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在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思維能力培養原則的基礎上,從更新教學觀念,創建和諧閱讀氛圍;分析文本類型,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優化教學評價,鞏固閱讀教學成果幾方面重點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旨在通過本文研究為初中語文一線教師提供借鑒參考,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
閱讀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與作者、文本進行深層次對話的過程,這對學生分析理解能力、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具有良好作用。就當前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現狀來看,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記憶,輕思考”的問題,雖然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但是機械化的閱讀訓練模式忽視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得閱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思維能力培養的相關內容作出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原則
初中語文教師要加強對閱讀思維能力培養規律的系統化研究,按照一定的原則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具體來說,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原則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三不唯原則,即“不唯書”、“不唯師”、“不唯眾”,以科學客觀的態度看到閱讀文本,發現文本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教師與學生要建立民主性關系,做到“教學相長”,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看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促使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得以延伸;(2)讀思并重原則,教師要將閱讀與思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切勿將兩者分割,也不要將兩者劃分主次;(3)全面發展原則,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三個層面定位教學目標,即“直接目標”、“間接目標”、“潛在目標”,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陶冶情操三項技能情感的提升,利用三者的協同落實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ㄒ唬└陆虒W觀念,創建和諧閱讀氛圍
教師是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組織者和執行者,教師教學理念的正確與否將直接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并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產生關鍵性影響。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以新課改精神為引領樹立生本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交流與生生互動,創設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如探究性情境、多媒體情境、合作性情境、創新性情境等,營造和諧的初中語文閱讀氛圍,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學生閱讀思維。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變色龍》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可秉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班級內所有學生劃分為5-6人的合作小組,各小組圍繞《變色龍》的課文內容將其改編成課本劇,學生間要通過交流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設計人物動作、故事情節、與其神態等,力求將小說中每個人物的形象以直白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課本劇表演情境的創設可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同閱讀思維水平的學生可相互討論,實現班級內學生群體的共同進步。
?。ǘ┓治鑫谋绢愋停l展學生思維品質
語文教材中包含眾多的閱讀文章,類型囊括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應用文等,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吃透教材文本,以教材為藍本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分析的正確方法,細化閱讀文章要素,解析文章內各語句、各段落間的邏輯關系,促使學生的閱讀思維朝著發散性、連貫性的方向發展,并通過對比遷移逐步轉化學生的閱讀思維成果,達到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效果。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羚羊木雕》一課為例,這篇課文以記敘文為主,教師可通過本課的閱讀講解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教師圍繞課文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對文本細節進行深層次挖掘,提出“請你根據文章完整表述事情的經過?”這一問題,隨后學生會得出“送出羚羊木雕-追問羚羊木雕-要回羚羊木雕”的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明確該篇課文的結構框架,對學生情節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ㄈ﹥灮虒W評價,鞏固閱讀教學成果
教學評價機制是檢測語文課堂教學成果的主要方式,在素質教育精神的貫徹之下,語文教學評價在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考察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情感態度、過程方法的培養。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閱讀思維能力培養納入課程教學目標當中,對現有教學評價機制作出進一步調整與完善,彰顯公正、全面、靈活的特點,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閱讀思維能力培養方案的優化調整提供依據,有效鞏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成果。
對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于思想觀念中認識到學生在不同階段所呈現的閱讀思維水平具有差異性,教學評價內容也需要跟隨學生的年齡層次、認知發展規律進行逐一調整。以八年級學生為例,該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過渡期,即由“經驗型思維”向“理論型思維”轉化,針對八年級學生的教學評價內容應以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為主,考察學生基本任務的完成情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對于學生存在的薄弱之處也需要作出引導性評價,達到彌補學生短板的效果,并對學生的突出表現作出正面及時評價,增強學生閱讀自信心。此外,評價方式要多元化,以語言性鼓勵和非語言性鼓勵為主,在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時可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并以積極回答問題學生為榜樣;非語言性評價則是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如給學生一個會心的微小、一個肯定的手勢等。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調整教學角色,及時更新語文閱讀教學理念,根據學生認知成長規律優化教學設計,建立平等師生關系,創造和諧閱讀氛圍,增強學生閱讀自信心,立足語文教材,針對閱讀文本題材類型加以詳盡分析,深化學生閱讀思維,并通過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達到鞏固閱讀教學成果的目的,逐步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為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高效完成初中語文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許書躍.傳統文化與“語文味兒”——從核心素養角度看初中語文教學中文化“氣息”的培養[J].名師在線,2019(06):24-25.
[2]趙永亮.“先學后教”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95.
[3]徐惠.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