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與法治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開設和具體教學方案的設計中,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為基本理論,尤其是以人的思想道德形成發展過程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這是形成預期教學效果的基礎條件。本文將主要討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形成的適合個人終身發展、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個人能力。當前的核心素養教育過程,主要包括發展學生的道德認知、法律意識、道德教育和法治素養提升,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道德心理品質,在課堂內外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正確樹立三觀。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關系
所謂的“核心素養”,全稱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其主要指的是學生應具備的且能適應終身發展及可以滿足社會發展實際需求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隨著現代化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初中階段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時期,做好這一階段的各項教育工作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尤為積極的意義。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其主要的教學目標是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及法治素養進行教學和培養,并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最終實現學生在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簡單來說,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程教學目標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ㄒ唬娀碚撘龑骄?,提升學生思想品德
初中階段的學生要掌握和自己、和同學、和集體、和社會甚至和國家關系的處理方法。對于初中生而言,更多的學生開始嘗試將優異作為探索自己和情感支撐的重要方式。這需要學生對思想品德有個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知。在有效的思想品德學習中,學生需要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的學習,以探索的學習方式,了解自身發展和思想品德的關系,完善自身道德與法治體系。七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課本的第四課“友誼與成長同行”,要求學生能夠從思想上認識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教師在這一課程教學上,需要學生有效提升自己交往水平,客觀對待自己交往需求和人際狀況,通過科學的方式讓自己與同學之間形成優異,逐漸提升自身交往能力。課堂設計中,本文認為教師可以選擇探究性學習模式,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對于友情的觀點,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糾正學生的友誼觀,指導學生了解同伴關系,明白各種類型的優異,有效地處理自己原則和朋友忠誠的關系,在不違反自己原則的前提下和朋友坦誠相待。該章節的教學中,教師科學的引導、指導、總結和歸納等都尤為關鍵,有效的教學能夠大幅提升學生思想品德認知水平,有利于學生更合理客觀地對待現實交往中的事項,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
(二)積極開展豐富的學習活動豐富的學習活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是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一項重要策略,其可以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供必要的動力,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水平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主動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及其自身對于教育活動的認知,將現代化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并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活動開展方式進行豐富,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最終使其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此外,學習最終還是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所以說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活經驗創設生活情境來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意義。情境聯系能更好的將教材與社會事實相聯系起來,引發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的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利用社會事實使得道德與法治的深奧教育知識變為淺顯易理解的知識,更客觀的引導學生。
?。ㄈ娀齻€教學環節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三個教學環節的進行。首先,自主學習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充分發揮好引導者這一角色,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對學生提出總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有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處于問題的中心,從而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其次,合作學習的環節,教師要不斷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不斷地變換角色,一會兒提問,一會兒解釋,一會兒協助,一會兒對于時事新聞進行分析,通過角色的不斷變化與學生之間的磨合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練習檢測環節,參與到社會生活中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要注意當堂檢測與鞏固提高練習,讓學生從實際出發,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融入到生活領域中。
結論
就初中學生而言,其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是基礎是非觀的形成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能直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價值選擇,由于客觀因素,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占比不高,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師必須更好的結合受教育群體的普遍性來提高教學質量,充分把握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價值培養。
參考文獻
[1] 閆春江. 落實核心素養 促進教學改革——2018年河北省初中道德與法治優質課評比活動總評[J]. 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9(05):4-6.
[2] 劉輝.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9(19):81-82.
[3] 吳雨花. 瞄準學生需要 踐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行為作業[J]. 名師在線,2019(12):47-48.
[4] 趙洪琴.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J]. 文教資料,2019(11):198-1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