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陳獨秀不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對陳獨秀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內容、特點和歷史地位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討,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總體上,學者們對陳獨秀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分為萌芽與起步、豐富與發展、拓展與深化等三個階段。陳獨秀的教育思想非常豐富,應該對陳獨秀的教育思想進行全方位、更有深度的研究,為當前教育實踐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陳獨秀;教育思想;回顧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6.032
中圖分類號:G40
丈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 2019) 06-0150-04
陳獨秀是我國近代以來非常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他的政治思想被廣泛關注和研究。他接受過私塾教育,曾擔任小學堂、中學學校教員,創辦過學校,曾任北大文科負責人,當過教育行政官員,并積極地進行教育改革。雖然直接從事教育工作的時間不長,但他一直非常關心教育,自稱是一個“迷信教育的人”,發表過很多教育著作,教育思想豐富而深刻。不少學者對陳獨秀的教育思想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對黨的十一屆三中仝會以來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進行梳理,并提出一些思考,以期為進一步深入和拓展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一、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的概況
(一)文獻來源
學者們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的文獻可以分為一于文獻和其他文獻。一于文獻是指陳獨秀本人所著的原始文獻,如《陳獨秀教育論著選》《新青年》(文化教育卷)、《陳獨秀文章選編》(上中下冊)、《陳獨秀著作選編》(1-6卷)、《陳獨秀文存》《陳獨秀傳》(上、下冊)等。這些原始文獻較為全面、客觀地反映了陳獨秀的教育思想,具有很高的直接參考和借鑒使用價值,為學者們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提供了可靠的第一于資料和相對便利的條件,是學者們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的主要資料。其他的文獻,是指學者們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時引用的相關文獻,包括前人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的成果和解釋論證陳獨秀教育思想時運用的相關文獻。
(二)研究方法
學者們研究陳獨秀的教育思想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歷史研究和比較研究。文獻法是學者們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采用最多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學者們搜集陳獨秀的教育論著,或在陳獨秀其他論著中尋找和鑒別陳獨秀的教育思想,整理和分析前人研究的相關成果,進一步總結探索陳獨秀的教育思想,找出其規律。
歷史研究也是學者們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常用的一種方法。陳獨秀的教育思想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產生的,也總有一定發生發展的過程。研究陳獨秀的教育思想也就離不開陳獨秀所處的歷史背景,有的學者直接研究特定時期陳獨秀的教育思想,如李奕的《建黨前期陳獨秀的教育思想及實踐》,徐國利、劉衛的《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教育思想的演變》,王先民的《五四運動后期陳獨秀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等等。也有學者的研究主題雖然是陳獨秀某種教育思想,但是分析陳獨秀教育思想之前或者是在文中,都會介紹這一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也有一些學者運用比較的方法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王福湘比較了陳獨秀和魯迅各自教育思想的鮮明特征,認為陳獨秀是“革命的前驅者”,而魯迅是“精神界之戰士”;陳祥明將陳獨秀的教育思想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相比較,認為兩者雖然有著很大差異,但可以相互融合,對我們當前的教育改革和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而龔志偉在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比較了陳獨秀與胡適的教育思想。通過學者們的比較分析,深化了我們對陳獨秀教育思想特點與規律的認識。
?。ㄈ┱撐某晒?
學者們對陳獨秀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兩個方面。
1.著作型成果:將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的成果作為某著作的章節或專題,如《修煉教師的理性品質:教師應理解的1 00種教育思想》《魯迅與陳獨秀》《中國教育通史》《中國近代百年教育》《90年代以來陳獨秀研究述評》《中國教育思想簡史》《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十年文集》《皖籍教育思想家》《李大釗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陳獨秀研究》,這些著作雖然不是專門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的,但都對陳獨秀的教育思想有專門章節或專題論述,為系統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重要借鑒。
2.論文型研究成果:在現有研究成果中,涉及陳獨秀教育思想的論文比較多,但以陳獨秀教育思想為研究主題的論文不是太多。本文在中國知識期刊網搜集了1979年到2018年的論文,以陳獨秀教育思想為主題的論文共有83篇。總體來看,專門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的文章不多,時間跨度也較長,但基本上集中在陳獨秀關于教育本質與功能、馬克思主義教育觀、教育教學改革等這些核心內容上,為后來系統學習和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論及的主要問題
?。ㄒ唬╆P于陳獨秀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陳獨秀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學者們一致認為,“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是陳獨秀教育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歷史背景。王珉認為,陳獨秀教育思想是在五四時期個性解放的思潮中產生和形成的。不少學者以“五四”運動為界劃分陳獨秀教育思想。劉明石認為,可以以“五四”運動為界將陳獨秀的教育思想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五四”前,陳獨秀受西方影響,鮮明提出“批判封建傳統教育”“吸收西方”的教育思想。第二階段,“五四”后明確提出新舊教育觀,指出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能實現中國教育的改造與發展。程瑾、陸衛明將陳獨秀教育思想的演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902-1914年)贊賞和宣揚王陽明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第二個階段(1915-1919年)主張中國教育必須效法西方近代教育;第三個階段(1920-1924年)反思西方教育的缺陷,提倡新教育,提倡平民教育。 總體上來說,學者們認為,陳獨秀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受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雙重背景的影響。陳圣明等認為,“皖江文化的熏陶”“康梁思想的啟迪”“西方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都在不同時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陳獨秀的教育思想。黃笑宇等研究者認為,陳獨秀教育思想是在陽明心學的基礎上,汲取了康德、尼采、雨果等西方思想學說的優秀素材后有選擇地融合、創新和應用而形成的。王珉也認為,陳獨秀對教育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表人里、由淺到深的過程,同一時期內他的教育思想往往出現混雜的現象。早期,一方面他贊同中國古代教育家王陽明的教育思想和主張,另一方面又承認西方教育的合理之處。同樣,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后,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也受札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
?。ǘ╆P于陳獨秀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陳獨秀的教育思想涉及面比較廣,內容非常豐富。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陳獨秀的新舊教育觀、教育的本質和功能(馬克思主義教育觀)、教育教學改革理論等三個方面內容。
新舊教育觀是陳獨秀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學者們研究的主要文獻是陳獨秀在武昌高師的演講詞《新教育的精神》和他在廣州高等師范學校的演說詞《新教育是什么?》。在這兩份重要的文獻中,陳獨秀主要是通過揭露舊教育的弊端而闡發他的新教育的主張。他認為新教育的精神實質是教育要注重社會,要以學生為本,要講究實際應用?;谶@一精神實質,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研究了陳獨秀“新教育”思想。研究者陳松從哲學的角度分析了陳獨秀“新教育”的精神實質,認為陳獨秀的“新教育”之所以為“新”的關鍵在于他的教育哲學中并存著理論和實踐的雙重邏輯和復調線索,還有教育主義與教育方法的自我轉換及其相互關系。而余勤等學者從教育方針、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幾個方面論及陳獨秀的“新教育”,認為陳獨秀的“新教育”思想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帶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具有實用主義的思想,重視倫理教育,并且是一個逐步發展變化的過程。
教育的本質和作用是一個基本的教育理論問題,也是任何一個教育家不可同避的問題,陳獨秀對教育本質與作用同樣有著深刻的理解。陳獨秀關于教育本質與作用的思想受到學者們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童富勇、張天樂在《陳獨秀李大釗教育思想研究》中較為系統地闡述了陳獨秀關于教育本質與作用的觀點,認為陳獨秀在承認受社會政治經濟制約的前提下,教育是改造社會的重要工具。這種對教育作用的看法是辨證的,是符合歷史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值得肯定的。華東師范大學金林祥教授總結了陳獨秀關于教育特性的幾點主張,即教育的發展決定于經濟的發展,教育不能脫離政治,教育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工具”。他認為,陳獨秀關于教育本質與功能的見解在當時是“一種嶄新的教育觀”,“是陳獨秀的獨創之處”,“在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史上,是前人所尚未有的新見”。
陳獨秀在20世紀初不僅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還是一位銳意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也受到學者們的積極評價。楊云霞認為,陳獨秀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國傳統的封建教育思想,指出了中國傳統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并提出了教育改革應遵循的指導方針與原則,形成了以自由、獨立、個性、創新、開放、民主、科學、實際為主要內容及特點的教育改革思想。張志梅等從教育方針、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三個方面論述了陳獨秀的教育改革思想,認為陳獨秀的教育改革觀是為了推進中國社會的近代化,由立人而立國,視野更為開闊,且隨著他的政治主張、革命活動的發展變化而同步前進,是他追求的民主與科學兩個崇高目標在教育領域的體現。王先民從六個方面論述了陳獨秀的教學改革思想,包括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和個性特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設置課程,提倡白話文教學、游戲教學法和訓練教學法,發揚教學民主、教學相長,改革教學評價制度等,認為陳獨秀的教育教學改革思想是具有創造性和革命性,并且其中不少都反映了教育教學的規律。
?。ㄈ╆P于陳獨秀教育思想的特點
與其他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相比,陳獨秀的教育思想有著較為鮮明的特色。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介紹和分析了陳獨秀的教育思想特點。王珉論述了陳獨秀教育思想的特點:第一,鮮明的革命性和時代性;第二,推進中國社會的近代化;第三,強調人的仝面發展;第四,運用啟發式的教育方法,選擇教授實用的教育內容;第五,將改造國民性作為改造社會的起點。而施扣柱認為陳獨秀教育思想體現了兩個特色:第一個特色是關于教育功能的認識上,主張教育為救國服務,但決不提倡教育救國;第二個特色體現在教育形式上,不僅注目于開報館、做小說、組織學會,而且獨具慧眼地看到了戲曲的通俗教育功用。而陳祥明認為,陳獨秀的教育思想特點突出地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啟蒙性與政治性并存。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猛烈抨擊封建舊式教育,用西方新式教育啟蒙青年,號召人們拯救中華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第二,文化的革命性與人的主體性相統一。陳獨秀以文化革命為于段,打破封建舊的桎梏和束縛,宣揚人的個性自由,激發人的創造性,促進人的主體發展,為開辟新文化新教育奠定人的基礎。第三,極力主張教育的社會性和實用性。強調不能為教育而教育,教育不是籠中之鳥,不能局限于學校,教育要走向社會,發揮教育強國利民的社會功能。
三、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的幾個階段
由于歷史的原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陳獨秀研究是個禁區,無所謂陳獨秀研究。作為陳獨秀研究的一部分,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也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才開始的。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ㄒ唬?978年至1988年,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的萌芽與起步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以后,陳獨秀研究迎來了春天,其中有學者開始研究陳獨秀的教育思想。這一時期學者們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五四”前后陳獨秀的教育思想??傮w研究成果并不多,比較有代表性有:曾樂山的《五四時期的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沙東迅的《陳獨秀在廣東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和施扣柱的《五四以前陳獨秀的教育思想》。而且,這一時期主要是史學家們從歷史的角度研究陳獨秀的教育思想,把陳獨秀教育思想看作是史學的一部分。另外,值得關注的是,1984年三聯出版社出版了《陳獨秀文章選編》,為后來學者們專門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提供了一于材料。 ?。ǘ?988年至1996年,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的豐富與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的學者逐漸增多,成果也較為豐富,但更多還是整體上概述陳獨秀的教育思想,試圖構建陳獨秀的教育思想體系。1988年,毛利銳、沈灌群主編的《中國教育思想通史》(第5卷)(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將陳獨秀教育思想作為一節專門論述。據了解,這是第一次將陳獨秀教育思想作為教育思想體系中的一部分專門進行論述,這是不容易的,是對陳獨秀在教育上貢獻的高度肯定,同時,也就肯定了陳獨秀“教育家”的稱號。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陳獨秀教育論著選》。1996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陳獨秀李大釗教育思想研究》,有了專門研究陳獨秀教育思想的專著。
?。ㄈ?997年以來,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拓展與深化階段
這一階段,學者們不再局限于整體構建陳獨秀的教育思想,而從形成和發展、教育方針、職業教育、青年教育、蒙學教育、社會教育、體育教育、道德教育、美術教育等多個角度研究陳獨秀的教育思想,大大拓展了陳獨秀教育思想的內容。方法上也不再單純進行歷史研究和文獻研究。不少學者開始運用比較的方法,將陳獨秀的教育思想與李大釗、胡適、魯迅、蔡元培等其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進行比較,深化了對陳獨秀教育思想的認識。
四、研究不足及展望
40年來,學者們對陳獨秀教育思想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但總體來看,存在一些不足。從內容上來看,主要集中在“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前后陳獨秀關于教育本質、新舊教育觀、教育教學改革、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等方面的教育思想,陳獨秀在其他時段和其他方面教育思想的研究是不夠的。從研究的主體來看,主要還是從事史學研究的學者來研究陳獨秀的教育思想,而從事教育學研究的學者參與不多。從研究的成果來看,論文諸多,但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研究專著。而且就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泛泛而談的比較多,還有不少是重復研究。以陳獨秀教育思想立項的課題很少,缺乏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從研究的組織來看,沒有建立相應的研究組織和團體,缺少研究平臺支撐。
陳獨秀是我國近代史上極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仝面而深刻,不僅在我國近現代教育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而且對我國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也有著重要啟示。然而,與對他的政治文化思想研究相比,人們對他的教育思想研究顯得遠遠不夠,學術界特別是教育界應該組織穩定的團體,搭建平臺吸引更多的學者對陳獨秀教育思想進行仝方位、更有深度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珉.陳獨秀教育思想內容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0(19).
[2]程瑾,陸衛明.論陳獨秀的教育思想[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6(10).
[3]陳松.陳獨秀“新教育”觀念初探[J].教育探索,2016(05).
[4]余勤,楊全印.陳獨秀“新教育”論[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2 (02).
[5]金林祥.陳獨秀教育思想新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4( 02).
[6]童富勇,張天樂.陳獨秀李大釗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7]張運杰.陳獨秀教育思想的特點及評價[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01).
[8]陳祥明.陳獨秀與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比較[J].學術界,2014(01).
[9]張志梅,陸文培.陳獨秀早期教育思想三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