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昆蟲學教學實習質量提升方案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東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昆蟲學教學實習為例,針對不足,依據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從主客觀兩個方面調動師生積極性,加大實習經費的投入力度與合理高效利用方法,對拓寬實習基地建設渠道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試驗和探索,對原有的昆蟲學教學實習內容和形式進行了改進,旨在進一步提升本科生教學實習質量。
  關鍵詞:昆蟲學;教學實習;改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9)08-0039-04
  實踐教學環節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1]。教學實習是實踐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和實踐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鍛煉學生操作技能的主要方式。充分運用好教學實習這個機會,將理論知識系統化并與實踐有機結合,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升和專業操作技能的運用也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和平臺。
  植物保護專業的昆蟲學教學實習,是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徑,更是學生創造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平臺[2]。在植物保護專業課程體系中,昆蟲學教學實習既是對普通昆蟲學、昆蟲分類學理論知識的驗證,也是昆蟲形態學、解剖學和分類學等專業基礎課程理論知識的補充,更是農業昆蟲學、昆蟲預測預報學等專業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的基礎。昆蟲學教學實習安排在第四學期,時間為兩個教學周。大綱內容的基本要求是,學生通過進行田間和野外環境中昆蟲的采集和調查,回來后進行整理、制作、鑒定昆蟲標本等昆蟲學研究基本技能訓練,了解昆蟲標本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學會采集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熟練掌握昆蟲標本整理制作和鑒定的方法。加深學生對理論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開展農業害蟲調查和防治工作的能力[3]。
  通過東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昆蟲學教研室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們分析了昆蟲學教學實習環節和結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總結積累了以往的經驗,找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行了改進和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過去存在的問題
 ?。ㄒ唬┲饔^問題
  前些年院系兩級單位對教學實習重視程度不足,一般情況下學生只要參加實習過程,就能獲得相應學分,對學生教學實習的考核沒有嚴格的量化標準,評價學生實習缺少客觀性的評價指標和標準,學生也缺乏對教學實習的認知和積極性。同時,學校和學院對帶隊的實習教師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過去多數由年輕的助教和講師作為帶隊教師,工作量大任務多,經驗又不足且得不到院系支持,設計實習步履維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認可,長此以往,教師的積極性缺乏,無法主動投入精力到教學實習的規劃和設計中來。結果導致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嚴重缺失,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調動出來,教學實習往往只是走馬觀花,沒能獲得教學實習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預期效果。
 ?。ǘ┛陀^問題
  對教學實習資金投入不足。近十年來,每年農學院植保專業學生數在不斷增加,由原來的一個班級,逐年增加到現在的五個班級,實習耗材和實習差旅費用都在逐年遞增,伴隨著消費成本價格逐年上漲,實習經費沒有按照同等級別上調,導致實習經費緊張情況無法緩解。由于經費和精力投入不足,教學實習基地固定單一,多年來都是一次性地在相同季節去同一基地進行相同內容的實習,采集到的昆蟲種類單一,受地域性限制,不能讓學生接觸到更多數量和種類的昆蟲,從時間安排上和地域結構上都不足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昆蟲的多樣性分布情況,對實習內容的要求也遠遠不能達到。同時,由于經費有限,教研室和實驗中心資料庫中學生用來鑒定和查找昆蟲標本特征的相關參考資料也不夠完善和充足。
  二、解決方案和實際案例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近幾年來,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正在進行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從實踐教學體系的管理入手,主客觀兩個方面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加強籌措校、院、系三級資金投入,加大實習經費的投入力度,合理高效地利用;拓寬實習基地建設渠道并進行了深入的試驗和探索。在昆蟲學教學實習中首先得到運用和實踐,對原有的昆蟲學教學實習內容和結構進行了改進和完善。
 ?。ㄒ唬膶嵺`教學體系的管理上入手
  1.加強教師隊伍對教學實習的重視程度。農學院建立了良好的實習教師鼓勵機制,按照教研室實際情況,要求所有教師,從講師到教授全部參加到教學實習中來,教師在實習工作中要求有相應的工作量,并結合年終的業績考評,加大教學實習所占比重,提高了教師的參與積極性。并提倡教師攜帶相關課題進入教學實習,在課題進行中帶學生一起邊實習邊進行課題研究任務,不僅起到教師帶隊的作用,也利用實習的機會,組織學生一起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和調查,更鍛煉了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同時,農學院有針對性地在近兩年引進昆蟲分類學方向的高級人才,對以往昆蟲分類學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進行校正,也安排專門的時間由引進的高級人才對學科專業教師進行分類知識和標本制作等實習中用到的新技巧進行培訓,也讓所有專業教師不出校門就學到了新知識,這樣不僅壯大了昆蟲學教學實習專業技能的指導隊伍,又在共同學習期間,通過全體學科教師一起交流探討,提出提高教學實習質量的經驗和想法并將它們運用到以后的實習過程中去。
  2.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激勵。首先加強對學生實習前的動員工作,任課教師在進入普通昆蟲學和昆蟲分類學課程的過程中,就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教學實習的疏導,讓他們對實習產生興趣和向往。倡議學生成立昆蟲協會,組成各種興趣小組和小分隊等,對他們進行的興趣活動和試驗經專業教師指導和考核,計入他們的綜合評定成績,通過這種措施鼓勵學生積極步入實習前奏。給入隊的學生定期布置相應的昆蟲采集和鑒定的任務,不僅充實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同時也利用這些機會調動了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探索的興趣和愛好,在進行試驗和參加各個活動小組中也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實習之前的動員過程中,也可以鼓勵部分學生結合畢業設計選題和大學生創新項目進行引導工作。   案例——教學實習與畢業選題一體化,拓展了學生畢業實習選題的內容
  整個實習過程,包括前期準備和后期標本整理。在內容安排上,帶隊教師將昆蟲學野外實習與理論知識聯系起來,注重引導學生將昆蟲學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并鼓勵學生完成規定的選題或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學生也可以根據實習過程中的發現和興趣設計畢業實習選題,既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又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學生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比如,結合采集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某種或者幾種地下害蟲越冬后的種群動態調查;對某種發生量較大或危害較大的害蟲進行發生規律探查;昆蟲標本的電子檔案建立(不同蟲態、蟲齡的圖片采集);結合電子圖譜對標本室原有庫存昆蟲進行分類和鑒定;結合采集到的直翅目昆蟲的鳴聲數據,對其發聲特點進行深入研究等題目。
  3.規范實習考核標準。學院制定教學實習考核的量化標準和要求,對實習大綱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補充。按照新的昆蟲學實習大綱要求,以往評價只注重實習過程中一個指標表現,現在將實習考核分成三部分:實習前的準備、實習過程中的表現、實習完成時提交的成果。每個部分又細化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最后將三個部分按照比例核算為最終實習成績。實習前準備部分,包括是否參加過相關興趣小組、是否參加過與實習內容相關的活動,活動結果和結論是否有圖片和實物記載等;實習過程中表現部分,包括參加實習的紀律、主動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協同工作能力、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動手能力等表現;實習完成提交成果部分,包括報告撰寫、提問考試、標本鑒定、制作數量和質量等,以及整個過程中是否有創新能力的表現也作為評定的指標之一。
  案例——對實習要求的提高,標本制作和鑒定系統化
  以往昆蟲學實習采集回來的昆蟲,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標本制作方法后,每人對自己采集到的昆蟲進行針插處理,少數大型個體進行整姿處理,只進行基本技能的了解,對微小個體的整姿、鑒定等細節沒有細化的要求。作為實驗課程的實驗材料,很少能進行分類和鑒定。按照新實習大綱增加了實習內容以后,對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整理標準都做了相應的調整和提高。要求學生對所采昆蟲進行針插、整姿、鑒定、上標簽、圖片采集、歸類入庫等一系列處理過程[4-5]。通過對標本制作要求的提高,實驗室收藏起來的標本不僅可以作為本科生實驗課材料,同時更具有昆蟲分類學領域的科研價值。
  兩年內昆蟲學教學實習,通過200多名本專業學生的采集、整理和制作,共收入標本室昆蟲標本約萬余頭,其中包括已鑒定昆蟲標本281種,隸屬于13目99科。其中,鱗翅目28科,鞘翅目18科,半翅目18科,雙翅目10科,膜翅目7科,直翅目5科,脈翅目4科,蜻蜓目3科,毛翅目2科,革翅目、螳螂目、長翅目、廣翅目各1科。
  4.合理調整時間,結合昆蟲發生的規律,分段安排野外實習。由于昆蟲種類多,分布廣,并且生活習性、生態分布、生活史等生物學特性各不相同,千差萬別。前些年,我們昆蟲學實習課程都安排在學期末,一般時間都只是在7月中旬,這個季節是東北三省昆蟲活動相對集中的時間,所以安排在這個時間進行集中的昆蟲學實習。但完全集中在單一時間段進行野外采集實習,昆蟲的發生種類和數量以及對不同齡期的昆蟲采集會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缺乏實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近兩年來為了能采集和觀察到更多的昆蟲種類,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昆蟲學知識和采集條件,實習一般分2—3次進行。第一個階段安排在春耕季節,大約是在5月中旬,在春耕時節,結合農事作業和農田害蟲的發生規律,我們帶領學生在不同的上茬作物田間采集多種越冬的地下害蟲,包括越冬態的棕色鰓金龜、闊脛絨鰓金龜、東方螻蛄、細胸金針蟲、寬背金針蟲、溝金針蟲、興安金針蟲、褐紋金針蟲等,這些也都是哈爾濱地區危害農田比較大的害蟲種類。通過增加這個時間段的實習過程,學生更直接地了解各種地下害蟲的棲息環境、危害習性、活動規律、分布特點,同時也加深了對地下害蟲防治的經驗積累和技能的把握。對蟄伏期剛剛蘇醒的昆蟲種類和習性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補充了以往盛夏實習階段學習不到的昆蟲專業知識和采集技能。
  另外,在夏初,一般是6月上旬進行,這個階段帶學生去野外,探查不同季節、不同氣溫條件下昆蟲的活動規律,了解很多昆蟲春型和夏型的特征區別。很多鱗翅目有春型和夏型兩種,比如大紅蛺蝶、尖勾粉蝶、綠帶翠鳳蝶。以往7月中旬盛夏季節的野外實習,只能看到一種類型。初夏季節出行,讓學生更增加了對昆蟲的多樣性的了解和認知。同時還能采集到一些羽化比較早的鱗翅目種類,比如冰清絹蝶、籮紋蛾、銀杏大蠶蛾、絲帶鳳蝶等。不僅讓學生采集和了解到了以往采集時間沒能出現的昆蟲種類,同時也增加了實驗室和標本室的昆蟲種類和數量。
  (二)加強校、院、系三級資金投入
  1.學校加大實習資金的支持力度,大型設備到位。農學院教學院長多次同學校教務處溝通,申請學校加大對農科專業實習經費的投入力度,學校也進行了多次調研和走訪,派教務處專人隨同昆蟲學教學實習進入基地進行全程體驗,實際感受資金短缺所帶來的困擾,近兩年根據實際情況加大了實習資金的投入力度。從學校教學立項資金中申請設備采購資金來購置新型太陽能誘蟲燈,安放在農場試驗田,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對燈下誘集的昆蟲進行收集、整理和鑒定,不僅提高了昆蟲采集的種類和數量,更有利于結合課題做進一步的研究。
  2.學院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完善了采集工具和鑒定資料。以往昆蟲學實習多是單一的田間野外采集,返回實驗室做標本制作和整理,采集的工具僅限于常規的基本用具。目前院里由于增加了非全幅單反相機、數碼錄音筆、ipad等設備,實習大綱里也增設了相關實習操作內容。野外采集時學生分組帶著相機,ipad在采集昆蟲的同時進行生態圖像的采集,拍攝到昆蟲的生境、寄主植物、生存狀態等,以便返回后對昆蟲的發生規律、生活習性等生物學知識進行梳理和把握。同時攜帶手持數碼GPS定位儀,對昆蟲發生地的經、緯度,海拔等數據進行實時記錄,對昆蟲的發生地進行精準定位,采集數據資料,返回后對于昆蟲分布區系、生活環境等進行分析比對,不僅了解了昆蟲的生境,同時對后續展開科學研究有很大的幫助。數碼錄音筆高效地完成了在野外自然條件下昆蟲鳴聲的收錄,返回實驗室后對所采集錄制的昆蟲與鳴聲進行鳴聲節律圖像等后續分析[6],既能增強學生對昆蟲學研究的興趣,同時也為教師做教學課件素材和研究數據提供便利。   近兩年學院逐年增加教學實習投入,購買了《中國動物志—昆蟲綱》《中國蝶類志》《中國北方農業害蟲原色圖鑒》《遼寧甲蟲原色圖鑒》等百余冊昆蟲標本鑒定所需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可以在采集過程中邊采集邊查閱圖譜進行鑒定,不僅讓學生在田間野外直接了解所見昆蟲的動態,同時對照圖譜進行鑒定,大大增加了對昆蟲分類學系統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另外,實驗室購買了一些昆蟲分類的電子書,大大豐富了昆蟲種類鑒別的廣度,在野外沒能查到的昆蟲種類,返回實驗室時還可以利用電子圖庫進一步梳理和甄別。不僅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實習過程中的鑒定問題,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昆蟲學實習和昆蟲研究的興趣,開闊了對昆蟲界認識的視野。
  3.鼓勵植保系教師的橫向課題與教學實習并軌。農學院根據自身科研和教學特點,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到教學實習隊伍中來,把很多橫向課題的經費和任務帶入到實習中來,將學生教學實習和教師橫向科研項目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實習過程中完成項目的一部分內容。這樣既指導了學生進行專業實習,也取得了項目需要的成果,同時為教學實習提供了資金補充,互利互惠,一舉多得。
  案例——結合橫向課題,建立了昆蟲庫電子檔案
  為了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農學院教學質量標準綱要對標本室建設也提出了要求。結合黑龍江省檢驗檢疫局橫向合作課題《有害生物信息檢索平臺技術構建》,用課題經費購進顯微攝像系統等昆蟲動、靜態圖片采集設備,對采集到的所有昆蟲種類進行拍照處理,合成清晰圖片,并對其進行鑒定和整理制作。將處理好的圖片錄入昆蟲電子信息庫,給標本建立了電子檔案。目前已經由專業教師和軟件設計工程師協同兩個年級的數名本科生一起,結合教學實習過程,歷時近兩年的時間對已有庫存昆蟲標本進行了圖片采集、文字信息的錄入和整理,獲得了大量數字化的數據資料。接下來還會繼續對昆蟲標本信息庫進行填充和完善,填補昆蟲標本數字化的空白。昆蟲標本電子檔案建成后不僅能方便標本數據的查閱,也會大大提高昆蟲標本資料的利用率。
 ?。ㄈ┩貙拰嵙暻?
  實習基地一般都是由教師在實習之前多次進行實地踏查,了解昆蟲發生情況和動態,再具體安排時間,既需要時間又浪費財力,而且教師的時間也很受限。一般想更換一個實習地點,既要考慮昆蟲發生的數量和種類的多少,又要考慮要學生集體出行的食宿、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幾天的時間都用在踏查實習地點,往往也可能由于某一方面的因素無功而返。目前由學院牽頭,結合學校的校友聯誼會和校企聯合項目,充分發揮校友的輻射功能,為昆蟲學教學實習基地的選定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1.學院歷屆畢業生中的一部分人都在生產第一線
  工作,他們接觸農業實踐的機會多,接觸面廣,對農業害蟲的發生以及工作環境周邊的昆蟲動態都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學院和系里領導結合不同地區的畢業生的工作狀況,通過密切聯絡,每年多次為我們提供相關的農業動態信息,他們提供的信息數據準確,資源詳盡,讓我們不出校門就能把握第一手實習準備資料。不同的畢業生的數據信息,來自不同的工作區域,讓我們實習基地的數量陡然大增。
  2.求助跟學院有合作關系的企業或是農場的聯絡
  員在不同地域進行布點,提前普查,定期反饋給學院信息,幫助我們牢牢掌控害蟲發生動態。同時企業對地方的各種情況都比較了解,有的企業還能為我們提供學生實習的食宿條件,或者能幫助我們事先聯系好食宿的場所,為我們帶隊實習解決了很大的后顧之憂,既解決了以往實習基地固定單一的困擾,拓寬了實習的地域性,又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實習經費的開支。
  三、取得的成效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東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在昆蟲學教學實習這一實踐環節中不僅培養了應用型人才,也讓學生在這個實習過程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教學實習與課題相結合,教師指導與自學相結合,更符合當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讓他們具備了更強的實踐能力,同時增強了他們的設計試驗、分析結果的能力。在實習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對昆蟲學研究領域濃厚的科研興趣,更好地將昆蟲學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也鍛煉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意識,更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
  總之,昆蟲學教學實習從教學實習體系管理改革入手、多方面加大實習資金投入、多渠道構建教學實習基地等幾個方面進行的改革嘗試,收到了良好的實踐效果,也為我們進行農科專業的其他野外教學實習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岳春芳,夏慶成.應用型本科實習教學實踐探索——以新疆農業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專業為例[J].大學教育,2018,(7).
  [2]尚利娜,魯瑩,賽淑賢,等.昆蟲學長白山野外教學實習實證分析——以東北師范大學昆蟲學野外實習為例[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3]魯瑩,董輝,高萍,等.提高昆蟲學實踐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具體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2017,(13).
  [4]鄭雅楠,孫守慧,祁金玉,等.《森林昆蟲學》課程實習改革的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2012, (1).
  [5]張增燾,劉鳳想,劉杰,等.廬山常見昆蟲與蜘蛛采集方法初探[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
  [6]曲業寬,王文慧,王寅亮.長白山地區3種躍度蝗鳴聲結構的比較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4,(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4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