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考語文“全國Ⅱ卷”作文命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語文高考作文命題逐漸向著開放、多元方向發展。但聚焦一省作文命題時,就會發現一些應予關注的問題。筆者對黑龍江省近十年語文高考作文題進行了研究分析,以求堅持問題導向,對作文命題提出改進建議。
   一、命題方面存在的問題
  黑龍江省高考語文一直采用全國卷第Ⅱ套,總結十年高考作文,以下問題值得探討。
  1.文體兼顧性問題
  除2011年為話題作文外,其他年份均為材料作文。從材料作文命題特點來看,出題人往往預先把若干最佳立意隱于材料之中,對于每一個立意來講,往往都以觀點形式呈現,這個觀點最容易成為議論文的論點,驅使考生進行議論文創作,議論文就自然成為高考萬能文體。師生就會對議論文寫作進行專項強化訓練,進而導致考場作文模式化。
  2.命題嚴謹性問題
  2012年高考作文,確實存在不夠嚴謹問題:一是漆工為船體補漏洞應是刷漆之前的必備工序;二是即便漆工不補船,也有義務將船體漏洞告知船主;三是兒子要出海,船體有漏洞,船主卻急著刷漆,這是有違常理的。這種邏輯上的不合理、不清晰,會對學生的主觀判斷造成一定影響。另外,2011年高考作文,命題失之于寬,也不利于考場發揮。
  3.綜合能力考查問題
  議論文有利于強化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審美能力、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勇于開拓的創新能力等對學生也都很重要。作文命題應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發展,但從黑龍江省近十年內作文命題來看,對思辨能力的考查,遠遠超過其他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改進高考作文命題形式的建議
  結合前文分析,黑龍江省高考作文命題方面的問題反映了高考語文全國卷第Ⅱ套在適用地域、命題理念等方面考慮不周,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高考作文命題還需改進。
   1.堅持標準,力求開放
  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是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科學化、系統化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高考作文命題必須據此執行。
  《標準》明確要求:“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指向應保持一致,都應健全主觀性、開放性試題的閱卷標準。”高考作文閱卷標準的開放程度一定會受到作文命題開放性制約,閱卷標準的開放性也一定會促進作文命題向開放發展,但高考為選材服務的功能,又決定了命題必須具備導向性,所以,今后高考命題必要走出一條導向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道路。作文命題應在導向設計上由感性引導向理性引導過渡,材料設計要公平合理,具體要求要更加清晰直觀,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材料意蘊,激發創新精神,在文章立意、構思、語言運用、思想表現等方面體現出個性風采,讓文章閃耀出深邃的思想光輝。
  2.打破常規,力求多元
   《標準》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高考在文體方面必須盡快取得突破,早日形成各類文體在高考考場上同臺競技的局面。一是采取實用類文體和文學性文體并列考查的形式,可以設置分值為20分的實用類文體考查題,作為高考必考題型。其后設計40分大作文,大作文命題設計要考慮到文體因素和地域因素,力爭在一個時期內,每個省份作文命題設計要覆蓋所有文體。二是采取實用類文體與文學性文體多選一考查方式,同時設計兩至三道具有不同文體傾向的作文命題,讓學生選擇。通過以上兩種方式可以全面實現文體的多元考查,以此為導向,可推進作文課堂教學既滿足應試需求,也兼顧學生能力的平衡發展。
   3.回歸生活,力求個性
   教師要讓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強化認知和體驗,抒發出內心最真摯的情感。高考作文回歸生活,就要改變以往過于浮游無著的狀況,材料選擇要更貼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以小見大、自然而然地將家國情懷、人生理想、政治抱負等上游情感流瀉出來。教師要在文章的立意設計上貼近生活,引導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斷探索與發現,歷練敏銳而深邃的思維品質,升華出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正確感悟與深刻認識,表達出富于智慧和創見的理性認知,使文章更具思想性和獨創性。
  教育領域的更新與變革不會止步,高考作文命題形式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希望在不斷革新與進步中,高考作文能為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高等學校選拔人才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辦公室(154007)
  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1540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88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