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教育,小學教育作為我國的基礎教育,在我國創新小學教育模式之后,信息技術逐漸在小學教育中發揮作用。當今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本文主要圍繞任務驅動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意義與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信息技術教學 小學
在小學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科目與其他教學科目進行對比,其首先需要讓小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學生才可以在課程學習當中學會應用,學生才可以真正的熟練進行信息處理和信息傳輸。學生能夠將信息技術良好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其才可以領悟到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任務驅動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最為特別的功能是在教學中對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因此可將任務驅動法應用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當中。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的意義
1.積極體現小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運用任務驅動法指導下可讓小學教師給學生安排恰當的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可以使其主觀能動性徹底的發揮出來,可以促使學生在實踐當中有效的理解課堂教學當中的理論知識,實現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主動學習,從而積極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這也能夠使得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可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信息技術教師在傳授某一個知識點時,向學生布置相應的課程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來高效的學習。[1]學生可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作用有更加透徹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意義所在,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以此來讓學生發現、提出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穩步的提高。
二、目前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的狀況
雖然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有多種優勢,比如說可以讓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也可讓學生自主發現學習信息技術的用處,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學習樂趣,但現在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3點:
1.教師向學生們布置課程內容相關的學習任務,并對學生展開知識講解與具體的演示之后 再讓學生們根據教學所演示的內容展開自主操作,這種教學模式學生都是被動的接受課程信息,學生很難真正的接受學習任務,有些學生還有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抵觸情緒,從而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
2.教師布置學習任務之后,學生自己展開實際操作,最后再對操作展開總結。這種操作模式雖然能夠讓學生的主導地位得到一定的體現,但是卻并不明顯,教師在過程中幾乎沒有起到其指導作用,學生們只是自己進行盲目的操作,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大多數學生都不可以達到教學要求。
3.教師布置學習任務之后,學生之間進行分組,在小組中對學習任務做出具體的討論,討論得出執行任務的具體方法,并展開相應的實踐,實踐結束后再展開總結。這種操作模式會因為學生沒有全面的了解知識,而導致學生不能夠科學的分析學習任務,[2]同時也不能夠全面的進行評價,這也使得教學目標無法實現。
三、在小學信息技術中運用任務驅動法的策略
1.運用情境教學法
將任務驅動法應用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和情境教學法相聯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一個可以和教學知識點存在密切關聯的情境,從而最大程度的吸引學生融入到情境教學當中,學生也就可以良好的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舉例說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使用電子郵箱的時候,學生在明確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之后,學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注冊一個屬于自己的電子郵箱,第二步是知道怎么寫一封電子郵件,第三步是要知道怎么將一封帶有照片的郵件發送給自己的同桌。在這種情境下,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3]并覺得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充滿樂趣。
2.實際與任務的良好結合
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小學課程進行比較,其具有更加強的實踐性,教師只有很少的授課學時。教師在給學生安排學習任務之前,首先需要對班上每個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予以充分的考慮,在整個班級素質的基礎上合理的布置學習任務。同時教師也要適當的控制學習任務的難度,盡可能的在小學生的認知范圍內布置學習任務,若超出學生認知能力范圍,則很大可能導致學生完成不了學習任務,從而導致學生丟失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信心與興趣。[4]
3.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
教師在布置課程學習任務之后,能夠讓班上的學生進行自由分組,讓每個小組自覺完成學習任務。舉例說在傳授“網絡空間自己創”這個課程內容的時候,教師讓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并協調組內成員負責相應的工作,以此共同努力設計一個主題空間,組長可讓小組中的成員分別負責布局版面、資料采集、美化創意以及撰寫文字等,[5]使得每個學生的個人特點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展現,在小組集體智慧下來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之后既可以嘗到成功的喜悅,也能夠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使得自己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信心得到提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獲取與應用信息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
結語
結合以上敘述可知,任務驅動法應用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當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學生才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主要在教學中給學生安排合理的學習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再根據學生的表現做出恰當的評價。小學生通過不斷地實踐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能夠讓自己獨立思考與團隊合作的能力得到穩步的提高。所以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在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布置一個個學習任務,從而取得更為顯著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渭立.淺談“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17):71.
[2]孫鐵軍.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教育,2017,(11):75-76.
[3]何國娟.任務驅動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6):180.
[4]黃錚.任務驅動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6,(05):64.
[5]陳晶.任務驅動法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資訊,2015,13(31):152+1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