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古遺址文化的現代化傳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分析西安城墻的定位形象傳播,了解西安城墻的文化定位與泛文化,通過現代化的傳播工具,在多媒體、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持下,進行古遺址現代化傳播,對古遺址文化現代化傳播來說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 古遺址文化;現代化傳播;西安城墻泛文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5-0172-02
  西安古城墻是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規模宏大的古代防御系統,西安城墻體系完備,宏偉壯麗,是較為典型的具有文化象征意義的東方古城池文化遺存。西安城墻具有厚重的文化氣息,重視西安城墻的泛文化資源,在現代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合理的應用各種技術手段,充分的利用古遺址現代化傳播的價值與作用,深入研究優秀國家古遺址文化,對于現代文化傳播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1 西安城墻的泛文化
  西安城墻建立與明洪武年間.是世界范圍中保存的最為完整的一代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墻是具有東方意蘊的古代文化景觀特征,西安城墻是明代城墻,是在隋唐長安城的皇城及部分宮城、里坊基礎之上修建的一個縮小版。西安城墻具有完善的建筑形制,墻、林、河與路、巷呈現五位一體的結構,具有城防、居住、交通以及園藝生態典型特征,是具有典型東方特征的景觀系統。
  1.1 建筑機構
  保持城墻墻體的獨特風格,是西安城墻形象傳播的重點。在前些年,西安城墻的內部結構中出現了坍塌以及近百米的險情。為了保護西安城墻,先成立了委員會,構建西安城墻文化保護檔案,將西安城墻劃分為東南西北4個部分,針對存在的墻體裂縫、基礎沉降等問題進行了分析,通過專業學者對西安城墻進行了勘察分析,了解包磚年代、形狀等因素,記錄了其具體的結構狀況,分析探索了城墻的利用空間與狀態。
  1.2 西安城墻旅游文化
  城墻相繼開設了文昌門、和平門、南門、朱雀門等不同的旅游景點,分布在東西南北四個區域中,整體來說交通便利,有效拓展了旅游資源。西安城墻的旅游資源憑借著自身的歷史文化吸引了大批的文化歷史學者以及社會學者。
  1.3 古代軍事文化
  城墻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防御工事,多數都是通過夯土修筑,也有用石頭修筑的城墻。西安城墻主要有護城河、吊橋、箭樓、正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軍事設施,這也是多數城墻的主要結構。城墻是在冷兵器時代的軍事防御設施,通過墻體以及其輔助軍事設施構成了較為有效的軍事防線。
  2 古遺址文化的現代化傳播模式
  在國際上,多數國家通過在古遺址上建設博物館、開發旅游等方式進行古遺址文化的傳承。我國進行古遺址文化的現代化傳播模式,要合理的應用各種現代化技術手段,深入挖掘其內在的文化,在各種技術手段的支持之下整合傳承古遺址文化。
  2.1 挖掘西安城墻泛文化,傳承古遺址文化
  西安城墻有著濃重的歷史文化,為了充分的凸顯西安城墻的文化價值,就要深入的挖掘西安城墻泛文化,組織開展各種特色文化活動,要組織開展各種文化活動,通過傳統文化活動以及國際交流等活動的開展,開展各種與群眾生活貼近的愛國主要教育活動,深入的挖掘西安城墻泛文化,提升古遺址文化的現代傳播效果。
  近些年,西安城墻先后舉辦了“新春燈會”、“國際馬拉松賽”以及“中秋晚會”“文物保護親近月”等各種文化活動;通過合作舉辦各種公益活動,如健康走、自行車賽等活動有效的宣傳了古遺址文化。
  西安也成立了國際文化藝術溝通與交流中心,通過與國際基金會、相關研究機構、公益組織組織開展各種交流研究合作,與美國駐華大使館以及中法文化交流中心等國際機構也組織開展了關于古遺址文化的交流活動,謀劃組織、參與了“世界古城堡論壇”,有效的擴大了以西安城墻為代表的古遺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通過將“西安城墻保護傳承展”等常態展覽活動作為關鍵,組織開展了《西安城墻古城文化展》《絲綢之路沿線古城文化展》等優秀的展覽展示,利用西安城墻的泛文化,整合周邊的文化旅游產品,有效的普及了城墻文化,通過開城儀式與城墻周邊的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深化《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等具有國際特征的文化體驗產品,豐富了西安城墻的泛文化,為古遺址文化的現代化傳播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2.2 多媒體技術在古遺址文化傳播中的應用
  2.2.1 智能化文化宣傳模式
  人工智能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超級計算、傳感網等多種理論基礎知識之下發展形成的一種技術手段,其具有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以及人機協同、自主操控的特征優勢。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產業的變革,優化數字文化產業結構,是現階段數字文化產業的主要方向。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提升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提升技術水平,是產品開發模式創新的重要技術手段。在古遺址文化的現場化傳播過程中,要深入的融合“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深度的融合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手段,真正的做到產業鏈的對接融合,基于西安城墻為基礎,深入融合,構建網絡化與智能終端的傳播模式,創造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字文化內容與產品。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基于數字技術進行創新、生產以及傳播,培育全新的文化產業模式,是現代文化傳播的重點。在西安城墻文化宣傳過程中,就可以合理的整合各項現代化的技術手段。
  西安城墻可以借鑒駐敦煌研究院“敦煌小冰”的形式進行文化的宣傳,通過文化與大數據整合的方式構建西安城墻的微信公眾號。利用大數據整合,在短時間中學習海量的素材知識內容,學習了解關于西安城墻的各種知識,打造一個全天候在線的西安城墻專家。通過定制化的方式推送西安城墻的文化、歷史知識,講述旅游、學術以及各種服務信息內容。通過定制化、個性化的方式推送信息,為西安城墻文化的傳播帶來全新的感受,用戶通過網絡為基礎進行對話分析,感受到屬于西安城墻的自身的古韻與文化氣息。   2.2.2 利用多媒體互動宣傳模式
  隨著各種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以及自然語言理解等角度均相對較為成熟,在古遺址文化的現代傳播中可以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宣傳,通過現代化的方進行古遺址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具有較為顯著的效果與優勢。多媒體技術展示、播放西安城墻的各種的視頻與資料,可以給人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給人們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體驗,這種文化傳播方式也深化了古遺址文化傳承與交流的內涵。同時,提升西安城墻文化的宣傳,要通過網絡資源,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微視頻等方式進行文化宣傳,增強西安城墻的文化底蘊,提升整體的趣味性,深入的挖掘其內在的娛樂性,要組織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活動,解讀西安歷史。也可以利用快手、抖音等軟件,開發各種周邊活動,利用明星等效應等進行西安城墻的文化宣傳。
  在保持城墻自身文化特征以及歷史厚重感的同時,要開發城墻產品。深入挖掘西安城墻內在的文化,選擇典型的文化做成周邊產品,加強對西安城墻的宣傳。例如,可以充分的整合網絡資源,挖掘西安城墻的文化故事,設計形成具有教育意義的漫畫,通過繪畫、書法以及雕刻等不同的方式深入的挖掘其價值,在進行文化傳承的同時帶動經濟發展。
  文化產業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效融合,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閃光點,也是今后文化科技傳承的重要趨勢。在進行古遺址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中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是新時期科技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手段。在深度學習、圖像語音識別以及全息影像等各種技術手段的支持之下,進行古遺址文化傳播,對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3 結論
  西安城墻有著歷史的厚重,宛如一位智者,顯露出其自身的歷史感與文化氣息,千年來屹立不動,關注著西安的發展、中國的發展。保護、挖掘、傳承西安城墻文化,不僅僅是對古遺址文化的現代化傳播,也是對歷史文明的挖掘,是增強中國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在信息時代,合理的應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的基礎知識之下,深入的挖掘西安城墻的歷史文化,彰顯西安旅游古都以及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定位。深入挖掘西安城墻的古遺址文化的現代化傳播價值,對于古遺址文化的現代化傳播來說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課題組.建議西安創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播工程[J].西部大開發,2018(4):82-86.
  [2]商子雍.西安城墻的文化意義[J].西部大開發,2017(10):140-142.
  [3]韓廷廷.基于體驗設計的西安城墻旅游產品開發研究[D].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2017.
  [4]王高社.基于文物保護利用的西安城墻旅游研究[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8(1):64-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52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