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任務驅動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學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不僅具有極其嚴密的邏輯性和數字表述性,同時它還蘊含著豐富的方法論,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一直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導致在物理教學過程物理教師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存在。隨著新課改的進程日益深入,在物理教學過程,“教”和“學”二者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重視。本文就中學物理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任務驅動法的優勢,分析和探討其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中學物理教學 具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1
近些年,隨著教育改革的進程深入,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弊端日益凸顯。譬如在這種形式下,學生對于知識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教師也是多教少問,長此以往導致了學生對于大量的知識未能得到及時的消化吸收,最終不僅無法實現課堂教學的預期目標,也不利于學生對于物理興趣的培養。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質
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
何為任務驅動教學法?顧名思義,指的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為學生布置一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針對這個任務展開相應的學習活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所以“任務”在這個過程具有了另一種含義:作為驅動學生主動進行知識學習一個有力工具。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使下,學生會主動的對于教材相關知識進行仔細研讀,并開展一系列探索和實踐。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質
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物理課程的興趣會跟隨者時間的流逝而與日遞減,相反對于物理實驗的興趣卻是經久不衰。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而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部分中學嘗試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任務驅動法作為將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主要目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校對于教學方式改革的需要。任務驅動法在物理課程上采取的是逐層深入的學習發布方式[1],幫助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次因為任務驅動法是針對某一些問題讓學生對此進行思考和探索,無形中對于他們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任務驅動法在物理課程中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促進了中學物理教學的改革。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1.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運用
物理雖然學生是在初二才正式開始接觸的一門學科,但是很多知識點在小學階段學生就已經接觸過了。就“速度”一知識點而言,在小學階段他們就陸陸續續做過許多與物體運動速度相關的數學計算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們對于速度有了初步了解,然而他們卻不清楚為什么要建立以及如何建立“速度”的概念。所以對于如何幫助學生科學合理的建構速度概念成為了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2]。通過設計“比比看誰走得快”這個小游戲,讓學生發散思維,思考該如何利用各種辦法來比較兩位同學走路的快慢。在創設的實際情景中,學生的思維不是封閉的,固化的,鼓勵學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對于路程相同比較時間,時間相同比較路程,甚至會出現在走路過程如果出現拐彎,那么速度計算是否會有不同,多大的距離差更合適呢?等等別具一格的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不僅激發了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同時任務的設立讓學生在談論的過程中樂此不疲,想要通過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勢必會進行充分的思考與探索,那么相應的速度的概念以及其科學內涵、定義與方法等也會在無形中被學生所接受。
在進行物理實驗的時可以在遵循學生意愿的前提安排他們分為4-6人的小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物理實驗的課程,比如在講到“電磁鐵”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游戲來進行教學設計。例如設計“哪組同學制作的電磁鐵磁性最強”的小游戲,不僅把握住中學生的求勝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對于物理的興趣,同時還能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自發的開始對于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進行分析與探究,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熟練運用以及深度理解,從而提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
2.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實際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學生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面對學生學習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指導是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物理老師所必須具備的要求之一。在“任務”的影響下,許多學生會為了完成任務而做出大量的準備,比如通過圖書館或者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加強知識點的課外延伸。在“任務”的影響下,學生會全身心的投入思考該如何更好的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對于教師依賴程度也日益降低[3]。在課堂上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后期物理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影響下,學生需要對于課上所需的基礎知識自主的進行學習,具體可以借助圖書館、閱覽室、互聯網等途徑來自主查閱所需資料,同時對于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以及歸納、提煉出課堂上可能會用到的信息,這樣一來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因為任務是一個一個環環相扣的,當學生每實現一個任務就會在潛意識上得到成就感與獲得感,長此以往,對于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具有促進作用,其次中學物理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學習高中物理打基礎的,所以在中學物理課程的學習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培養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對于后期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總而言之,在中學物理課堂上運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對物理問題進行合理的設計,從而設計出更能夠讓學生所接受的“任務”。這樣一來對學生而言,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他們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對于物理教師而言,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對也在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促使師生共同進步,因而任務驅動教學法對于中學物理教學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玉宏,熊鵬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228
[2]陳太沖.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刊,2017,01:134
[3]梅招娣.淺談任務驅動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實踐,2012(12):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