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實踐性法律教學與法學教育改革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法治社會的建設,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并學習法律。尤其是很多學校也引以為鑒,開設法律課程的學習,就我國目前的法學教育現狀而言,仍存在一些不足,法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將以法學基礎理論作為研究標準,結合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對我國當前的法學教育提出一些可施行的建議,從而促進我國學生對法學教育內容的學習,順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及需求。
【關鍵詞】法律教學;實踐性;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14-01
法學教育是國家改革之所需,而法學教育也因教育水平的不同,出現很多問題,當然,在教育過程中,還要對整理出一條適用于當前教學的思路,設置更多符合當前教學的內容,為法學教育提供更多的實踐性,這樣才能明確我國法學教育的定位,注重對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培養。
一、實踐性法律教學與法學教育目標的基本概述
實踐性法律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目標不同,實踐法律教學的目標應用性較強,教學過程需要與情景化與社會化相融合,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對學生進行積極指導,將教學內容付諸實踐。同時,實踐性法律教學更應注重兩個方向,一,教育的資源,應有實際的案例或生活中產生,二,教學的用途,在實際生活中可以被運用。
法學教育是較為高級的教育手段,它需要通過對法律知識、法學思維、法律條例等等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更具實踐性的教學內容的學習。法學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基礎法律概念和法律條例等內容,對實際發生的問題進行法制問題的推理,通過對法律體系框架內容的評定,在依據法律邏輯解決實際出現的問題,同時法律教學講求的是理性思維的考量,所以,要求學生運用理性思維去面對各種按鍵,運用法律條例卻解決問題。
在我國,法學教育大多數培訓內容是側重法律常識,而講述最多的內容是法律技巧,只有少數的教育內容是根據實際的案例或事件進行教學與分析,這樣的結果,導致學生面對法律問題時,毫無頭緒,解決能力低,實踐能力差等,違背法學教學的終極目標。所以,在當今的法律教學中,校方需要對實踐性法律教學提供有效教學方案,使學生能夠面對問題,提出正確的法律解決辦法。
二、我國法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我國法學教育還存在多種弊端,這些弊端對于教學產生嚴重的阻礙作用,所以必須加強教學力度,使我國法學教育能面對市場,進行更好的實踐與操作。
1.傳統的法學教育重分數、輕能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法學教學內容,更重視學生的分數,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大學生通常都是經歷應試教育選拔而來,所以,在大多數人心中,被種種模式影響,導致教學目的是為了以高分贏得考試,而不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解決實際發生的問題,這種教育,從最本質的問題上限制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嚴重影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
[1]改變這種狀況,最實際的辦法就是對現有教學體制改革,從教學內容入手,消除應試教育帶來的隱患。
2.實踐教學存有一定的混亂性。
受傳統教學體系影響,即使有部分學院開展實踐性法律教學,但在教學實施中,仍有許多問題和不足,究其原因,在于對實踐性法律教學內容的劃分有著模糊性,將一些不屬于實踐的教學內容強行劃分為實踐內容,而有些學校對于實踐教學強的內容卻沒有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
3.學生所學知識不能與社會進行良好的對接。
就目前法學教育發展狀況而言,大部分法學院校所采取的教學內容,依舊在強調對法律條文以及和法律有關知識的學習及掌握,通過這些內容,進行理論上的學習與分析,這種對于條例及基本理論的教學模式,不能說對于當前的教學效果不起作用,但其發揮作用效果是有限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或工作學習中,這種以理論進行分析找到響應解決辦法的法律內容是不存在的[2]。
4.法學學生的實習狀況不理想。
在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下,法學生在完成一段內容的學習后,學校習慣性做法,將其安排在某法院、某檢察院或者某律師事務所,對其進行實踐工作檢測,由于工作地點的特殊性,所以這些工作單位在名義上接受了學生的實習安排,讓他們在單位進行實習,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在工作單位中所從事的工作,多與法本專業關聯性無關,譬如:復印打印資料、整理裝訂、送取資料等。同時,由于學生是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工作單位,又操控與實際從事的工作并無大的相關性的內容,所以,單位并沒有對學生工作完成性進行監督,法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完全不能更好的實踐所學內容,更不能將自身的知識應用在其中,所以,實習在某種程度上是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揮。
三、實踐教學的優勢
由于實踐性教學具有多方面的優勢,需要在法學專業提升實踐教學比重,將實踐教學作為法學教育課程改革的抓手和推手,實踐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1.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更有優勢,傳統的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畢業以后不能應用理論服務于具體法律糾紛。
2.實踐教學的開展打破原有的課程概念,對上課的形式,學習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有較大變革,在提升學生課程興趣,理解,參與等方面有較好的推動作用。
3.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應用法律能力的提升,由于帶入了具體案例,學生參與到具體法律事務中,對法律條款的應用環境,適用范圍等方面會有較高提升。
四、提高實踐性法律教學質量
1.對法律教學中的實踐性教學提升重視度。
法學教育的目標是將法律知識傳授給學生,需要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更好的應用。所以,要在學習過程中忽略以往的重視成績,而輕視實踐。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單只要求學生背誦法律條文,還要對各種內容熟練掌握至應用。還有我國的一些從事法律先關專業人才,需要通過司法考試,才能獲得相關的從業資格,這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就要對各種法律條例進行熟練掌握,對于習題中出現的案例,可以熟練應對。因此,在法律教學中,必須要考慮與生活中實際相關內容,按照實踐的要求去培養學生對于法學內容掌握情況,同樣,將更具實際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教學內容設置在其中。這需要教師具備專業的從事經驗,可以對法律教學進行更具實際的革新教學,改善只重理論的現象,增加對法律實踐教學應用能力,有效改革與創新法學教學分方式與方法。 2.增強法律教學的實踐效果。
將實踐教學應用在法律教學的基礎知識中,盡量安排具有實際性的法律課程,通過模擬法庭開庭審理過程、模擬律師實際的應對能力等等,有效地促進學生貼近法律、應用法律的能力。同時,可以利用法律條文來解決校園中出現的一些不符合規矩的事情,提升學生對于實踐法律教學的應用能力[3]。比如,在模擬的法庭開庭審理案件時,可以進行不同的角色的扮演,根據角色不同,有效利用自身的所學知識,提升在法庭中的言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法學內容有個全新的認識,通過模仿審判的全過程,有效提高學生的應用法律的水平,為了學生能更好的實踐做足準備工作。
3.以多樣化的法律教學方式進行實踐性教學。
現代化的法律教學方式,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在這一內容的探索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身份,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視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多樣化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擴展,引入新型的教學模式,調動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應對法學教育時的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學習辦法改觀傳統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劃分小組的方式,讓學生對于同一個法律內容進行不同方面的答辯,根據法律知識、法律條例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訓練,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法律條文,以及分析案例中培養邏輯的養成。在小組間,學生可以進行交叉討論,協同合作共同進步。
4.促進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接觸真實案件。
在法律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實踐教學能力,不僅需要依靠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有要引用更加真實有效的辦法,幫助學生建立靈活應用法學條例的能力[4]。讓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接觸真實案例,在這中狀況中,將學生處理案件的能力提升,同時在當事人的視覺下,找到維護法律、提升自我責任心,加速找出維護權益有效辦法,使得學生在面對法律案件中建立職業獨立性。因此,在法律教學的實踐教學中,促進學生參與審理真實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面對案件時,真正切感受到辦理案件使所要履行的義務與職責,通過實踐,促使學生親身體會到學習法律的樂趣,通過法律知識幫助他人,并可以將案件中經驗逐步積累,運用到更多的案件中去,進而保障學生高質量掌握對法律知識學習。
結語
實踐性法律教學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逐步改善及調整我國的法學內容。只有做好實踐性法律教學的培育工作,才能從本質上解決學生所學的法律內容與工作不對接的矛盾,這樣才能我國法學教育事業發展的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呂鑫.培養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法治人才[N].吉林日報,2019-03-16.
[2]楊易天.淺談法學實踐教學的內涵及方法[J].法制博覽,2019(07):115.
[3]蔡婷.“互聯網+”時代法學教育面臨的挑戰與變革的研討[J].法制博覽,2019(06):214.
[4]張小蕾.法學教育學生考核制度改革初探[J].法制博覽,2019(05):281.
[5]王英華.法律教學要增加實踐性教學的比重[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6期.
[6]孫群偉.法律教學中的能力培養[J].職業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7]黃海寧.案例教學法在法律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2008年15期.
[8]楊青松.模擬法庭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林區教學,2009年05期.
[9]朱云霞.對高職法學案例教學法的再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年36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