抨擊和批判。師生關系應當如何革新的問題引發了中國有志之士開始對傳統教育進行不斷反思,對外來教育理念進一步探索?!?901年清政府依照西方現代教育模式建立了新型學制系統,西方的教育理念被大量引入最終導致了中國傳統教育的解體,近代教育在形態上得到確立。”[1]這一舉措為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成長提供了沃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社會各個階層喊出了“民主”、“科學”的口號。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影響下,中國青年的意識開始覺醒,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等人都為中國教育的發展和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做出了新的設想,融入了更多民主、平等的元素。
 ?。ǘ┢矫窠逃秊槊裰髌降刃蛶熒P系打下基礎
  “五四”運動中平民教育思潮爆發給了更多下層人民接觸教育的機會,教育不再是統治階級、官僚貴族所固有。“平民教育的興起首要在于精英知識分子的倡導,在他們看來‘平民主義’的踐行首先在于打破特權,維護‘平等’而其關鍵在于使得平民接受教育?!盵2]平民教育的精神是讓社會各分子得到真正的平等和真正的自由,主張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教人做人,要培養有知識、有生產能力、有社會公德心的新型學生。平民教育使得教育的范圍擴大,教育觀念普及,打破了傳統教育的階層性,促進了教育的公平。隨后1923年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和朱經農兩位先生共同編寫了《平民千字課》和《老少通千字課》,為廣大勞動人民提供了學習教材。“北京大學學生鄧康(鄧中夏)廖書倉等發起組織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以教育普及與平等為目的,以露天講演為方法,宗旨是‘增進平民知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盵3]“五四”運動引發的平民教育促進了教師育人意識的變革,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注重傳統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注重人的自身發展,加強對學生道德、情感、意志、批判性的培養,教學開始結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社會進步的需要和新型人才成長的需要。平民教育加快先進思想的傳播,普及了知識和先進的生產經驗,教師開始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育內容,促進了人民思想的開化,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ㄈ┱n堂角色轉變加深民主平等思想
  20世紀初期,以實用主義為代表的西方教育思想的傳播促進了我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早在“1919年2月24日,陶行知發表《教學合一》主張“教學合一”指出1.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2.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3.先生必須一面教一面學,“五四”運動之后,陶行知把教授法改為教學法,不久很多學校響應,也用教學法?!盵4]1919年5月杜威(John Dewey)在胡適、蔣夢麟和郭秉文的聯合邀請下來華講學,實用主義教育的運用達到高潮。在實用主義教育的影響下師生關系開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教師開始由教育的把控者轉向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更加注重學生自己對知識的選擇和學習。課堂不再是教師單向知識、理論傳授的場所,而是師生間關于教育問題平等交流對話,共同探討,各抒己見的平臺。
  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就一直在為引進、宣傳和普及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而努力。實用主義教育尊重學生發展的個性,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教師在教育中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想法,包容學生的觀點,注重學生學習思想的創新。新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思想的強烈沖擊和影響,使民主平等理念在中國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大,不斷沖擊傳統的“以師為尊”的教育觀念。   三、“五四”運動對師生關系的革新
 ?。ㄒ唬拔逅摹边\動中師生關系的反思
  相較于傳統“以師為尊”的師生關系,“五四”運動時期以學生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日益得到更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支持?!拔逅摹边\動促進了教育觀念的革新,為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演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這一時期的民主平等作為西方教育的“舶來品”具有一定的激進性——過度主張學生地位的提升和思想的解放,沒能更好的調和師生間的人際關系。
  “在當時中國的整個教育實踐界中,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傳統的師生關系思想?!盵5]長期以來受教育者遭受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尊師重道的傳統道德依舊鐫刻在中國人的骨頭上。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竭盡全力構建民主平等師生關系已經成為“五四”運動后中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走向?!斑M入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主體間性、共享、平等、對話等紛紛涌入“師生關系”話語而日漸成為主流?!盵6]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術成為知識傳播的主要途徑,學校和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民主平等師生關系在新的時期又面臨著方方面面的考驗。
 ?。ǘ拔逅摹边\動對現代師生關系的啟示
  “五四”運動促進了師生關系革新,對教育現代化中師生關系的協調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交流與對話,讓教師從傳統教育的絕對權威中轉化出來,走近學生與學生相互尊重、教學相長,擔當教學活動中平等交流的首席,積極引導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教師和學生作為教育活動中的雙主體,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構建體現了現代教育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和對教師文化、道德提升的新要求。
  “五四”運動產生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社會進步、教育理念革新的必然產物。同時我們也要積極關注,在發展民主平等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生各個發展階段中心理和認知上的缺陷,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性,促進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向著更為健康科學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55
  [2]錢聰.眼光下的革命:五四時期平民教育運動的興起及影響——基于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視角[J].南方論刊,2013(11):42-44
  [3]蘇英.論“五四”運動時期教育的革新[J].考試(教研版),2010(11):99
  [4]王永順.陶行知有教先學思想探析[J].理論月刊,2015,04.64-68
  [5]邵曉楓.百年來師生關系思想史研究(1990-2008)[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09
  [6]沈茜,齊學紅.“師生關系”話語的考古學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6:21-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69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