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明確指出,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需要堅持全面、重要、制衡、適應四項原則。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內部控制工作也同樣要遵循這些原則,從風險評估和控制、單位、業務、評價與監督等四方面加強內部控制。隨著2019年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日漸凸顯,只有加強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工作,才能為高校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風險評估;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一、高校財務風險評估及內部控制方法
  為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水平,增強其風險防范能力,財政部在2014年1月1日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2016年6月24日要求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2019年1月1日已實施新的政府會計準則,政府會計分為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兩部分,其中,預算會計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而財務會計則實行權責發生制。對比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五要素,高??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
  通過實施財務風險評估,高校在內部管理過程中可以及時識別、分析各項經濟活動面臨的風險,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應對策略,從而提高內部控制水平。風險承受度是指高校在經濟活動中所能承擔風險的限度,風險承受度分為整體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可接受水平。根據風險承受度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識別,科學確定風險應對策略,將能確保高校經濟活動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工作開展過程中,主要內容如下:①對于不相容崗位,要將其進行分離;②在經濟活動中實施內部授權審批制度;③將不同的工作分別進行歸口管理;④實施預算控制;⑤加強財產保護;⑥強化財務會計內部控制;⑦重視相關單據管理;⑧及時公開財務信息。在具體實踐中,高校應當在內部控制目標導向下,對有關數據和信息進行廣泛搜集,然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高校財務進行準確、及時、高效的風險評估。之后,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測算出高校風險承受力;同時對風險與收益進行科學的權衡,按照風險大小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防范管控,并立足實際制定出合理的應對策略,從而降低財務風險的影響。
  二、管理層面的內部控制內容
  高校單位層面的內控主要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等內容。全面認知實施內部控制建設的內容及要求,并將內部控制與業務工作進行有機融合統一,這樣才能真正地創建出良好的內控氛圍,夯實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基礎。
  1.組織結構情況
  目前高校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僅限于上級有關部門發布的相關文件,雖然在起草高校內部控制各項制度與規范的過程中,對于實施內部控制的部門也進行了分工,如監督與評價部門對內部控制情況進行監管等,但是由于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高校財務內部控制意識還不是很強,部分高校非常薄弱,不少教職員工甚至認為財務內部控制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只要完成管理層安排的內部控制基礎工作就可以。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內部控制工作缺乏有效性,只是根據規定來完成各自的工作,這就直接導致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缺乏主動性。
  高校為更好地實施財務內部控制相關工作,就要設置專門的部門來對內部控制實施和管理,使全員都能參與內部控制,在此過程中,要確保決策、執行、監督實現相互制約,以確保財務內部控制落實到位。優化高校組織結構,在質量上求精,在工作量上求簡。在對業務流程進行詳細梳理的基礎上,對于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進行重點關注,同時,還要對關鍵崗位和人員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其行為規范、責任心強。將崗位職責對其明確,確保職責清晰,責任到人。細化業務環節中的責任方,并明確追責對象,這樣才能確保高校運行規范,符合各項規章制度的要求,其中要重點細化“三重一大”議事決策流程。只有建立良好的組織環境,高校才能科學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完善具體的實施流程。
  2.關鍵崗位的管理狀況
  從高校內部控制發展情況來看,高校內部控制起步較晚,經驗較少,不少高校將內部控制的重點放在了教學與科研上,對于財務內部控制管理不是很重視,行政部門的員工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無法有效激勵管理崗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同時,對于行政人員關鍵崗位人員,無法完全保證定期輪崗和不相容崗位的有效分離,不能有效預測未知風險。
  加強人崗匹配,關鍵崗位主要包括預算、收支、采購等,這些崗位的工作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要安排合適的人選,并加強監督管理。以財務會計崗位為例,要配備擁有相應資格與資質的人員,最好是選拔或引進具有較高財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人員。關鍵崗位人員要實施輪崗制度,并對其工作進行專項審計,同時,還要定期對關鍵崗位人員強化業務培訓,以及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等,以確保其以高度的責任心開展工作。
  3.財務信息編報情況
  與企業財務相比,部分高校對財務工作顯然是不夠重視的,高校內部控制的重點通常都是放在教育教學及科研等方面,對于學院整體管理則相對比較忽視。由于內控工作沒有實現全覆蓋,導致高校財務工作存在一定的隱患,影響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
  高校應按照政府會計準則和高校財務制度對經濟活動涉及的財務工作進行控制,并科學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在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要充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同時要將各項經濟活動內容及其內部控制情況,與單位信息系統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保障內部控制效果,確保財務信息真實、可靠、全面。
  三、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內容
  從高校內部控制的內容來看,主要圍繞預算業務、收支業務、政府采購業務、資產業務、建設項目業務、合同業務控制等進行。良好的信息溝通和準確的財務報告,在建立及時高效的內部控制機制中非常重要,為此需要加強業務層面的內控建設。
  1.加強對信息化系統的應用與管理
  高校在財務內部控制實踐中,應結合內控目標和內控流程,將內控相關理念、控制流程與內容、審批權限等相關信息嵌入信息化系統,設計符合其自身特點的信息化系統,這樣可提高信息數據的準確性,減少因人為因素產生的錯誤。如建立財務報賬系統,相關部門將與財務相關的業務,在系統中進行申請,財務部門利用系統審核審批所發起的申請,從而實現快捷、高效工作,節省時間,提升信息透明度。   2.增加財務報告控制
  2019年1月1日起,高等院校實施新的《政府會計制度》,要求編制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高校決算報告應包括決算報表和其他應當在決算報告中反映的相關信息資料;高校財務報告應包含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和現金流量表、附注及其他相關信息。高校應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來處理賬務、編制財務報告等,保證各項財務信息真實、可靠和完整。
  為了保障高校財務報告的真實性,高校內部控制規范中應增加財務報告控制。在開展財務內部控制過程中,高校嚴格執行各項會計法律法規及會計準則,全過程監管財務報告編制、分析及利用等,規范財務相關工作的流程,明確責任,這樣才能使財務報告合法合規。
  四、審計監督層面的內部控制內容
  高校財務內部控制主要分為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兩方面內容。前者是常規的、持續的監督檢查,后者是有針對性的檢查,二者相互補充,構成了高校內控的完整體系。高校需要結合財務管理的情況,將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并及時對相關工作進行評價。對財務內部控制中的各項資料,要妥善進行保存,確保過程可追溯、可驗證。財務內部控制的監督和評價,能促進高校財務內部控制機制的優化,使內控活動得到真正貫徹執行,充分發揮內控工作的積極作用。為此,高校要設置內控領導小組,完善內部審計和內部監察,并明確開展內控監督評價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1.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積極作用
  首先,高校要強化組織領導,將內部審計內容和責任進行明確,確保權責清晰,這樣才能規范校內部審計工作,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與質量。審計處是內部審計的執行部門,承擔著內部審計和內部監督的作用,需要從制度層面充分保障其獨立性和權威性。首先,高校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人力資源支持,為其配備優秀的審計人員,夯實人才基礎。
  其次,審計處也要根據內部審計工作內容,抓住重點和關鍵,優化改進工作方法。根據各部門的業務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審計方法,并對審計指標內容進行科學調整。
  最后,建立健全審計工作的權責機制,明確責任。當內部審計發現問題時,必須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督促相關部門予以整改。
  2.加強自我監督的力度
  高校在部門績效考核中,要對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執行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嚴格的考核評價,這樣才能激發部門負責人的工作能動性,使其主動承擔起責任,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投入工作。同時,部門負責人也要結合本部門的工作,定期對部門日常工作和內部控制執行狀況進行考核,并以書面報告的形式進行匯報。由相關部門對部門內控報告進行匯總,反饋給高校管理層,以改進管理工作,防范內部風險,消除重大隱患。通過這些舉措,可以引導各部門對工作環節開展主動的、有效的自我監督,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
  參考文獻
  1.徐航.公立高校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財會通訊,2014(14).
  2.肖柯.高校財務風險與會計制度改革探析.財經界:學術版,2014(24).
  3.馮馨.高校財務風險及防范研究.商業經濟,2015(2).
  4.周銀健.探究現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構建.經濟研究導刊, 2015(4).
  5.許陽.高校財務風險控制探析.財會通訊,2015(26).
  (責任編輯:王文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3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