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工業遺址景觀設計與文化軟實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是一門從前并沒有被大眾所重視的設計類型,是我們所生活的城市能夠可持續性發展的一種體現,是能夠有規劃有目的的解決城市化有序發展的一個新興手段,更是使城市永久保持活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但目前為止我國國內對其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研究還不是很多。近年來,國家更加重視文化體系的發展,由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背景、概念、發展等與文化軟實力相結合淺談當前國內外的發展形勢與狀態。
關鍵詞:工業遺址;景觀設計;可持續發展;文化軟實力
1.緒論
1.1研究的社會背景
當今社會文化這個詞,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重視。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表面上文化確乎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更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工業遺址在我國的歷史上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文化遺產,它不僅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而且還展現了我國在那一時期的社會發展狀態。我國現階段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階段無論是從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還是人民的生活發展水平都在不斷的提高。
1.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現階段,無論是我國的義務教育問題還是外交問題都離不開文化軟實力的滲透。工業遺址的景觀設計能夠更好的將我國從古至今的社會風貌展現在國人面前,也可以說是將我國的風情風貌展現給世界,讓世界對中國有更深層次的了解,也更加展現出了我國的文化自信,讓國人對我國在社會人文主義方面的發展水平更加有信心。俗話說得好:“少年強則國強”工業遺址的改造及設計將促進我國青少年對工業發展的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培養我國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得“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不再成為一種口號。從娃娃抓起,將工業化與文化教育;設計與人文主義,從一而終,融會貫通,深入人心。
2.景觀設計與文化軟實力的關系
2.1景觀設計在文化軟實力中的依據
我國的工業遺產項目與我國的工業化歷史背景息息相關。我國的工業化是從一五計劃開始的。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才開始建立軍用民用工廠。規模較大的有漢陽鋼鐵廠。擁有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完成了中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度階段。從此中國終于走上了工業化道路。
中國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來的,從“一五”計劃算起,我國為實現工業化已經奮斗了半個世紀,把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建設成為擁有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達到現代化水平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建國以來,國家把鋼鐵工業的發展放在優先位置,產量增長很快。從1978年起,我國的鋼產量已超過煉鋼廠3000萬噸。1980年的鋼產量達到 3712萬噸,居世界第五位。而今,更是早已超過億噸,穩居世界第一。舊中國只能生產100個普通碳素鋼種,如今能冶煉2000多個品種;鋼材品種齊全。鋼鐵工業的布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全國范圍內已建成了大中小相結合的鋼鐵工業體系。
指可數的十幾處鋼鐵企業,大部分集中在沿海的鞍山、本溪、天津、唐山、上海、太原等地。其中以遼寧最為集中。
2.2工業遺址的景觀設計與旅游業
眾所周知,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成了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說明我國的發展水平不斷在提高,人們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著,不再是吃好穿好,而更多的已經轉變為生活的幸福上來了。那么如何提升國民的幸福感呢?近年來,我國一些新興城市大力發展旅游業,旅游業對于輕工業發展城市來說是帶動整個省份經濟運轉的命脈。大力發展旅游業,做好人文設施建設,將大大提高國民的幸福感。國內外的旅游項目數不勝數,那么如何在眾多旅游項目中脫穎而出呢?這就需要在景觀設計上突出我國當地的特點。
在景觀設計上可以與科技相結合??萍寄芘d國,科技能夠改變世界,科技能夠改變全人類。當今,無論是大中小城市,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越來越普遍,人們可以不帶一分錢現金就出門,這將是人類跨時代的進步。近年來,我國在科技方面的發展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例如,我國的高鐵項目不僅為我國國民做出偉大貢獻也是為全人類邁向新時代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作為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歷史文化名城遼寧省沈陽市,沈陽是中國東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金融和商業中心,是遼寧省的省會城市。名勝古跡有故宮、福陵、昭陵、新樂遺址博物館、鄭家洼子青銅短劍大墓、葉茂臺遼墓 、永安石橋等。沈陽故宮是除北京故宮 以外我國僅存的一座皇宮建筑群,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的宮殿。
為了突出沈陽市的特點將故宮中的皇室元素與現代簡約風格相結合,融匯貫通于所設計的方案中,使得沈陽的古老文化能夠得到傳承,并且能夠與現代的新興社會產業相結合,使設計出的方案不僅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且也將現代科技展現在大眾面前。
2.3 工業遺址的景觀設計與再生資源
人類可利用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是不可再生資源,二是可再生資源。再生資源是可再生資源的一種,就是不可再生的在人類的生產、生活、科教、交通、國防等各項活動中被開發利用一次并報廢后,還可反復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質資源,它包括以礦物為原料生產并報廢的鋼鐵、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合金、無機非金屬、塑料、橡膠、纖維、紙張等都稱為再生資源。與使用原生資源相比,使用再生資源可以大量節約能源、水資源和生產輔料,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同時,許多礦產資源都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這決定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再生資源與環保是人類經久不衰的主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當今社會重要話題之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對于可持續發展,我國從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到今天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同時這也充分證實了當代的社會發展趨勢,國民素質不斷提升,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當今的工業遺產設計也應延續著當今時代的主題與可持續發展及環保相結合。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的使用環保材料,將廢物利用起來與老廠房的舊建筑相呼應,使參觀者在視覺上能夠有新的不同以往的體驗。
在工業遺產的景觀設計中將太陽能、地熱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等一系列環保能源應用其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并且與新興科技相結合,讓智能化帶領人類走向新時代。
結束語
21世紀的今天,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國民素質的提高,已經是當下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在工業遺址景觀設計與文化軟實力相結合的角度將科技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兩者共同考慮,使得此次設計能夠將人文主義展現的淋漓盡致,讓設計使國民幸福感不斷提升,最終能夠盡所能的為社會主義現階段矛盾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