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語作文讀后續寫的教學反撥與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國家教育部在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時,明確表示全面推進高考內容和形式改革,體現在高考英語寫作部分則是題型由傳統的命題作文向讀后續寫轉變。作為綜合性考試題型,讀后續寫融閱讀和寫作于一體,其協同效應對促進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在介紹讀后續寫理論依據后,從教學實踐方面探討了該題型的教學步驟及注意事項,同時,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讀后續寫的教學啟示。讀后續寫可以促進學生二語習得能力進步,因此,英語教師應當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幫助學生縮短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差距,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考英語 讀后續寫 反撥 啟示
高考改革是中國教育體制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作為大規模、高風險考試,高考事關國家人才選拔大計、社會公平正義、家庭發展規劃以及個人目標定位,因此,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浙江作為高考改革試點省份,自2016年10月開始采用新高考英語試題,變化最大的當屬寫作題型,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應用文寫作,包括邀請信、咨詢信、感謝信、推薦信、事件報道、新聞通信等實用文體;第二部分是讀后續寫或概要寫作,兩種形式在不同考次不定期交替出現。浙江高考英語考試已經連續五次采用讀后續寫,它是一種將語言輸出與輸入緊密結合、旨在加速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方法[1]。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依然存在閱讀和寫作發展不平衡情況,讀后續寫是連接閱讀技能和寫作技能的重要橋梁,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應對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徑。
一、讀后續寫的理論依據
20世紀90年代末,二語習得研究專家王初明教授提出外語寫長法,當時就已經使用讀后續寫任務鼓勵學生英語作文寫長句。讀后續寫具有三大促學優勢:激發表達動機、凸顯語境作用、借力互動促學[2]。通過續寫可以使學習者較弱的產出能力在與理解能力的互動、協同過程中不斷提高[3]。讀后續寫融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為一體,要求學生讀懂原文,理解語篇內涵,在創造加工過程中參照語言樣板,把握邏輯構思,合理推進情節發展,實現原文與續寫的巧妙銜接,最終完成文本的二次創作。
國際語言測試界很早就開始探索綜合性測試的研發和推廣[4],主張同時考查考生的各項語言技能,對接真實的語言環境,促進考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進步。新托福綜合寫作題型就是典型的綜合性測試題目,考生須先讀文章再聽材料,最后完成寫作任務。浙江省新高考的讀后續寫正屬于綜合性測試,考生基于閱讀理解推測事件發生的后續情況,通過書面表達完成短文敘述,實現原文與續寫的緊密結合。Carroll在《語言心理學》中論述了語言處理的心理機制[5]。在環境刺激下,學習者大腦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處理過程,如信息提取、辨認、修正等,其中,感覺儲存器、工作記憶和永久記憶對整個控制過程產生重要影響[6]。
就讀后續寫而言,考生先讀一篇文章,受輸入信息刺激后開始調用控制程序,三大組成要素的影響隨之顯現。學生基于語篇理解試圖領會原文,并將處理結果存儲腦中,至于如何完成任務以及落筆成稿則交由工作記憶負責,來自于前期的部分永久記憶,如詞匯識別、句法表達、邏輯推理等發揮功用,互動協同使得語言層面的理解和輸出對等交流,處理信息的瞬時記憶及與之相關的永久記憶都有可能被學習者深度吸收,將碎片要點納入整個知識體系,進而加速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二語習得進程。
二、讀后續寫的教學實踐
讀后續寫任務為考生提供一段350詞以內的語言材料,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段落開頭語以及劃線關鍵詞續寫一篇150詞左右的兩段作文,確保邏輯層次分明,情節發展合理,組織結構完整,該題型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從2016年10月至2018年底的5次考試中,浙江高考英語共四次采用讀后續寫題型,選擇的語篇體裁都是記敘文,另外一次為概要寫作。
讀后續寫的評分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四點:第一,考生的續寫是否與所給短文融合度高,各段落開頭語銜接是否合理、自然且流暢。第二,文章內容是否充實飽滿,選用了五個以上短文出現的關鍵詞。第三,語言表達是衡量文章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考生所使用的語法結構、詞匯豐富度及準確性將影響續寫得分。第四,是否有效使用了語句間的連接詞,讓續寫部分連貫緊湊。本文將以2017年11月浙江高考英語讀后續寫A Vacation with My Mother為例進行分析說明。
1.通讀原文,理解大意
有效輸入是實現有效輸出的前提和保證,教師首先要督促學生通讀全文,理解短文主旨,認真梳理WH問題,即短文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地點(Where)、原因(Why)、時間(When)以及發展過程(How)。文章圍繞一家人出發拜訪祖父母的旅行展開,健忘媽媽的奇思妙想給整個出游增添了諸多趣味,教師應該重點引導學生把握事件經過(How)以及前后聯系(Why),鼓勵學生遇到生詞學會揣摩語義,如vacancy指空房。閱讀時很多學生卡在這里,此時讀懂上下文語境顯得尤為關鍵,a hotel with a vacancy表明它是旅店的相關信息,而媽媽腦中靈光一現,提議在別人家院子安營扎寨,由此推測無法入住的原因可能是旅店客滿沒有空房。通讀原文的目的是理解大意,部分生詞或難詞傳遞的或許是次要信息。教師應當發揮支架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全局觀念,掌握主干內容。
2.頭腦風暴,精心構思
開展頭腦風暴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實現思維的碰撞、想法的交流,為用英語寫作帶來自信。很多學生無從下筆的一個原因就是不知所措,他們沒有概念究竟要去寫什么。因此,平時訓練應當強化這個方面。學生可以分工協作,合作學習,教師則化身聽眾了解情節發展,積極引導學生使用劃線詞語,如absent-minded,forgetful, trip,David,camping,tent,Mom,Dad,trouble,nice,并有效銜接兩個段落開頭語: 1.The next day we remembered the brand-new tent we had brought with us.
2.We drove through several states and saw lots of great sights along the way.
第一個段落可以重點圍繞關鍵詞tent進行構思,讓學生展開豐富且合理的聯想,積極思考帳篷究竟發生了什么狀況以及為什么會這樣?;蛟S媽媽野營的想法意外地得到了爸爸的支持,轉而描寫實施過程,也有可能媽媽像出門忘帶錢包一樣遺漏了帳篷,結果中途折返等。第二個段落可以重點圍繞關鍵詞sights進行構思,讓學生暢所欲言,提供環境或場景描述語,最后給文章補上結尾,如與祖父母重聚后的開心等。頭腦風暴主要訓練學生言之合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能力。
3.理清邏輯,修改語言
學生在續寫時不能脫離語境,需要注重前后事件的邏輯關系,只有符合情節發展的敘述才會讓人信服。文章出現的形容詞absent-minded和forgetful是媽媽的標簽,她經常丟三落四,不只忘帶錢包,甚至還曾有過差點遺失孩子的經歷。類似信息如果繼續出現在續寫里面,文章情節的緊湊度會大大增加。前文的鋪墊或背景的陳述對情節發展十分有用,學生在謀篇布局時應該充分考慮前情提要,切忌漫無目的的隨意發揮。
讀后續寫需要重視三個方面,即內容、邏輯和語言。首先,學生要知道究竟寫什么,避免空洞陳述,而后著力思考如何謀篇布局,邏輯清晰地闡釋主題,最關鍵的還是要以適當的語言將思想內容表達出來。高考英語考試屬于水平測試,作為語言測量與評估的主要方式,書面表達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指標和參考依據,考生應該學會用英語正確、得體且流暢地傳遞信息。完成初稿后的校對同樣不可或缺,很多學生洋洋灑灑,并未顧及單詞的拼寫、句讀的標注、上下文的銜接、語言表述的準確性等,從而造成失誤。
三、讀后續寫的教學啟示
高中英語教學正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作為新題型的讀后續寫順應高中英語教學改革趨勢,符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對提高學生用外語進行表達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閱讀和寫作緊密相連,充足的可理解性輸入對于正確的語言產出大有裨益,甚至會加速促學效果。然而,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長期積累,應試技巧只有在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前提下才能發揮最佳功用。鑒于此,高中英語教學應當加強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貫通教育,幫助他們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持續提升續寫能力,最終實現二語習得水平的進步。讀后續寫對當前高中英語教學提供了重要參考,我們有必要反思如何實現該題型促學效果的最優化。
1.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學生在讀后續寫中失誤較多的是語言表達問題??梢姡Z言教學應該適當地回歸語言的本來面目,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整體性[7]。具體操作層面可以加大造句或仿寫訓練,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掌握語句表達,避免被動地接受或生搬硬套,培養學生自我糾錯能力,同時對于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低年級教學建議引導學生進行概要寫作,嘗試模仿課文中的地道表達,還可通過背誦或熟讀的方式讓學生領會精彩語句。高年級教學則增大難度,讓學生圈劃重點單詞或句法,肯定學生的寫作亮點,融創造性、知識性及技能性于一體,提倡個性化表達及多樣化風采。教師還可以運用總結歸納法,就特定文體(如記敘文)常會涉及的人物語言、表情動作、心理狀態、客觀環境等展開專題講座,為學生儲備豐富的表達素材。有了語言知識、文化積累以及深度思考,學生就會應對自如,游刃有余。
2.注重邏輯推理能力的提升
邏輯推理能力是指合理思考后所進行的正確推斷,即對所陳述事實或現象的分析、比較、推理等有意識的思辨。語言學習不能脫離邏輯思維,否則再好的表達也僅能算作形同虛設。以記敘文為例,跌宕起伏的情節環環相扣,分析講解時應該梳理故事的切入視角,如時間角度或空間角度;信息陳述的相互關聯,如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發性、問題與解決、抽象與具體等;人物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如夫妻間的爭吵、朋友間的互助、家人間的支持等。原文為續寫提供了框架,續寫是原文的投影。日常教學應當強化語篇全局意識,通過索引銜接詞,如but,however,besides,moreover,after that,as a result等,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建立心智導圖,倡導發散性思維的同時兼顧邏輯思辨力開發。
3.注重文本互動能力的培養
基于互動協同模式,王初明提出了外語學習的有效途徑,即互動→理解→協同→產出→習得[3]。外語學習者通過與所給原文及作者進行互動,以及續寫時語言產出與篇章理解互動,有意識地拉齊續寫和原文檔次,這種協同效應使得語言產出質量提高,進而促進二語習得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學生的語言程度和知識水平,篩選閱讀材料時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文章體裁、難易程度、主題內容等。第二語言習得是個持續滲透的過程,教師在促學環節具有重要影響,如何進行優化配比則需要仔細審度,精心設計。
理解和產出緊密結合是協同效應最大化的前提,這對教師的支架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教學難度逐級遞增,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及時援助和有針對性指導。除了課堂講授外,還可以通過實踐環節,如教師批改及同伴互評等方式幫助學生縮短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差距,實現讀后續寫的促學效應。
作為高考英語改革新題型,讀后續寫能夠有效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通過閱讀語篇、展開推理、完成續寫的過程,協同效應促使外顯性學習向內隱性學習過渡,加快二語習得進程,提高英語學習者語言水平。毫無疑問,讀后續寫題型將引發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激勵教師深入挖掘相關資源,持續探索教學方式,推進精彩課堂建構,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初明,亓魯霞.讀后續寫題型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05).
[2] 王初明.讀后續寫何以有效促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05).
[3] 王初明.外語教學三大情節與語言習得有效路徑[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04).
[4] Davies et a1.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st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5] Carroll,David W.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 周靜,田潔.聽寫作為綜合語言水平測試的效度分析[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
[7] 劉慶思,陳康.關于一年兩考高考英語試卷中讀后續寫設計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01).
[作者:吳忠華(1983-),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王 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3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