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實踐教學功能的再審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法學是一門實用型學科,通過本科教育可以鍛煉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可以更好地滿足法學教育的需要,將理論聯系實際,完成知識傳授和價值養成的雙重功能?,F行實踐教學模式的現狀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缺失法律性實務人才培養機制。因此,法學實踐教學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強化實踐教學方式的內容和獎懲制度。也可以通過搭建實踐平臺,完善法學實踐教學的知識傳授和育人功能。
關鍵詞:法學;實踐教學;模擬法庭;公益普法;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3-0094-03
Abstract: Law is a practical subject that can train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rough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law education,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accomplish the dual functions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value cultiv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emphasizes too much knowledge inculcation and lacks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legal practical talents. Therefore, the law practice teaching need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ten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educating function of law practice teaching by building practice platform.
Keywords: law; practice teaching; moot court; public welfare law; function
一、法學實踐教學的現實意義
法學是一門注重理論和實踐的實用型學科,教學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這一目標的達成不能僅依靠理論課堂教學,還需要實踐教學。法學實踐教學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教學模式,它通過實踐類教學活動培養法學專業學生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法學實踐教學在法學學習中尤為重要。
?。ㄒ唬┓▽W實踐教學的功能探究
我國法學教育的目標是:“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法學教育是我國高層次法學和法律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而所謂高層次法學和法律人才, 首先是高素質的優秀公民, 同時是具有高水平法律素質和嫻熟法律技能的法律職業人才。”[1]這一目標視角下,法學實踐教學應該具有知識傳授和價值養成兩項基本功能。
知識傳授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法學本科教育的目標之一。法學專業實踐以法學專業知識為基點,鍛煉法學學生處理實務的能力。實踐教學也是促進法學專業學生就業的出路和重要措施[2]。
法學專業實踐不僅限于知識傳授的功能,還有重要的價值養成功能。價值養成促使價值觀的價值養成功能要求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在“掌握法學知識技能,發展核心素養”的目標引領下,充分體現“探究法律實務知識,激發法學學習興趣,啟迪法律思維”的教學價值。
?。ǘ┓▽W實踐教學的實行方式
法律的真諦在于實踐。實踐教學是各高校法學專業普遍應用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模擬法庭、公益普法、庭審觀摩、法律講座等形式。本文擬通過對模擬法庭和公益普法兩種實踐教學形式的反思,審視法學實踐教學的功能。
1. 模擬法庭的內涵
模擬法庭是通過以表演的形式演繹案情,再通過法庭審理、法庭調查、控辯雙方質證及閉庭合議等程序來模擬典型法律案件的審理過程。模擬法庭易于加深學生對法律事務操作及法律審判流程的清晰認識,是課堂的有效延伸,理論性與生動性并存。
2. 公益普法的內涵
公益普法是為公眾服務普及法律知識,加強對公民的法制宣傳教育,著力提高法律素質的公益活動。校園內的公益普法因為融入了青年學生的創造力,更加迎合學生的興趣,形式更加多種多種。比較常見的公益普法有:以視頻為載體的情景劇,以文字或聲音為載體的時事解說與法條解析等等。將法制教育融入生活,增強同學們的法治意識和學法熱情。
二、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現在的法學教育普遍過于強調知識的灌輸和理論知識的探究,更多忽視的是對社會需求的認知。社會需求的現狀是缺失法律性實務人才,理論化學習忽視對學生分析及處理實際法律案件和糾紛能力的培養,無法鍛煉學生健全的法律思維。作者認為實踐教學實行現狀有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體系不完整
實踐教學的方式逐漸增加,缺失更多的是具體內容的細化和補充。實踐活動大多歸屬于學院社團活動,沒有真正納入到教學體系中。學院安排的實踐教學也往往放在時間比較短的寒暑假前一兩周,這樣一來時間短暫,很難形成比較完善的實踐成果,實踐成果也很容易在寒暑假的空檔期遺忘,就失去了實踐教學的意義。
?。ǘ┙虒W評價體系缺少標準 鄧小平說過:“正確的政治道路要靠正確的組織來保證?!狈▽W實踐教學的建立也離不開相應的制度?,F行的法學實踐沒有完善的教學質量考評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具體環節沒有把控和管理,尤其在實踐參與上學生的參與度和配合度不夠。
(三)法學應用社會需求的認知不足
現在的法學專業本科教育的重點在于法學啟蒙教育,更加注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法律實務的能力培養。單一的培養方式與多元的現實社會需求還存在很大差距。
三、法學實踐教學的現狀調查
(一)實踐教學方式的調查對象和目的
為了調查法學實踐教學現狀,作者于2018年11月8日到15日在寧波部分高校法學專業學生中。開展以“法學專業實踐”為主題的問卷調查。問卷實際發放300份,回收共280份,其中有效問卷210份。
(二)調查結果與梳理
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實踐教學在法學本科生教育中被廣泛應用,且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高度認同,但參與度有待提高。調查顯示,就“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有92.13%的參與者認為培養法學生職業道德和71.65%的參與者認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踐教學具有的價值養成功能。同樣有92.91%的參與者認為掌握專業知識和錘煉司法實踐技能是實踐教學的主要知識傳授功能。但就“實踐教學的參與度”,70%的受眾參與過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的模式和功能有所了解,30%的受眾未參與過實踐。
第二,對法學實踐教學的功能認識單一。學生普遍認為這種參與體驗可以對自身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大多還是停留在知識傳授功能的認知,對于價值養成功能沒有明顯體會。就“現階段法學專業實踐育人功能的實現有的限制性因素”進行了問卷調查,77.95%的受訪者認為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內容單一 ,活動少;66.14%的受訪者認為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參與程度少 ;也有27.56%的認為教師教學目標的偏移。參與度和積極性都使實踐教學形式流于表面,沒有實現本身的效應。
第三,實踐教學參與程度受年級、形式制約。模擬法庭和公益普法在高校中適應度廣泛,作者就兩者進行了分析比較。
1. 從實踐難度上出發,二者從開始到結束歷經時間都較長,往往會被課時有限的教學所拋棄,而在法學的社團中廣所歡迎。二者比較,公益普法較模擬法庭更易實踐,模擬法庭的庭審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進行鍛煉和演繹。
2. 從受眾人群上出發,模擬法庭的受眾是參與的法學生和觀摩的學生:公益普法的受眾主要是視頻觀眾。受眾比較多的是公益普法,模擬法庭相對比較局限。在模擬法庭、公益普法、專業辯論、專業見習等常見的法學實踐方式中,大家參與度最高的是模擬法庭40.94%,其次是公益普法40.16%。
3. 從知識的普及深度,模擬法庭會更加深刻,不論是參與成員還是觀摩現場的學生都有更加直觀的視覺和聽覺效果。大家在參與中可以將自己置于主體現場,親眼目睹庭審過程,以主體的角度了解和獨立思考。而公益普法是以間接的方式融專業知識于日常中,知識深度較模擬法庭淺。
4. 從法律素養提升強度,模擬法庭更加有效。模擬法庭通過模擬真實法院的庭審,程序和原則都按照真實法庭進行,在具備理論素養的基礎上培養實務操作能力和應變學習能力,提高專業素養和綜合素養。
四、法學實踐教學功能的再審視
長期以來傳統法學教學模式的弊端與當前實踐教學實施中的問題仍然很多。根據實踐教學現狀展現的問題,作者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促進法學專業實踐育人功能的實現:一要充分挖掘課堂實踐性教學資源;二要發揮教學參與者的作用,開闊法學教育視野;三要多維度創新實踐教學,更新審視實踐教學的功能。要達到這幾個目的,需要很多準備。
(一)完善課程內容體系
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應建立起實踐教學體系,系統完善實踐教學,發揮其作用。一是法學課程的實施,二是課程內容的改進。
1. 法學課程的實施
法學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該按照理論學習的進度逐步增加,由淺入深掌握知識。作者認為教學形式也應按階段進行,隨著知識儲存有階段性和層次性地安排教學內容,更好地實現實踐教學的功能。
真正實現實踐教學,要搭建實踐教學專業平臺,融合高校資源??梢赃m時舉行一些高校聯合比賽,比如模擬法庭比賽、公益普法視頻大賽、模擬法學實驗室比賽等等。學院可以和律所合作,讓學生參與訴訟仲裁中,詳化到具體環節,提高辦案斷案能力。
2. 課程內容的改進[3]
對于法學實踐教學方式的內容, 應該針對現行實踐教學的缺憾來進一步優化、合理安排。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應該加入實踐課程,平衡二者的課時比重;提高教學成績的比重,在學科結束成績權重加入實踐教學的部分。再者,學校要加大師資隊伍,這是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的基礎。這需要結合每個高校的情況,可以增加聘用外校老師與本校老師協同合作,增加法學教師隊伍。
此外,可以優化現行實踐教學內容,在模擬法庭活動教學方式中,尋找合適的專業指導老師,應用一些典型案例,讓學生自己置身于情景中可以更好理解應用案例和知識。在公益普法教學方式中,應用案例要更加貼近生活。
(二)補充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需要制度的保障,包括管理規章制度、獎懲制度和監督制度。政府和學校應要建立法學實踐教學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 也要建立起獎勵和懲罰機制[4],充分調動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學校要對課程實踐的各個環節進行把控和管理,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監督制度,將每一個實踐環節置于實踐教學評價機制中。這樣一方面可以全面反映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將老師和學生的反應計入實踐教學的成果展示中,通過評價及時調整,提高教學成效;另一方面,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安排,按學習階段循序漸進。學院也要適當提供經費和場地支持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物質方面的支持很重要。
政府要發揮宏觀調控功能,建立起管理和監督機制。根據實踐教學運行的各個環節,配合學校制度的變化,適應社會經濟的需求,及時有效的采取措施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評價機制可以分為兩方面:老師的獎懲與薪水、職稱和榮譽掛鉤,可以提高老師的教學積極性,激發創新教學;學生方面可以與學分成績、獎學金掛鉤,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加入實踐教學中,與老師積極配合,對于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培養有比較好的促進作用[5]。
(三)實現應用社會需求
法學實踐教學重在培養實務型的法學人才,法學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本科的學習更是為了以后走出學校打基礎,立德樹人才是教育的目標。作者認為老師的課堂教育也應該對道德有所偏向,對于法律人職業道德規范、文明行為教育、政策法制意識等方面也應該列入課程。這些道德方面的學習會充實豐富教學,實現法學應用社會的需求[6]。
五、結束語
法學專業實踐方式多種多樣,時間和空間跨度都很廣。不論是國內常見的模擬法庭等還是國外的法律診所教育,都是指導法學學生參與實際法律的過程。法學實踐的功能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教學和育人,更多的還是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解決法律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綜合素質能力,為以后走出學校、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尹茂國.法學本科實踐教學功能的重新審視[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2):9-10.
[2]霍艷梅,孫淑云.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及內涵[J].教育與職業,2017,32:14.
[3]李支.協同育人視野下法學實踐教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J].黑河學刊,2018,06.
[4]李喆.法學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的困境與出路研究[J].法學雜志,2014,35(09).
[5]李晟.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社區化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06):88-89.
[6]柴麗.用人單位需求視角下的法學實踐教學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7(24):223-2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