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新課標的2018年高考物理試卷分析(全國I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018年高考是新課標頒發之后的第一次高考,文章從多方面分析了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物理試題特點,并從《(2017)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和《2018年全國新課標高考物理考試大綱》的視角分析了試題。
  【關鍵詞】高考物理;新課標;核心素養
  一、試題的命題背景與指導思想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基礎課程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體現,在立德樹人中發揮關鍵作用,高考是檢驗育人效果和國家選拔人才最重要的一次考試。2018年全國Ⅰ卷物理,符合《2018年全國新課標高考物理考試大綱》的要求,體現了《(2017)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
  考綱要求,著重考察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著重對學生物理學科核素養進行考察。
  二、試題總體分析
  今年是廣東省回歸全國卷的第三年,我們可以明顯感知到這三年試題難度在逐步下降,題型比較常規,沒有出現偏題、怪題、難題。選擇題整體難度降低,21題難度降低最明顯;實驗題23題相較去年難度降低明顯,23、24整體依然保持了一定梯度;計算題難度降低也很明顯,特別是25題難度降低幅度較大;選考題與往年持平。特別指出的是,今年考題沒有明顯具有挑戰性的題目,也沒有計算量大的題目,更加突出了物理課程的學科基本理念和學科核心素養。
  盡管整體難度降低,但選擇題和實驗題設計依然新穎,層次分明,區分度相當,對絕大部分考試能進行有效地區分。而計算題則略顯常規。整體試卷內容結構合理,注重考查學科主干知識,考查方式靈活多變,尤其注重對基本物理原理的考察。
  1.分值分布特點
  試卷對對所有模塊的考查分值分布見表1.由于有些題目涉及多個模塊的內容,因此表1分值僅為大致分布。滿分分值110分。
  2.能力考查特點
  我們將最近三年的全國I從字符數、考點數、圖形圖表和數學能力要求四個方便進行比較。具體做法如下:字符數:用計算機的word軟件統計每一份試卷的字符數。
  考點個數: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中考試內容范圍為標準,把全卷中選擇題和計算題涉及的知識點統計出來。實驗題的考點不同于選擇題和計算題,也不能按《考綱》中要求的實驗計算,因為高考試卷經??疾臁犊季V》以外的實驗,所以我們把實驗題按以下考點來統計: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數據處理、誤差分析、讀數、實物圖連線、設計原理圖、有效數字的考察、電表的改裝、儀器的選擇、故障分析,統計后按1個考點得1分。
  圖形圖表:綜合獲取物理信息、分析物理過程、圖像的維度、圖像的新穎度等方面,按照表2的依據對試卷中的圖形圖表能力進行量化得分。
  數學能力要求:按照表3的依據對每題進行量化賦分。
  最終,我們將2016-2018年全國物理I卷(以選修3-3為例)對比分析得到表4數據。
  可見2018年全國I卷物理在字符數、考點個數上并沒有明顯變化,但對圖形圖表和數學能力的考查變化明顯,具體見以下分析。
  突出物理學科素養,降低情景復雜程度,淡化數學計算,是今年考題最大的特點。各題充分體現了課程對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與責任的考察。雖然有梯度,但并不過分追求數學計算量與物理模型的復雜性。整套試題閱讀量與往年相當,對審題的要求不太高,計算量不大。選擇題16、17、18涉及簡單計算,實驗題計算也很小,也沒有估算類問題,24、25題解方程的難度也比較小。整套試題13題,全部是基礎題與中等題目的組合,沒有難題。相較于2017年全國Ⅰ卷的21題,今年的選擇題壓軸題不難,實驗題無論是物理模型還是數學計算,都降低了不少難度。而25題是難度降低最明顯也是最大的地方,2017年全國Ⅰ卷25題廣東省沒有一個滿分,但我們預測今年的25題滿分率應該會相當高。
  理論與實際聯系緊密,強調應用性,激發學生興趣。20題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解決雙星問題,緊密聯系了最近最重大的物理學前沿事件:引力波的發現。2017年9月,科學家觀測到宇宙中兩個中子星合并時產生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對引力波的預言;同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發現引力波的科學小組。24題煙花在空中爆炸的模型,更是生活中一個常見的情景。這些問題要求學生對這些情景非常清楚,能建立物理模型,能找到相關物理量的關聯。
  緊扣考綱,注重對基本物理知識、基本物理原理、基本物理能力的考察。選擇題14、15、16題,實驗題22題,計算題24、25均以考察基本物理知識為主,選擇題17題考察電磁感應基本原理,要求學生必須真正理解電磁感應定律才能做出,否則一味記憶公式是無法解決的,19題考察電流的磁效應與楞次定律、地磁場,情景有所創新。23題實驗題創新明顯,考察測量電阻的等效替代法,學生只有理解了實驗的原理才能很容易地做出來。物理考察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試題對這些能力的考察體現得非常充分。
  強化主干知識的考察,但不強求面面俱到。力學和電磁兩部分作為高中物理的主要模塊,分值占比與往年差別不大,力學部分41分,電磁部分54分,選修部分15分,而近代物理、物理學史、交流電等知識點在卻并沒有考察到。往年全國Ⅰ卷往往將25題設定為壓軸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學生要求很高,選拔效果非常明顯,而且最近多年從未將25題設為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偏轉類幾何性比較強的問題,往往是以牛頓運動定理為核心的充分體現物理思維的題型。但今年的25題卻是一個看似比較常規的帶電粒子在組合場中運動的中等難度問題。   三、對今后教學的啟示
  1.研讀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與考試說明
  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日常教學更要思考如何在教學和備考中充分體現、實踐和落實這些理念與目標,教學中應該做到有的放矢,主次分明,目標清晰。備考中需要結合考試大綱與考試說明,把握命題的原則與大方向,分析高考題的命題特點、側重點和熱點。
  2.重視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新課教學和復習課、習題課中,學生反映出來的普遍問題往往都是基礎薄弱,實際則是基本物理觀念淡薄與科學思維的缺失。所以對基礎的強調在高一高二,還是高三的備考中都不為過。重視基礎的同時,也是重視物理觀念的形成。基本物理原理在新課教學中應該占到相當大的比例和非常高的位置,而習題的講解也是為了幫助對原理的理解與熟練應用,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形成。
  在高三備考中,適當的練習是必須的,但練習太多則往往沖淡了對原理的理解。例如,對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最原始的表達式就是,闡述的意義也非常明確,即感應電動勢與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盡管對于不同情景有不同的具體表達式,例如等,但都是源于原始定律的推導結論。如果學生都真正理解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相關的物理觀念與思維,那么無論具體情景如何變化,都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這即是物理核心素養中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的形成過程。
  所以在習題講解與高考的備考中,最后仍然要回歸到物理原理,把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貫徹教學中。特別是實驗題部分,高考沒有原題,探究能力一定是以實驗原理為載體體現的。同時,在教學中應該重視物理問題與生活實踐的結合,物理問題與科技前沿的聯系,突出物理的實用性。
  平時教學也應該結合具體的章節與題目,要有意識地進行物理方法的滲透和物理能力的培養,突出方法的應用,讓學生掌握思想方法的本質,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物理方法物理思想解決具體問題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物理能力的養成。
  3.強化必要的應試能力與應試技巧
  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考試無疑是一種重要的考查形式,因此學生和教師重視應試能力與應試技巧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在教學中,特別是高考備考中,一方面要重視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情景分析和模型建立,學會理解關鍵詞、題目要求,準確把握圖形和圖像等信息點。另一方面要注重答題細節,強化和規范書寫。當然,應試心理、考試策略的指導在考前也不可或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2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