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走班制分層教學的方法及保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做客新華網,談到“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能夠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和自己喜歡的授課教師,使得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學習興趣得到大幅提高。實踐表明,走班制分層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改善學生的厭學情緒,化“被動學”為“主動學”,從而提升中職學校的教學質量,有利于師生的共同進步,有利于中職教育的長遠發展。
一、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摸底分層
實施走班制分層教學,首先需要學校對學生進行各類摸底調查并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將每個班級的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一般是將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興趣較高、學習勤奮的學生分在A班(提高班),將基礎知識和智力水平較高、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的學生分在B班,將基礎不扎實、接受能力不強、學習興趣不高、不夠勤奮的學生分在C班(基礎班)。
(二)選配師資
根據學生現有的學業水平對學生進行分級分層之后,學校需要給每個班配以合適的師資。選配師資時需要綜合考慮教師的教學特點、教學特長、教學能力等要素,給每個層次的班級配以符合學生學情的師資隊伍,包括臨時班主任和輔導員。有時,層次較低的班更需要經驗豐富、教學方法多樣的教師。當然,學校也可以先選配好師資隊伍,再讓學生自己來挑選。同時,學校必須建立健全有效的考評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三)目標分層
目標分層是走班制分層教學的核心與關鍵。教師需要依據具體學情精心設計分層班級的學習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比如,數學分層教學的核心就是把同一班級(年級)的學生,按照學習基礎、能力的差異分成若干個層次,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來實施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位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四)教法分層
教學內容雖然相同,但學生分層以后,教學方法也需有所區別。比如,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適度拓展,在教學方法上講求多變化、強綜合、重自主。B層次的則側重于解決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問題,要求慢變化、多練習、勤反饋。而對于C層次的學生,則需將難度適時、適當降低,做到少變化、多示范、多鼓勵。
(五)作業分層
教師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水平的不同來設計分層作業。比如,A層次學生除完成課本上的一部分作業外,教師可以再給他們安排一些提高題和思考題,技能方面則開始教授中、高級技能,學生作業則采取教師抽改或學生互改的方式。對于B層次學生的作業,則要依據由淺入深的原則,除完成課本上的所有題目外,要注意同類題型重復練習的過程,幫助學生掌握核心知識,并側重于傳授中級難度的技能。若設置了C層,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只要求其完成基礎題,并進行反復訓練,直至學生弄通弄懂,批改作業則應采取全改及面批的方式,技能教學則以初級難度的基礎技能為主。
(六)評價分層
學校應采取“不同標準、分層評價”的方法,將同一份試卷或同一項技能,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進行差別化評價,從而更好地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二、實施走班制教學的保障條件
為了確保走班制分層教學得以順利實施,學校應為該項教學改革工作提供以下保障。
(一)完善走班制管理體系
學校應成立走班制領導小組,并且做到分工明確、部門聯動、全員參與。學??梢钥紤]實現“雙軌制”和“輪崗制”,即一位教師可以同時教兩個不同層次的班級或不同層次班級的教師可以進行不定期輪換,以避免形成思維定勢和妨礙教師能力的全面發展。在過程管理方面,學校要真正建立起以滿足學生成長需要和激勵學生發展為價值取向的教學管理制度。對于流動班級的管理,教務處需要定學生、定課表、定教師、定教室、定實訓工位,設置臨時班長和課代表。學校應強化綜合管理,構建班主任、任課教師、班干部“三位一體”的班級管理模式,加強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溝通,防止出現管理漏洞。
(二)合理配備任課教師
正如每位學生的發展都存在個體差異一樣,教師也具有獨特性和差異性。學校管理者要在充分了解每位教師特點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安排其教學工作。思維反應快、解題能力強的教師可以安排到A班,做事細致、富有耐心的教師可以從事C班的教學工作。同時,采用“老帶新”的方式,合理搭配教師隊伍的老中青比例,讓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年教師和教學經驗豐富的年長教師合作帶班,促進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反饋機制
走班制下學校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學評價體制,并不斷完善中職學校走班制分層教學工作的反饋機制:第一,任課教師負責分層走班教學的實施和信息反饋,要做到教學信息在教案上看得到、課堂上聽得到、作業上查得到。第二,分管校長和教務主任深入到備課組去了解教師的備課情況。第三,引入競爭機制,抓好學生平時的學習輔導、考試測評分析、學習動態和學習結果分析,把進步之星和優秀學生的評選工作有效落實到日常工作中,為下一學期的分層次走班教學提供依據。第四,學校應定期組織分層教學交流會,對優秀的教師和學生予以獎勵。
分層走班教學對于提升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運用,要求教師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學校也要從制度和管理上為教師的成長搭建良好的平臺。
(本文系江蘇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中等職業學校走班制分層教學研究——以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學校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tzsgh2016038)(責編 張德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