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考“新作文”命題的思考和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新背景、大格局的“新作文”的基本樣式為: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形成品格,建構與運用語言,發展和提升學生思維;命題的基本特點為:堅持立德樹人的導向,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命題趨勢為:引導學生抒發個性獨特體驗,提升思維,關注時代。
  關鍵詞:“新作文”命題分析
  回顧2018年江蘇省各市中考作文題和高考作文全國卷不難發現,基于新背景、大格局的“新作文”已呈現出明顯的態勢,需要與時俱進地跟進與研究。
  一、“新作文”命題的樣式與特點
  (一)“新作文”命題的基本樣式
  “新作文”命題的基本樣式不再單純指向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而是通過命題樣式的變化,指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
  1.引導學生在新情境中思考人生和形成品格。
  這種命題方式是先提供新情境,再以“以……為題”引導學生在新情境中思考人生。2018年江蘇省各市中考作文題中,以“新情境”+“以……為題”來命題的有6個,占46.2%。如: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們走過山川田野,領略自然風光;走過街市阡陌,感受世俗萬象;走過任性自我,磨礪青春鋒芒;走過困惑迷惘,把握前進方向……
  請以“走過,才明白”為題,寫一篇文章。
  ——2018年鹽城市中考作文
  好,是壯麗的河山,秀美的田園;好,是朋友的信任,對手的挑戰;好,是美麗的邂逅,無悔的錯過;好,是寧靜的港口,崎嶇的征途……
  請以“什么是個好”為題,寫一篇文章。
  ——2018年蘇州市中考作文這些新情境的設置不僅直接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浸潤學生的心靈。
  2.引導學生選擇情境,建構與運用語言。
  這類命題是先提供作文情境,然后以半命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情境選擇中進行語言建構與運用。2018年江蘇省各市中考作文題中以“新情境”+“半命題”命題的有2個,占15.4%。如:2018,日新月異的年頭;2018,氣象萬千的時代。請以“在2018”為題,發揮想象,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擇文學名著中的一個人物填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2018年南京市中考作文
  語言真奇妙!細加品味你會發現,即便是生活中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話,說話的語境、方式不同,表達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讓你產生的心理感受也會不同。請從備選詞語中任選一個補全文題,寫一篇文章。文題:那句話,說得有點
  備選詞語:深意、味道、智慧、藝術、委婉、大膽、暖心、扎心、離譜、冒昧
  ——2018年淮安市中考作文這類命題的情境指向學生真實可觸的實際生活,如“2018”,就是學生現在所處的時代;“那句話”,指向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選擇文學名著中的一個人物”“在備選詞語中選擇”,則讓情境服從于“我的選擇”,進而在真實的情境中考查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些情境搭建了生活與語文的橋梁,讓語文自然走進生活。
  3.直接命題,引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提升。
  這類命題不提供作文情境,直接呈現簡潔而富有內涵的題目,讓學生自主思考,引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提升。2018年江蘇省各市中考作文題中直接用“以……為題”方式命題的有5個,占38.5%。如,揚州市中考作文題“我心雀躍”,泰州市中考作文題“拼在一起”,鎮江市中考作文題“那一刻,我沒有回頭”,宿遷市中考作文題“一不留意”,徐州市中考作文題“這讓我難以拒絕”等。
  這些作文題目一是通過形容詞和動詞,激發學生形象思維。如,“雀躍”“回頭”“拼”等,引導學生在表達中運用聯想和想象,獲得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直覺體驗,豐富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二是通過否定詞或含否定意義的動詞,如“沒有”“一不”“拒絕”等,引導學生注重簡潔而不簡單、平淡而不平凡的寫作,發展與提升邏輯思維。
 ?。ǘ靶伦魑摹泵}的基本特點
  1.堅持立德樹人的導向,發揮語文的育人功能?!镀哳w鉆石》中的小姑娘一次次讓水是善,《明天不封陽臺》中的“我”為了鴿子不封陽臺是善……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是善,人對自然萬物的呵護是善……仁愛的心地、美好的品行涵養化育了我們的心性,似雨露滋潤了我們的青春年華。請以“善,潤了華年”為題,寫一篇文章。
  ——2018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這則作文題的導語從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不同角度闡釋了“善”的內涵,從課文中學生熟悉的內容切入,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思考,從而形成向上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成長的過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間值得記住,也有接連不斷的困惑需要我們去從容面對。請以“含笑奔跑的少年”為題,寫一篇文章。
  ——2018年常州市中考作文這則作文題的導語將青少年學生包含在敘述的主體之中,引導學生關注自我和同齡人的生活,對人生經歷的各種云翳用一種向上的心態面對,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心靈的滋養。
  2.注重小視域引發大啟示。
  作文題常常通過具體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引導學生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
  如,連云港市中考作文題“那句話,說得有點”,從生活中一句尋常的話啟發學生思考;淮安市中考作文題“我在書中找親屬”從日常人際關系入手;鎮江市中考作文題“那一刻,我沒有回頭”,引導學生關注成長過程中某一重大的瞬間;宿遷市中考作文題“一不留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細節。
  3.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其一,注重形象思維的培養。作文題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引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自己對現實生活和具體形象的理解,增強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如,常州市中考作文題“含笑奔跑的少年”,“含笑”是直觀的神情,更是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奔跑”是運動的姿態,更是一種奮進拼搏的人生狀態。學生可以運用聯想,豐富自己的認識和體驗。鎮江市中考作文題“那一刻,我沒有回頭”,“回頭”,如果只是理解為人物的一種行為動作,而沒有聯想到這一行為背后的引申意義,那么學生的形象思維還有待于提升。
  其二,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作文命題會引導學生通過辨識、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闡述自己的發現,促進學生辯證思維的發展,促進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思維品質的提升。
  如,對于鹽城市中考作文題“走過,才明白”,我們可以寫領略風光后的感受,或寫世間萬象的啟示,也可以寫自己人生經歷后的頓悟。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要注意這些感受、啟示、頓悟必須是在經歷之后,因此,要著重寫出自己內心變化的過程,寫出這個過程對自己的影響,寫出驀然回首時的獲得感。無錫市中考作文題“舍得的智慧”,更含有“塞翁失馬”的辯證哲學原理。學生要運用辯證思維的方式,體悟自己的人生歷程,再通過辨識、分析、提煉,表達自己的觀點,升華自己的認知。徐州市中考作文題“這讓我難以拒絕”,“難以拒絕”暗含著自己有過拒絕的沖動或嘗試,但是最終結果是沒有拒絕。有思考、有轉折、有結果,一波三折,方顯邏輯與條理。
  其三,命題的對象指向于自我,注重“我”的獨特體驗和感受?!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因此,中考作文的命題的對象,大多指向于自我,引導學生抒發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題目中直接點明“我”。如,“我在書中找親屬”,強調“我”的閱讀體驗和感受;“我心雀躍”,突出我的情感存在和體會;“那一刻,我沒有回頭”,展現自己站在事件中心時的抉擇;“這讓我難以拒絕”,顯示自己面對誘惑或面臨選擇時的態度。這類題目所設的問題或情境,直接指向學生本人,體察個體的人生體驗和感悟。二是題目中未點明,而是在引導語中指向“我”。如,“那句話,說得有點”,“說話的語境、方式不同,表達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聽者的心理感受也會不同”。因此,命題強調“那句話”對“我”產生的心理影響,重點在“我”的感受;“舍得的智慧”,引導語中指出“請結合你的讀書體驗和生活經驗”,也明確指向于學生個體。三是題目和引導語中均未點明“我”,而是通過寫作選擇指向“我”。如,“在2018”,要求學生先“選擇文學名著中的一個人物填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題目中雖未指明“我”,但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必定會結合自己的閱讀和人生的體驗進行選擇,從而巧妙地將“我”暗含在題目之中。
  二、“新作文”命題的趨勢和展望
  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新的時代背景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這些核心素養又會通過具體、多樣的實踐活動表現出來。結合2018年江蘇省各市中考作文及高考全國卷作文,中考作文的命題多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以典型的任務為主要內容,作文命題呈現以下的趨勢。
 ?。ㄒ唬┮跃唧w、真實、富有意義的情境,引導學生抒發個體的獨特體驗
  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重要載體,創設具體、真實、富有意義的情境也將是中考作文的命題的趨勢。這些情境,既可以讓學生更快進入寫作狀態,也可以引導學生搜集與之相關的素材,啟發學生新穎的立意。
  1.創設個人體驗情境。
  個人體驗情境指向學生個體獨自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木心先生《文學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書里有許多大人物,文學、思想、藝術家等。在那么多人物中間,要找你們自己的親人,找精神上的血統。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個人的來龍去脈是不一樣的,血統也不一樣。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輕時,要在書中的大人物里,找親屬,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統。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盡,“為有源頭活水來”。 請以“我在書中找親屬”為題,寫一篇作文。
  ——2018年連云港市中考作文這則作文命題引導語讓學生走進書籍,從“文學、思想、藝術家”等角度搜集素材,提示學生“找親屬”就是“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統”,無疑創設了個人體驗的情境。
  2.創設社會生活情境。
  社會生活情境指向校內外真實的社會生活,強調學生要在具體生活中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如,南京市中考作文題“在2018”,首先要求學生選擇文學名著中的一個人物填在橫線上。學生不但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熟悉的名著人物,還要聯系當前時代的生活,通過聯想和想象完成作文。這道作文題,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考查學生名著閱讀的情況,在真實而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考查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著中考作文命題的方向和趨勢。
 ?。ǘ┮缘湫?、多樣、開放的任務,引導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
  有人說,考場作文是“戴著鐐銬跳舞”,自由之中也有著限制。傳統的作文命題,為了便于批閱、防止套作,限制條件很多,學生選擇性小。同時,一些作文命題的文學化傾向也比較嚴重。
  從命題的趨勢看,在一定的限制下,設計典型、多樣、開放的任務,引導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將成為主流。如,蘇州市中考作文題“什么是個好”,南京市中考作文題“在2018”。這些作文命題都設計了典型、多樣、開放的任務,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體驗和生活經歷,選擇寫作的方向,確定作文的立意。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作文命題只提供相應的任務,而不限定學生的觀點,自選角度,自由立意,留給了學生更多思維發展和提升的空間。
 ?。ㄈ┮跃哂袝r代性的材料,引導學生對當代問題進行思考
  “文章合為時而著”,當前作文命題同樣體現了時代性。作文命題材料中,常見將個人的成長與時代的變遷和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對當代問題進行思考的范例。如南京市中考作文題“在2018”,巧妙地將讀寫進行結合,使“作品中的人物”“穿越”到學生生活的時代,引導學生對當代問題進行思考。
  從2018年高考全國卷看,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與國家命運也成了一種方向和趨勢。全國卷Ⅲ的作文命題,從過去、當下和未來三個角度,關注國家發展中的重大事件和當前時代的重大理念與決策,引導學生思考歷史的回響和時代的旋律。全國卷Ⅰ的作文命題,不僅關注時代的重大事件,而且關注到學生的成長歷程,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的發展對個體成長和社會生活的影響。
  總之,面對新時代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要求,教育也將在變革中迎來新的發展。2018年江蘇省各市的中考作文命題和高考全國卷的作文命題,為今后中考作文的命題提供了方向。我們可以在命題的變化中找準方向,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改進教與學。
  (孫剛,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棠城學校副校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2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