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構建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實踐措施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加快,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也得到了加速推進,社會經濟的工業化發展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高技術人才的主要陣地,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的發展,加大了對高職教育的資金、物力和人才的投入。為了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讓高職院校為我國工業化的進程培養更多、更好的應用型高技術人才,必須要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式進行創新、改革和完善,其中對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研究是創新、改革、完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
  [關    鍵   詞]  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232-02
   社會主義新時代工業進程發展到新的階段,社會需要更多擁有較強理論知識且又有較高技術水平的應用型人才,這就代表了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和高職教育的改革目標。雖然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在近些年的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成果,但是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教學質量、效率和水平同西方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國高職院校積極地應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此提升我國高職教育水平。
   一、高職院?!肮W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分析
   (一)高職院?!肮W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依據
   高等職業院校教育體系中重要的體現是“職業性”,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整體職業性的內在要求。有教育界的心理學家指出“學生根據自身生存需要和發展進行主動的學習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關鍵”,成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所以,為了體現高職院校人才教育模式的整體職業性,高職院校要在課程安排、專業設置、考核評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充分體現職業性原則,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營造學習、工作一體化的環境,最終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的工學結合教學方針的落實。
   現在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進步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高素質技術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培養方式,也能夠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整體掌握制造企業的生產模式和組織形式,讓學生更加了解本專業的就業行情和崗位需求。另一方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參與企業生產中,提升自身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實現專業能力、技術水平和社會責任的全面發展,實現德才全面發展的目標。
   (二)高職院?!肮W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含義
   高職院?!肮W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也叫“三明治教育”“半工半讀”,它是將理論知識、技術學習與實際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有學校、學生和企業三個主體。工學結合是以職業為導向,把學校的校園學習環境和資源同校外企業工作相結合并且貫穿于整個高職人才培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高職學生擁有“學生”和“職業人”兩個身份。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面對社會就業時擁有更好的適應性和更強的就業競爭力。
   (三)高職院?!肮W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應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高職院?!肮W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應用已經很久,早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半工半讀”的模式。近年來,我國著重向德國學習了很多有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但是在我國高職院校應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高職教育從業者普遍認為“工學結合”應當是在中職院校中應用,高職教育還是要重視更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和學習。其次,高等職業院校的市場靈敏度不高,并且市場主體意識弱,在當前市場就業中競爭主動性不足,并且企業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并不感興趣。最后,高職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存在時間矛盾,實踐課和理論課課程安排不夠合理,實訓條件、師資力量不符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習要求。
   二、構建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具體措施
   (一)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優化
   1.根據校企合作優化高職教育課程
   高職教育中的課程設置非常重要,課程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并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在整體上要體現職業性特征,并根據每一個專業的實踐時間進行轉化,重視職業經驗的選擇和編排,從而開發出富有較強的職業性的教材。這就需要課程設置者要對從事某一專業的崗位群體進行調研,把每一個專業的崗位需要、工作任務、技能要求等一一列舉,并對每一個崗位進行分析,最后開發出符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課程。高職課程設置要體現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并且能夠充分體現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在課程內容設置時還要秉持“崗位技能為中心”的設計原則。例如,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課程的設置,需要遵循高職學生的職業成長規律和學習規律,并且要符合從初學者到技術專家的進步規律。對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課程進行設置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底盤的拆裝與檢修、電控設備拆裝與檢修、電氣設備拆裝與檢修、汽車綜合故障排除等綜合技能,并將全部相關教學科目穿插在企業實踐學習中,做好課程設置,安排工作。
   2.建立充足的實訓基地,保證每一個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實訓基地是進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開展的主要基礎,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要根據專業的設置,做好實訓基地與專業學習相對應的合理規劃。可以聯合一些在某一專業有特長的企業進行合作,在這些企業中創建本院校的實訓室,讓技能訓練融入企業工作環境中,并讓學生定期地進入企業實訓室進行實踐實習。當然,對專業一些基礎性理論課程教師可以組織在教室統一完成,但是對那些實踐性強的課程就需要實訓教師組織學生在企業實訓室完成,并且實訓教師和學生一起動手操作和現場訓練,當然這需要高職院校創建充足、實用的實訓基地。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體驗企業工作環境并在工作環境中鍛煉技能知識,每一個專業最好建立8~12個實訓基地,每個實習基地可以安排10個左右的學生進入學習。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教師隊伍結構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也是把“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徹底應用的前提。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是為國家的工業化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并且這些人才在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要同時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能力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為了保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推行,高職院校必須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結構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在這個過程中,要創建健全的師資培養培訓制度和體系,并做好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真正提升高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還要制定公平公正的教師選拔制度,讓那些實踐能力強的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讓他們帶領本專業教師共同制定符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另外,還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到相關的企業進行深度學習、頂崗,并鼓勵專業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實踐學習,從而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
   (二)高職院校內部資源共享和建設多元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要想讓“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真正落實好,那么就需要對校內教育信息資源進行內部共享,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企業實踐中。當前是網絡時代,高職院校要實現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可以以網絡課程為基礎,利用精品資源共享課和數字圖書館形式,將本院校相對優質的教學信息資源通過網絡進行共享。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網上交流和在線測評,從而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與信息交流。這種教學資源共享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與教師進行問題探討,實現隨時隨地的知識學習,大大節省了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間。
   在進行教育資源共享的同時,高職院校還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和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學??梢詮膶W生就業質量、企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和評價著手,從多個維度對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作出綜合評估。其中就業質量非常重要,它包括職業分布、就業率、專業對口度、薪資水平和自主創業情況等,這樣讓教師了解今后高職學生的能力培養方向的同時也給高職學生的學習作出指引和要求,從而增強畢業生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契合度。
   (三)高職院校要重視學歷教育與資格認證“雙證書”銜接體系的構建
   1.高職院校要積極創建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提升職業資格證書的認可度
   高職院校對本校優勢專業,可以積極地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教育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進行有效溝通、協調,優化專業資格認證標準。高職院校要以市場為導向,結合相關企業的實際需求,引入社會認可度高的職業資格證書,以證書為中心確定各專業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認證內容,使學生更容易獲得資格證書的同時還能夠增強行業認可度,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2.高職院校還可以實行雙證書學分互通制度
   當學生取得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后,就可以和學分相互轉換,把職業資格證書換成學分,并計入總學分,學生對資格證書對應的課程內容可以不再學習和考試;反之,當高職學生對本專業課程都學習完并通過專業考試以后,獲得學歷證書時應當視為通過相關職業資格認證,并向高職學生發放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三、結語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社會主義新時代工業進程發展的必然選擇,它能夠最大限度地把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結合,能夠培養高職學生在擁有較強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專業的實踐技能,讓畢業生擁有更強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石朝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質量標準與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7):150-151.
   [2]孫仕明.基于“工學結合”構建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分析與實踐[J].經貿實踐,2017(23):365-366.
   [3]陳仕榜.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知識經濟,2018(12):154-155.
   [4]談留芳.淺談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教學管理:評《高職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新聞與寫作,2017(5).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0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