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的高中地理選課走班教學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選課走班是新高考的改革的亮點,本文以高中地理學科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學生選考情況及選課走班教學現狀的分析,探究新高考的高中地理選課走班教學途徑和方法,希望為高中地理選課走班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地理;選課走班;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0-025-1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出現多樣化。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是促進教育發展、培養多樣化人才的重要途徑。國家以教育為百年大計,不斷出臺相關的教育政策和方案為教育改革指引方向。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在考試招生方面進行改革,培養新時代需要的人才。一些地區在新高考的相關要求下,積極探索實施選課走班教學方式,為新高考考試招生選拔人才做好基礎工作。新高考中要求以語數外三門課加上其他科目中任選三門作為學習和高考科目。以地理學科為例,學生對任選科目的選擇依據是什么?選課走班的教學實施現狀如何?教師哪些途徑和方法才能讓地理選課走班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這些都是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應思考的問題。
一、地理學科選考分析
1.學科特點影響學生的選考
高中地理學科是兼具自然性和人文性特點的學科。自然地理知識部分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推斷及演算能力,那些空間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在選學選考科目時就會傾向地理學科。人文地理知識部分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和分析,判斷和歸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較強的要求,那些善于理解、綜合分析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會在選學選考科目時傾向該學科。浙江省某市高中地理選科有50%以上的學生選考地理學科,地理學科是該是選考選擇比例最高學科。這也正是地理學科雙重屬性成為學生選擇該科目的原因之一。
2.學科強弱影響學生的選考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選科的因素之一,但學科的強弱對學生選科更有影響力。學科強弱是指該學科在該校的教學質量和成果較好。學生在升學需求和升學壓力下,很難完全依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選科。在學生就讀學校自選考試的科目中,如果該科目的教學質量和成果突出就會成為學生傾向選擇的科目。有些學校地理學科就是該校的特色學科,該學科的教學成績突出,主要是該科目教師教學水平較高,管理有方,教學得法和富有特色等獨到因素,無疑學生會更傾向選擇該特色學科為選考科目。
二、高中地理選課走班教學現狀
在新高考的要求下,實行選課走班教學方式的地區積極探索,以學校實際情況為基礎,落實選課走班的教學改革。目前,選課走班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依類走班
學校根據學生選擇學考、選考的科目將他們組成對應的班級進行教學,學生就走進該班級進行學習,這可稱之為“依類走班”。這樣的走班學習就會存在選考班的是全校不同班級的學生。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準備,減少大幅度在班級之間走動,學校將幾個行政班級分為一組,再將學考、選考的學生分成相對應的走班,這種組合分類走班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教學上課秩序。
2.分層走班
分層走班主要分為三種不同的層次:一是學校開設各種類型的選考課,比如教師教授和學生自主學習型的課程,課程根據學習情況和教學目的設置不同的課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二是學校根據選考學生的前期水平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從而組成相應的教學走班。三是學校開設各層次的課程,比如選考基礎課程、選考提高課程及大學先修課程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及需要選擇不同層次的課程,相同層次的學生組班走班。
3.跟師走班
跟師走班的方式是學生先了解學校公布的各位教師的教學信息,主要包括任教班級及人數,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等信息。學生再根據學校發布的時間段在網絡選課系統進行選課,選課信息確定后,選同一個老師的學生就組成一個教學班,學生就進入所選教師相應時間段的班級中學習。教師為班級的靈魂人物,即是班級的全權管理者,又是授課者。選課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只有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魅力,才能受到選課學生的青睞。
三、高中地理選課走班的教學途徑和方法
1.教師提高班級管理能力
新高考下選課走班的教師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班級管理能力,上選課的教師就是這個班的“班主任”,教師的角色變得更加豐富多元。高中地理科任教師也是如此,需要領導所上的選課班級,組建班級的班委及制定班級公約等。教師作為該班的第一負責人,應該對每一位學生都了解,關心他們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地理教師對學科作業的管理要及時,因為學生都是選課組成的,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政班級,怎樣有效收發和批改作業老師應有自己的方法。
2.教師提高地理課程的執行能力
選課走班讓課程變得更加具個性化,除了學生自由個性化的選擇,還包括教師課程的設置需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有上課時間、作業情況及考試設置的個性化。這要求教師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課程。這些就是地理老師對地理學科課程進行結構調整,從而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課程設計的調整不只是簡單的增減地理學科知識,而是基于“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系統”這一學科核心,立足于人地關系、空間尺度和整體論思想等地理學科主要思想內涵,系統性地重組符合學生學習的課程,提高教學效果。
3.教師轉變教學方式
新高考的選課走班讓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也讓學生的學習動機發生變化,教師應積極轉變角色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認識選學高中地理課程的意義。教師應積極創設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探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高中地理課學習獲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師積極組織地理實踐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不斷探索新的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讓新高考下的地理學科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J].2014.9.4.
[2]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J].2014.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4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