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分層教學實踐中數學學科分層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滿洲里市第五中學現有學生2300人,生源多來自外來務工家庭個,本地學生較少,家庭教育的參差不齊導致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力差異較大,面對這樣的局面我校自2017年9月起實施走班分層教學實踐?!白甙喾謱咏虒W”作為新課程改革條件下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于自身發展的良好的教育。
一、“走班分層教學”的調研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我校針對“走班分層教學”,進行了國內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大量的文獻材料中提取精華,為我校2017年9月的初步實施做好前期準備。2007年開始,北京十一校的選課走班課程體系的全面實施,將課程體系“分層、分類”設置,掀起了國內走班分層教學的浪潮,成為了時下走班分層的領軍學校。我校先后派出學科主任、骨干教師進行多次到十一學??疾?。
“走班分層教學”的靈魂在于“分層”,而如何在走班教學的背景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落實分層教學的任務,從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則是“走班教學”是否能夠取得成效的關鍵。現以八年級上冊《11.3.2多邊形的內角和》為例,嘗試探討初中數學學科教學中如何落實分層教學任務。
二、初中數學走班分層教學的策略
1.學習目標分層設置
在走班教學過程中,我校八年級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力差異將學生分為A層、B層、B-層,依據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置符合該層次的學習目標,這是“走班分層教學”的至關重要的環節。各層次學習目標科學合理,才能夠對各層次學生起到激勵和提高能動性的作用。
B-層次的學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缺乏必要的數學學科知識儲備,因此常常是自信心不足。所以在設定目標時應該暫時適當地降低要求,先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心,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慢慢的加強學習興趣。因此B-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設置依照《課程標準》,側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但是對于B-層次的學生的目標也要不斷的調整,暫時的低要求是為了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隨著他們知識的積累,其學習目標也應該隨之修正和提高。
B層次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較扎實,所以學習目標要比B-層次學生高一些,需要在掌握數學學科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知識,并且可以在分析能力、基本技能、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A層次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能很快地掌握教學要求的知識點。所以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時,教師需要考慮拓展“大綱”的要求,注意培養他們對于數學學科學習規律的總結,拓展他們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尤其需要注意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課堂教學策略的分層
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在課堂教學中依據學生的能力需求和認知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實施才能促進學生最大化的得到發展。
A層:任務驅動式策略,即將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設計成一個個任務令學生去“悟”,采用獨學+對學+組學+群學等多種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點撥、釋疑,原則上每堂課只針對難點進行點撥精講,對易錯點精析釋疑,教師講解時間限制在8~15分鐘,連續講解不超過十分鐘。充分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教學設計上多點變化,多點綜合,多點自主,多點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B層:引領式教學策略,即將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盡量分解成小問題,搭建小臺階引領學生去“學”,設計上要慢變化、多練習、小步走、抓反饋,思想上使其樹立奮斗目標以增強學習的動力,學習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掌握雙基的基礎上拓展其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B-層:低要求灌輸式教學策略,即根據學生基礎情況和課標要求將學習目標降低到最低標準,學習基礎知識時“多灌少引”以避免引起學生的因厭學情緒,基礎訓練時“先灌后引”,即便是基礎問題也要細化變式引發學生的思考并獲得成就感。
3.分層命題
為了達到“教——學——評”一致性,分層團隊教師嘗試單元測試A、B、B-層分層命題,階段性測試B-單獨命題,這樣的做法能夠較為有效的評估各層學生的階段性所學,針對性更強,同樣的分數在各個層次代表了各自的能力水平及對該層知識學習的掌握程度。
綜上所述,在走班教學的背景下,要想落實數學學科的分層教學任務只有從學習目標設置、課堂教學策略實施、單元命題分層設計等多方面進行考量,依據各層次學生的學情有針對性地教學與評價,才能體現走班教學的優勢,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收獲各自的數學知識。“走班分層教學”是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良好舉措,這需要我們在實踐研究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及時總結,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ㄗ髡邌挝唬簝让晒艥M洲里市第五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8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