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理科綜合全國Ⅰ卷化學試題解析與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18年高考理科綜合(全國Ⅰ卷)化學試題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改革精神,突出對基礎知識、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和創新意識的考查。體現《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突出化學學科特色,充分發揮考試的激勵功能及對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
關鍵詞:高考化學;能力考查;學科素養;引領教學
2018年新高考改革要求下的理綜化學試卷命題要求從貫徹落實發展素質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兩個方面著手,以“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為依托,貫徹了“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考查目標,落實了“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試題更加注重對化學與實際生產、生活及科研成果的綜合應用,試題整體難度相比2017年略有下降,增加了對教材內主干知識的考查力度,同時緊緊圍繞化學學科綜合素養、素質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及弘揚科學精神等幾個方面全面落實現代化素質教育的立德樹人任務。
一、 解讀試題特征,把握備考方向
?。ㄒ唬?創設真實而有價值的試題情境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化學學科試卷命題主要從生產生活實踐、社會熱點現象以及學科科研實際等幾個角度進行了命題情境參考,并將與中學化學學科內容緊密相關的環保、醫藥、材料、能源等內容融入其中,增加了對學生科學的應用所學化學知識與原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體現高考評價體系中的應用性和綜合性考查要求。
1. 我國化學領域最近創新科研成果
在今年的化學試題中增加了近期我國化學領域上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的內容,例如I卷試題中就涉及了我國科學家在化學期刊上發表的《一種對天然氣中二氧化碳、硫化氫的高效協同去除轉化裝置》《一種室溫下可呼吸的鈉、二氧化碳二次電池》內容,由此不難發現,新高考改革形勢下的化學學科考試增加了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個人層面愛國主義精神等內容的側重,充分凸顯出現代化素質教育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
2. 環境污染及防治
在試卷考題中涉及部分以環境保護為素材的內容,其根本目的在于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內容解析環境污染的原理以及相關防治措施的能力,體現了現代化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化學學科教學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重視程度以及化學學科在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近年來較為常見的環境污染問題,霧霾,其形成過程、治理原則與策略等,都蘊含著化學知識;合理地利用化學知識對防治霧霾發生有重要價值;同時利用化學知識還可對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這對進一步防控、治理霧霾有重要價值。在I卷7題中就是以現代化新能源磷酸亞鐵鋰電池為背景,對濕法冶金工藝在廢舊鋰電池正極極片處理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同時對可回收金屬進行了提取,從而有效地推進了化學學科在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中的作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3. 綠色生產技術
新高考改革試題中增加綠色生產技術內容的考查旨在通過學生分析綠色能源生產過程的方法和原理,滲透化學科學在現代化綠色生產以及清潔能源開發制造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試題I卷中以協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新型電化學轉化裝置背景考查電化學的基本原理;綠色硝化技術的硝化劑N2O5;甲烷和二氧化碳催化重整不僅可以得到合成氣,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對生態環境的危害。
(二) 考查基礎而又核心的必備知識
1. 選擇題關注常規考點,有機內容比重加強
對比2016年、2017年的化學試卷,在選擇題上2018年延續了前兩年對化學常識、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化學實驗素養、阿伏加德羅常數、無機元素推斷、電化學原理應用等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的考查,但與前兩年不同的是,第8題、第9題均對有機化學素材進行了考查,第11題則是考查有機物質基本機構及性質;化學考試選擇題共42分,其中有機化學占據了較大比率,共18分,其考查力度明顯增加。這三道有機選擇題的難度不高,側重基礎,但也提示化學教學中需予以有機化學充分的重視。
2. 實驗題貼近教材,突出基礎性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概念和原理等源于化學實驗。試題大多以化學實驗為背景展開,注重化學實驗情境的創設,在化學實驗背景中展開設問。同時,多數試題以教材知識等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為起點展開,有助于學生由淺入深、較為順利地進入試題情境。比如,第9題以教材中乙酸乙酯的實驗制備背景,考查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備與分離提純的方法等知識。第26題以氣體分析中常用的吸收劑醋酸亞鉻的制備實驗為素材,結合中學化學教學實際情況,綜合考查了學生在儀器名稱、實驗操作、實驗原理以及實驗評價等方面內容的掌握程度,同時,增加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知識遷徙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考查,并且在較高層次考查“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學科素養。
3. 元素及化合物試題立足學生熟悉的元素
新高考改革下的化學試題所涉及的元素內容包含了常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豐富的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例如:鐵、銅、鋅、硫、硅、氯等元素。在高考試題中包含元素化合物試題、實驗試題以及反應原理試題等在內的考題所涉及的化學物質都是日常實驗教學和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如理科綜合全國I卷中反應原理試題涉及的物質有:氮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硅的化合物。在試題中增加常見物質內容的考查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學生面對陌生物質的怯場的心理,增加考試信心,同時又能充分彰顯新高考改革素質教育回歸中學化學元素教學考查的本質。
4. 原理題基于常見反應展開
考查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化學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反應原理,促進學生全面掌握化學基礎知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2018年理科綜合全國I卷第35題考查電離能、鍵能以及晶格能等基本概念,是以Born-Haber循環的形式給出能量變化圖,要求學生根據基本概念的定義分析各種能量變化的數值。
?。ㄈ?圖文并茂豐富而又多樣的題設信息
由表1可知,2018年高考理科綜合Ⅰ卷化學題,增加了信息多樣性的內容,注重對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并靈活應用于各種實際場景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試卷在僅有12道試題的情況下,相關的非文字信息達到了16個,百分比達到了133.3%,豐富的信息呈現形式,增加了試題信息的深度和廣度,要求考生通過“現場獨立自學”的方式,深入試題本質,透過表層發掘隱含內容的化學意義,并結合學過教材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 對今后高中化學教學的啟示
1. 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夯實基礎。從化學學科基礎階段開始,重視基礎知識的講授以及學習方法的教學工作,引導學生從高一、高二階段開始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并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養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程度,提升學科綜合能力。要特別重視實驗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在高三復習中挖掘教材中的試題素材,強化主干知識網絡的形成和梳理,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
2. 要抓好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應用,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通過分析比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內涵外延,原理和規律的本質,在深刻理解和有效應用上下功夫。重視以基礎知識為依托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自主學習等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單旭鋒.科學命題深化改革——2018年高考化學試題解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7).
[2]江合佩.我國大陸與臺灣地區高考化學試題的比較研究[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8(6).
[3]劉雙俊.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學試題評析及啟示[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2).
作者簡介:
劉雙俊,中學高級教師,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教師進修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