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律顧問制度輔助決策的法治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形勢下黨政機關決策面臨越來越多的考驗,決策的復雜性和系統性需要合法性和合理性來支撐。法律顧問制度是黨政機關決策法治化的基礎載體之一。當前,完善法律顧問制度輔助黨政機關決策法治化具有正當性、現實性、合理性。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可促進黨政機關決策思維法治化,保障黨政機關決策程序正當化,助推黨政機關決策方式制度化,確保黨政機關決策內容合法化。
關鍵詞:法律顧問;輔助決策;法治價值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2.018
[中圖分類號]D9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339(2019)02-0103-04
決策法治化意味著決策從恣意到依法、民主的轉變。推行法律顧問制度,是黨政機關依法決策、依法辦事的重要依托,是實現決策法治化的重要創舉。新形勢下黨政機關決策面臨越來越多的考驗,決策的復雜性和系統性需要合法性和合理性來支撐,法律顧問制度的運行可為黨政機關依法決策提供諸多輔助,促進黨政機關決策規范化、法治化。
一、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可促進黨政機關決策思維法治化
完善法律顧問制度要以黨的十九大關于法治建設的最新精神為指針,深入貫徹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理念,不斷強化黨政同責的法治建設意識,提升法治治理能力,促進黨政機關決策思維法治化。
?。ㄒ唬┯欣谏钊胴瀼厣罨婪ㄖ螄鴮嵺`的理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繼續實施依法治國戰略,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1]。深化依法治國的實踐,是多方位多維度的?!靶姓Q策法治化是國家法治的重要內容。決策法治化要求決策結果與過程符合法治原則”[2]。黨政機關決策需要貫徹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新時代理念和要求,完善法律顧問制度是法治原則的落實,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法治制度供給體系的基礎載體之一,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2015年新修訂的立法法授予設區的市立法權后,法律顧問更加廣泛地參與到地方立法活動過程中,為立法草案提供審查論證,踐行依法立法理念等,促進立法更加科學民主,執法更加嚴格。法律顧問參與決策促進決策結果與過程,既符合實質正義,亦符合程序正義,有利于實現良法善治的目標。
?。ǘ┨嵘\用法治方式進行治理的法治思維
完善法律顧問制度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是建設法治國家的迫切需要。決策追求的目標是實體治理的法治化,推進治理法治化,需要決策者秉持法治思維。決策權的行使者主要是“關鍵少數”,而“關鍵少數”中并非都具有良好的法治治理思維,需要轉變其傳統的“拍腦袋”決策思維,提升其法治思維,才能保障決策工作的法治化。現實中提升部分“關鍵少數”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需要外力支持。2016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要求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希冀通過法律顧問參與決策,不斷提升“關鍵少數”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事務能力。實踐證明推行完善法律顧問制度,促進“關鍵少數”養成善于運用法治方式抓改革、謀發展、促穩定的思維定勢,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黨政機關依法管理決策能力水平。法律顧問輔助依法決策,培養運用法治方式進行治理的法治思維,符合法治建設規律。
(三)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識
法治政府建設,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應當黨政同責,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黨政機關及其負責人應當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識。完善法律顧問制度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有效舉措,也是落實黨政機關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的重要手段。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要求黨政機關及其負責人依法依規決策,落實法律顧問制度?!斗ㄖ握ㄔO實施綱要(2015—2020)》要求法律顧問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發揮積極作用。黨政機關及其負責人應當認識到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性,積極落實顧問制度等法治建設的各項部署,才能推進依法執政和行政,這樣能促進依法決策的常態化,鞏固和強化法制意識法治思維。
二、完善法律顧問制度保障黨政機關決策程序正當化
依法決策要求決策程序正當、過程公開,決策權力與公民權利的互動是決策法治化正當化的重要表征。實踐證明,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具有服務決策正當性的功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集體研究作為重大決策的法定程序。法律顧問參與決策是公眾參與和專家論證的有機結合。
(一)決策過程民主公開
公眾參與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公眾參與可提高公眾對重大決策部署的接受和認可?!肮妳⑴c的各項程序是重大行政決策獲得合法性和正當性的必經程序”[3]。黨政機關實施憲法法律,作出重大決策,應當首先拓展公眾參與途徑,推進決策民主。法律顧問等參與黨政機關決策,是公眾參與程序的完善,使公眾參與途徑有效拓展。在政治意識上,其擴大了公民政治參與,促進了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進程,使依法決策機制更加健全,決策運行機制更加民主。“不斷增強的公民參與通過發展公民與政府間新的溝通渠道并保證對政府的監督,來增進政府以及公共管理者的責任性。而更加有力的公民參與還促進了公民對政府決策的接受性,這就為政府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礎” [4]。完善法律顧問制度,使對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產生重大影響的決策,在形成前廣泛向公眾征求意見,使公眾了解決策文件的具體內容,這樣決策的運行就更加具有公眾基礎,符合民主要求。
(二)決策部署科學專業
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保障法律顧問參與決策過程,是對專家論證程序的補充完善?!罢叻桨傅脑O計是一項科學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5]。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將政治素質高、法律專業素養強、擁有職業資格的專家學者、公職律師、社會律師等納入法律顧問隊伍,組建法律顧問委員會、法律顧問專家庫等法律新型智庫,不斷強化重大決策部署的專家論證功能,能推進黨政機關科學決策。完善法律顧問制度,落實并強化專家論證程序,推進決策的科學化,關鍵在于法律顧問等專家站在專業的角度和中立的立場,給出有關決策的論證評估意見。其為第三方結論,往往不具有利益背景,更容易傾向于維護公共利益和公共管理秩序,第三方結論的說服力能提升公眾對決策的信任,提升決策的公信力,使決策的部署執行步入法治軌道,促進社會法治治理體系的完善和進步。 ?。ㄈ┻`法問題萌芽的程序遏制
完善法律顧問制度,重大決策部署方案公開公示,并邀請法律顧問進行合法性審查,可遏制決策過程中的違法問題萌芽。重大決策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僅僅靠政府法制機構很難保證合法性審查質量,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要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建立人員組成較為廣泛的法律顧問隊伍,以政府法制機構為主體,邀請專家學者廣泛參與,尤其是各黨政機關應當設立法制機構,配備足夠的合法性審查工作人員,加強合法性審查人才機制建設,使充足的法律顧問等合法性審查工作人員參與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有效發揮法律顧問的作用,給決策程序扎“緊箍咒”,給違法問題的萌芽帶上“過濾網”,使重大決策守住法律的底線。發展法律顧問制度,補強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是對決策程序的法治化凈化。
三、進一步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助推黨政機關決策方式的制度化
激活決策主體的法治內因,需要從制度設計開始。完善法律顧問制度設計具有極強的現實性,制度設計的背景應堅持問題導向,促進決策方式規范化機制化。
?。ㄒ唬Q策有章可循
“制度是一種必需遵循的規則,具有規范性、穩定性、導向性等特征”[5]。在復雜的環境中作出決策,難免經受各種不可控的因素影響,容易使決策不科學、不民主,若使決策效果理性客觀,必須做到決策的制定、執行在制度約束的框架內進行。完善法律顧問制度,使黨政機關決策有章可循,提升執行性的規則依賴,這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法律顧問的選拔機制、明確法律顧問服務決策的業務范圍、法律顧問參與決策過程的方式方法、管理考核法律顧問的具體措施。重點是完善法律顧問的服務范圍和法律顧問參與黨政機關決策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形成制度體系,嚴格規范操作執行,以點帶面。法律顧問參與決策制度體系的完善,可正向促進黨政機關決策制度體系更加完善。
?。ǘ┩晟萍w討論程序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重大行政決策應當經集體討論研究程序。集體討論研究決策,在民主商談中完成決策,可體現民主意志。實踐中法律顧問列席政府全體會議、常務會議和其他會議,獨立發表自己的法律意見,不應受任何單位和個人干涉。黨政機關應為法律顧問提供寬松的平臺,保障其能民主表達法律意見,重點是針對決策中涉及權益分配的問題,通過商談、論辯的方式達成理性共識,為決策提供理性的、科學的參考依據,使決策符合絕大多數公眾的利益。民主表達法律意見可視為對決策權的程序性控制和規范,黨政機關決策必須集思廣益,廣泛聽取意見,集體討論研究。程序公正是決策法治化的要求,法律顧問參與集體討論保障了程序公正,規范了決策方式和決策行為。
?。ㄈ┮幏稕Q策過程
完善法律顧問制度,通過法律顧問對決策的參與,從法律風險防范的角度,對決策提出合法性意見,從而遏制權力恣意,符合權力運行軌跡。制約公權的行使,目的是為了保障法律實施的安定性,完善法律顧問制度促進依法決策,讓黨政機關嚴格執行法律規定,讓行政機關在正確的行政權力運行軌跡和邏輯體系內運行,抑制決策的恣意,公眾才能夠在法律實施中得到穩定的預期,在法律和決策制度面前,公眾才可以依法自治,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后果行動。法律實施的安定性應當是黨政機關依法決策效果的應有之義,完善法律顧問制度監督制約公權,規范決策過程,讓決策在法治軌道上規范運行,符合決策法治化的目標要求。
四、完善法律顧問制度確保黨政機關決策內容的合法化
決策草案等決策內容合法是決策法治化的基石。完善法律顧問制度,通過法律顧問參與決策過程,可保障決策權運行符合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即自由的法治精神,決策內容于法有據。
?。ㄒ唬Q策主體權限合法
地方立法為重大決策部署之一,其決策應當堅持法律保留原則,沒有法律的授權,就沒有相應的決策權限,就不可對相關事項作出決策和制度設計,創制性的決策不能超越法律權限。作出決策不能突破法定權限,法律顧問參與決策,可對決策權的行使嚴把法律政策關,對照憲法法律對相關決策權限的行使進行審核把關,確保相關主體具有行使相關決策權限的主體資格和合法權限,保障黨政機關就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等重大事項作出決策時符合憲法法律的基本要求,體現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運用。比如,在深化改革時,做到重大改革必須于法有據,沒有取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授權,不得突破現行有效的法律進行改革。
?。ǘQ策內容于法有據
完善法律顧問制度,規范法律顧問的決策參與,讓法律顧問對決策過程表達法律意見或者對決策草案提出審核意見,可確保決策內容與法律不沖突,法制統一。法定職責必須為,決策主體必須全面履行法律要求履行的職能。但是在現實中,這一規定要求還不盡如人意,如有的決策承辦單位在起草決策草案時,以各種不正當的理由,縮減相關主體的法定職責;有的決策承辦單位,無法律依據增設相關行政管理相對人的義務;有的甚至將法定職責轉嫁為行政管理相對人的義務,這將嚴重侵犯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而實行法律顧問參與決策可有效避免以上違背法治原則的問題產生,使決策內容與法律法規和中央大政方針保持一致,保障深化改革和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的各項政策落地,政令暢通,促進依法治理。
?。ㄈQ策方案符合實際
法律顧問參與決策,針對違法問題依法糾錯,對公共政策是否符合法律作出合法性判斷。法無禁止即自由,法律未禁止的公民行為,只要合乎情理,符合社會公眾的價值選擇和倫理觀念,決策方案和制度設計就不應干預,“決策要想獲得成功的執行,就需要獲得公眾的接受” [5],決策方案要堅持問題導向,使決策符合實際,理性客觀合理,合理性也是決策的重要要求,決策內容合理是決策事項獲得最大范圍公眾支持的重要保障。法律顧問參與決策可以提供合法性審查意見,使實施性的決策方案合法合理,能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和轉型期突出的社會問題,使決策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符合法治原則和法治運行規律,不斷促進決策現代化法治化。
完善法律顧問制度解決實踐難題,是法治制度供給體系的自我完善,也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的具體載體,能夠給決策法治化提供更好的制度遵循。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8.
[2]盧劍鋒.行政決策法治化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20.
[3]桂萍.重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制度研究[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6:48.
[4] [美]約翰·克萊頓·托馬斯.公共決策中的公民參與[M].孫柏瑛,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15.
[5]羅依平.地方政府決策研究[M].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11:268.
責任編輯:張淑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