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還能夠幫助學生增長知識與陶冶情操,同時也能夠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筆者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進行分析,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學作品;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07-02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是一種技巧性的訓練,初中語文教學要求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培養,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決定的,近些年來由于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能夠健全性格和塑造靈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提高審美情趣。此外,提高文學鑒賞能力的同時,還能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有良好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就可以通過閱讀作品來了解作品當中情感的變化,了解作者對生活的態度。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鑒賞,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熱愛,是擺在初中語文教師面前的問題,該文探討了如何在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重要意義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屬于技巧性訓練的一種,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是由素質教育的要求與語文學科的本質所決定。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逐漸深入與執行,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能夠推動其人文素質的培養,可以塑造靈活與健全人格,培養其道德品質與審美情趣。另外,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作靈感,而且擁有良好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就能夠通過閱讀作品來了解當中的情感變化,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與對生活的態度。因此,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十分關鍵,對于提升教學質量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教學意義。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具體運用
1.訓練學生語感。
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點訓練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與感受力,每篇語文課文都是由字、詞、句組合而成的,而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基本要求就是學生能夠讀懂課文中每一個字、詞、句。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大量的白話文與文言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困難的詞句進行重點學習,將其詳細講解、透徹分析,讓學生產生深刻印象。在讀懂課文之后,朗讀訓練也十分重要,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夠把文學作品立體化、形象化,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加強對作品的感悟,提高學生的語言敏感度。另外,訓練學生語感,培養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朗讀十分關鍵,所以在朗讀時候,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讀出情感,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內容。
2.了解文學作品的作者與創作背景。
對文學作品的作者的了解應該算是積累文學知識的一部分,因為在學習文學作品時必須要掌握一些著名作者的基本情況,那樣在要對這些作者的其他文章進行鑒賞時才能更容易理解他的文章。但是,在對一篇文章進行鑒賞之前,除了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之外,還要對作者當時的思想和心境進行了解,那樣才能更容易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學作品是現實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作者用來表達對現實社會生活的意見態度。因此,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具有不同的風貌;同一時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思想與情調;而同一個作者也會因為時代和社會的變遷,其文學作品也會有不同的感情。所以,在鑒賞文學作品之前,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是必備的功課。
3.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
文學作品是作家創作的藝術典型形象、意境以及蘊含于其中的作家思想感情、審美情趣的載體,它的外在形式是文字。如果沒有想象力,我們眼中的就只能是些符號或一堆沒有內在聯系的、雜亂無章的材料,當然也就無法親臨其境,感同身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獲得藝術賞析的美感體驗。比如學習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先朗讀那優美的詞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壯美的畫面,進入到作品描繪的意境中,為作家豪邁的氣概、豁達的胸襟、壯美的詩篇所折服,心馳神往,感情激越,不能自己。通過想象,可使我們體味文中的意境之妙。
4.加強課堂中的文學鑒賞活動。
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觸及人類的靈魂,文學鑒賞是復雜的思維活動,是讀者對作品感受和品評的過程,主要是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情感體驗、審美感知、語言風格以及作品意境來陶冶情操。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學資源,在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體會和領悟作者的感情。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知覺能力,文學作品中的知覺能力是能夠迅速反應作品的結構、情感基調,是一種完整的心理組織過程,在文學作品鑒賞活動中,知覺中產生的情感特征取決于作品所傳達的感情性質和讀者的心境。例如西廂記·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在鑒賞活動中,要把作品中的情與景和讀者的心境結合起來,相互作用,融為一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感受到景物烘托離別的情緒,離情別緒也感染了景物,從而起到良好的鑒賞效果。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指在知覺材料基礎上經過新的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也就是學生對語言的正確理解能力,豐富聯想能力。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引導學生對相近事物之間的聯想,從而正確理解作品的寓意。
三、總結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十分重要,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與理念,并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文學修養與語文素養等。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多種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盧皓月.在語言中穿梭——淺談品味語言在文學作品鑒賞中的作用[J].語文學刊,2009(24).
[2]李冬云.初中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9.
[3]孫錫林.發掘創新點,引領學生更好地進行文學鑒賞——關于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一些思考[J].考試(教研版),2007(1).
[4]李迎輝.初中生當代散文鑒賞能力培養的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