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四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任務驅動型作文屬于材料作文的一種新形式,近年來考查的勢頭迅猛。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結合近幾年高考全國卷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命題特點,筆者概況出四種具體可行的寫作方法,以便幫助學生取得滿意的分數。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標志性詞語,指導學生辨析“要求”和“導語”的外延和內涵不同點,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寫作。
一、提取核心詞法
任務驅動型作文在命題材料的選取上具有“一點四面”的特點。“一點”即立德樹人,“四面”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的傳統文化、依法治國與創新。如2018年全國1卷作文“世紀寶寶與中國”,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論自信、民族自信,彰顯了主流價值取向和時代主旋律。
有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在寫作導語部分有很清晰的核心詞語,且核心詞語外延和內涵很清晰。學生可以把這些核心詞語直接提取出來,進行寫作。如2018年全國1卷是:作文題目“世紀寶寶與中國事件”,寫作導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卑选半H遇”“機緣”“使命”“挑戰”“追夢”“圓夢”這些核心詞語提取出來,學生就可以直接串聯成論點。如擬寫出來的論點可以是: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我們與祖國同行,遇到好的機緣,和祖國一同追夢。我們承擔使命,把個人夢融入祖國夢中。
二、解釋核心詞法
高考作文呈現大角度、大視野的趨勢??荚囍行膹堥_教授曾提到“六條標準”,其中有兩條,一是可寫性,即試題內容不深奧,考生不陌生;二是選擇性,即考生對立意角度、文章內容、表達方式等選擇的多樣性。作文材料多立足日常生活可供爭議的事件,在矛盾分析與概念辨析中體現辯證思維。
如2017年全國1卷作文題目“12個中國關鍵詞”,落腳點是學生日常生活所見所聞的“高鐵”“共享單車”“一帶一路”“京劇”等小事物,不是要求學生寫出這些事物怎么樣,而是要求學生能夠從“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繼承與創新”“發展與憂患”等關系視角,向外國朋友、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多樣、立體的大中國。
有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其導語部分的核心詞語概括性強。如果直接提取擬寫觀點,會使論點模糊、不夠具體,論述過程中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這時候,學生應對核心詞進行情景補充說明,盡量運用具體化的動詞、表結果的詞語對核心詞語進行解釋說明,以此作為擬寫論點的有力補充,讓擬寫的論點更加清晰具體。
如2018年廣州市調研測試作文題目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其中“緊密”是核心詞語??忌鷷l現,如果寫作過程中,簡單對幾組鏡頭進行點評,演繹歸納出中國與世界聯系緊密,總覺得論述不夠深入細致,未切中要害。如果學生能夠理解“緊密”的雙向性,具體解釋“緊密”內涵,運用具體化行為動詞、表結果詞語去解釋“緊密”,那么學生寫出來的論點一定更加清晰明了。
三、求同(異)思維法
有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導語部分,核心詞語比較抽象化。采用具體解釋方法行不通,我們只能回歸材料的事實、現象或者關鍵詞語,運用求同思維、求異思維或側向思維法,概括出它們背后的有機關聯,去擬寫好文章的論點。
如2017年全國1卷作文題目“12個中國關鍵詞語”。寫作要求是:“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睂W生要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其中核心詞語“認識”“讀懂”都是比較抽象的,去解釋“認識”“讀懂”內涵似乎不太正確。那么學生可以回歸12個中國關鍵詞語,尋找出關鍵詞語背后的有機關聯。比如學生選擇了“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這三個關鍵詞語,運用求同思維,從它們出現的領域和事物的性質、功用等方面尋找共同點,找出它們的有機關聯點就是“創新科技與現代生活”,運用這一概括詞語擬寫成的觀點可以是:“今天我將向你分享有關中國的三個方面詞語——高鐵、共享單車和移動支付,與你談談我心中的科技中國、創新中國和我夢想中的大美中國?!?
四、以果溯因法
有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只有寫作要求沒有寫作導語部分且沒有核心詞語。考生擬寫觀點的時候,只能回歸材料事實本身,采用傳統的以果溯因法,從結果追問,探尋原因。
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甲卷作文題目“小陳舉報父親”。寫作要求是:“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焙诵脑~語基本沒有。學生可以從事件的結果出發,追問:“小陳為什么要舉報父親?”從父親角度找原因,是因為父親不遵守交通規則,得出論點:“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遵守規則方有幸?!薄S秩缱穯枺骸靶£悶槭裁匆e報父親?”從小陳方面找原因,是因為處于對父親的愛,得出論點——“舉報是愛不是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再運用所學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這未嘗不是一種思維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第二中學(2561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7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