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物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認真體會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內涵,真正通過生活化教學提高小學生的生物水平。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積累、不斷總結,找到更多可以在小學生物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方式,切實把生活與生物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在生活中學習生物,在生物中體驗生活,從而共同提高生活水平和生物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33-01
小學生物實驗就是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這里面更是以觀察為首要。觀察是為了解決問題,沒有問題的觀察叫做瀏覽或欣賞??茖W研究本身就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在此之前需要大量搜集整理歸類信息,因此研究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筆者認為問題探究式教學是符合小學生科技探究教學實際的,也是尊重科學,讓學生了解科學并且形成科學思維所必須的。
一、當前小學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很多教師依然采取填鴨式的教育,這種做法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教師要盡早改變觀念,把生物知識與生活相聯系。第二,生活化教學流于形式,雖然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理念給予了一定的肯定,但是實行起來卻不盡如人意,不能在課堂上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生物水平,教師要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學,爭取把生活化教學方式運用得得心應手。第三,生活化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活動仍由教師完成,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融入生物學習和生活中。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盡快解決,把生活化教學提上日程。
二、小學生物教學措施
1.用生活化實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要讓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然能在教師講解時專心致志地學習知識,但是枯燥的理論知識不足以讓學生產生興趣,如果能用生活化實例引入新課,那可以讓教師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用生活化實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生物知識,這樣必定會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愛上生物學習。比如:教師可以以玉米、蠶豆種子實物引出種子的學習,讓學生對種子進行觀察和解剖,對種子的結構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在學生興趣濃厚的時候進行教學,學生必然會認真學習。
2.帶領學生用心觀察生活,讓學生發現時生活中蘊含的生物知識。
對于生活與生物也是如此,只要用心觀察生活,就可以發現生活中其實蘊含著很多生物知識,這些生物知識就在我們身邊,也讓學生感到生物知識離我們沒有那么遙遠。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帶領學生用心觀察生活,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蘊含的生物知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好習慣,也為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做好鋪墊。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月季花進行觀察,了解花的發育、結構、受精過程等,學生通過生活看到的與所學的生物知識并無二致,意識到原來生活中的生物知識真是很多,更體會到了生物的生活化。
3.問題為主線,創設情境培養思維。
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的提出和思考討論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理,引導他們主動去猜測,主動去思考,主動去學習。以小組合作和成員獨立探索等方式,檢驗并討論對于該問題的思考,不斷地發現事物變化的原因和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到一個實驗從發現問題到設計實驗最后到問題得以解決的全過程,并以此達到培養他們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一次科學探索實踐活動中,為了讓學生觀察螞蟻,首先要帶領學生去捉螞蟻。那么去哪里捉就成為了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能隨便找個地方就挖。這時需要學生思考,螞蟻的巢穴會建在哪里,外部有什么特征和如何保護好螞蟻等等一系列問題。通過猜測和查閱資料,學生們了解螞蟻的巢穴外面有類似小火山的土丘,螞蟻喜歡將干燥陰暗的環境作為蟻巢等等知識。問題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易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這種知識的獲取是主動思考的結果,學生的思維也得到訓練。以后遇到問題不會逃避或無的放矢,而是用科學的方法去尋求結果。
4.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生物學習中更是這樣,如果學生能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那學生才是真正理解了生物知識,真正理解的知識就不會遺忘。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的好處和利用生物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為家人制定一份健康的食譜,學生會聯想到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有淀粉、蛋白質、脂肪、鹽類等,還會聯想到食物金字塔,也會根據家人的喜好,制定一份合理的食譜,體驗為家人解決問題的樂趣。
5.學生為主體,活化課堂拓新延伸。
作為教師,就應著力營造課堂民主、和諧的氛圍,建立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師生關系。教育過程中要認可每個學生的認知方式、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讓學生能夠有自主選擇的空間。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并采取適合不同學生的教育方式。學生主體精神的培育和解放,需要有一個寬松的、個性化的、富有激勵性的環境,要給學生營造自主選擇和自主發展的空間。首先,從學生角度出發,要合理科學地安排和精心設計活動結構,優化探索過程。學習中,教師應當讓更多的學生主動讀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動手操作。其次,教師要善于誘導,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放手讓學生大膽創新,做自己最想做的實驗,還要因勢利導,利用課堂教學資源,比如課本、插圖、教具、學具等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會,會中創,在會學中成長。這樣的課堂是開放的、民主的、自由平等的,始終屬于學生,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教學利于學生發展和創造,是每個科學教師要達到的境界。
結語
創新改進生物實驗就是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規律、生命的發展。科技教師也許不能告訴學生關于生命探索的全部奧秘,但是卻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去探究這些問題,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生物問題探究式教學的意義正在于此。
參考文獻
[1]樊慶德.淺談“生活化教學”理念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
[2]王教文.探究趣味化與生活化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