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法在中職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下,越來越多的教育教學新技術與新方法得以應用實現。在中職地理教學中,由于許多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加上地理知識較為枯燥,所以中職地理教學質量一直難以提升。因此,文章將引入任務驅動法這一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實踐于中職地理教學當中,對這一內容展開深入分析。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中職 地理教學 實踐
在中職院校的地理教學當中,一方面由于生源質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地理學科知識枯燥且邏輯性較強,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得較為吃力且興趣不高,教學效果難以達到教師預期。那么,要如何提升中職地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同時促進學生探究與合作能力的養成呢?筆者認為可嘗試應用任務驅動法,通過這一教學模式的引入,能夠起到良好效果,下文筆者則任務驅動法在中職地理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應用展開分析。
一、任務驅動法教學法概述
任務驅動教學法屬于一種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有著顯著不同,其主要提倡教師在知識講授的過程中無需直接灌輸,而應當以任務的形式向學生滲透所需要學習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新知[1]。如此一來,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之下,便會自主進行問題解決方案的探究,從而找出完成任務的最佳方法。
二、任務驅動法在中職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示例
在中職地理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主要是以某一個具體學習任務作為教學線索,將學生要掌握的知識巧妙地融入到每一個任務當中,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且在教師的指導與同學的合作下去解決問題[2]。一般來講,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主要分為設計任務、任務驅動引導自學、合作交流總結、評價檢驗四個步驟[3]。下文筆者以中職地理學科中的“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知識點進行任務驅動法的實踐應用示例分析:
1.創設情境,設計學習任務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一兩個大任務的精心設計,并且在大任務的基礎上分別設置多個小任務,同時在布置大任務的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況。比如在教學“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設計出“氣溫的變化”與“氣溫的分布”兩個大任務。而在給出“氣溫的變化”這一大任務時,可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氣溫變化的相關視頻,之后提出“氣溫在不同時間段的變化表現是什么?”,然后在給出大任務。同時每一個大任務分為多個小任務,比如在“氣溫的變化”這一大任務中,可設計“氣溫曲線圖繪制”、“氣溫日變化圖判讀”、“不同地區氣溫年變化圖判讀”等等,這些小知識點分別設計在小任務當中,在設置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具體安排。
2.任務驅動,促使學生自學
首先,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對任務的解決方法及步驟進行分析。此時,學生會主動提出疑問,而這個疑問也即是其需要了解的新知識點,此時教師再展開針對性的新知講解,能夠充分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學這節知識內容時,教師在給出“繪制氣溫曲線圖”的任務之后,先不用著急進行方法講解,讓學生通過分析以及結合之前學過的折線統計圖知識,嘗試著去設計繪制方案,待繪制圖案完成之后進行交流;而對于未曾接觸過的知識點,教師便應引導學生問出如何判讀氣溫曲線圖的問題,從而講述判讀氣溫曲線圖的新知識點,這也是這一任務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其次,通過適度講解、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當任務拋出之后,學生會在任務的驅動下去尋找解決辦法,對于老問題,學生能夠自主解決;而新問題,則會尋求同學或老師的幫助。每個知識點的講授時間最好在3-10分鐘之內,然后拋出需要學生親自解決且與所講知識點相關的任務,也即是一個小任務。學生在剛開始出現聽課疲勞時,便會在任務的驅動下重新恢復興趣。待任務完成,學生便會在興奮之余重新投入下一個知識點的聽講當中。如此一來,學生的思維便會跟隨教師的講授不斷更新與強化,一次又一次地獲得學習成就感。而在整個任務解決過程中,教師只需提供任務解決的思路,通過指引讓學生自主或合作進行探究,同樣能夠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與探究能力的養成。
3.溝通交流,總結歸納
在任務解決的過程中,各個合作小組應當選派代表對完成情況進行匯報發言。倘若任務為地理探究報告、地理手抄報等形式,則應當將小組完成結果進行展示,讓同學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待每個小組匯報、交流完畢之后,教師便可將其中的精華部分制作成課件,以更加全面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如此一來,所有學生的學習成果都能夠被教師所看到,尤其是各小組中的學困生,也會在良好氛圍中去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學習“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要求各小組將繪制的氣溫曲線圖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進行交流與總結。
4.檢驗評價,鞏固練習
任務完成之后并不代表學生的學習就此結束,學生還應對任務解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做好自我評價與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同時也少不了教師的及時點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任務完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一般來講,教師的評價主要以鼓勵為主,就算學生解決任務的方法有所偏差,教師也應反思自己的引導方法,在下一次的任務驅動教學中,則要在任務設計、開展步驟等環節中予以改善。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的中職地理教學在任務驅動法的應用之下,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讓更多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科知識重要性,進而對地理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獨立探究與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很好鍛煉,這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言同樣有效,能夠為其今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紅艷.任務驅動法在中職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才智,2017(30):39-39.
[2]馬春華.運用任務驅動優化教學質量——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航線地理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6(35):75-75.
[3]方淑榮,李宇輝,王金蘭.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在“地理教學論”課程中的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1):35-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