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文學作品 提升讀后續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新高考英語試卷中,對于寫作的要求大大提高,特別是“讀后續寫”題型中暴露了現階段相當多的高中生英語寫作表達能力差。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并明確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借助賞讀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對于文本閱讀,仿寫精彩情節和續寫故事來達到語言習得,促進提升學生續寫語言表達力。這一教學過程更加符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的要求。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文學作品 讀后續寫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84-01
一、引言
2016年10月英語新高考正式啟動,“讀后續寫”成為高考寫作新題型亮相于寫作部分。這不僅要求學生需充分理解原文故事情節,還要剖析作者的情感態度,明確文章的主題,在延續文本文體、行文風格和思路基礎上,適當發揮想象力,合理預測故事的發展和結局,從而達到整篇文章渾然一體。
經典的文學作品更易于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心理體驗,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創設出豐富的、有意義的真實情境以促進學生語言內化,能更好符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即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與學習能力的要求。
二、寫作現狀
在高考考查的眾多題型中,寫作得分率遠低于其他題型,其中,讀后續寫部分得分率又大幅低于應用文部分,甚至不到總分的一半。讀后續寫部分中存在問題多多,嚴重影響學生寫作評分等級突出表現在:內容上,所言空泛,言之無物,構思和表達能力差;語言上,單調重復,表達生硬,錯誤頻現,受母語影響大。
三、讀寫教學實踐理論依據
按照輸入假定理論,外語依賴的是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和相關的非按語法程序編排的理想語言輸入。語言輸入的優劣決定了語言輸出的質量。上世紀八十年代,加拿大學者Swain提出了輸出假定理論,認為輸出型的語言活動同樣是二語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輸出反過來促進閱讀輸入,讀與寫的交互性決定了語言學習過程中,讀寫相依,相互促成。
四、讀寫教學課堂實踐
讀寫教學是以閱讀輸入為前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理清情節沖突,清晰人物特點,探究故事主題,欣賞描寫表達;寫作是輸出,在前面做好種種鋪墊,學生才有意愿模仿精彩描寫,樂于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1.充分準備寫作:讀文本,拓認知
脫離閱讀的苦想就是無源之水。材料和想法除了自身經驗,更多是源于閱讀。學生通過文學作品閱讀,不單拓展了知識,豐富想象力和生活體驗還可以拓寬文化視野,這些都成為了鮮活的寫作素材。
在《秘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中 ,故事主人公瑪麗在知更鳥的幫助下找到了秘密花園,瑪麗非常喜歡秘密花園。第8章開始瑪麗因為連日陰雨,不能到秘密花園而難過。天氣放晴后,瑪麗迫不及待地要到神秘花園。在表示“迫切”時,除了用could not wait to…外,還用了更生動多樣的方式來表達,如:
Nice as it was to talk to Colin she had missed the secret garden.
I’ve got to grab the sunshine while it’s out. I’ll call in later.
“But what if he needs you?” “Later,” Mary repeated.
小說中通過讓步狀語,倒裝,比較級等語法現象,人物對話,排比句式多種方式來體現人物心理。
2.仿寫生動細節:摘詞句,促吸收
文學作品中提供大量鮮活的語言素材,讓學生能在上下文語境中掌握近義、反義,上下義詞,也能欣賞形象刻畫故事人物和突顯故事主題的好句,提供給學生模仿的范例,強化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敏感度和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摘抄記憶好詞佳句,鼓勵學生嘗試運用生動的語言進行仿寫練習,使得好詞佳句在寫作實踐中內化。
以《秘密花園》第4章為例,本章節對花園進行描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出相關描述語句,然后,借助這些描寫校園一角,具體教學片斷操作如下:
StepⅠ根據章節標題,要求學生從小說中找出描寫的語言,并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朗讀和分享(這一步驟旨在引導學生進行細致的閱讀發現和欣賞語言之美)
StepⅡ教師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上述語言,小組討論思考如何把描寫寫得生動并總結寫作技巧
StepⅢ教師設計寫作任務:描寫校園一角
StepⅣ潤色完善(經過學生分析仿寫這一內化過程,讓學生能靈活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讓他們的思維和詞匯量得到突破,敘述言之有物,語言豐富生動)
3.續寫合理結尾:勤練筆,成習慣
作家為留給讀者想象空間特意在文學作品中不給故事明確的結局。這種情況就剛好為學生提供了邏輯思維訓練和練筆機會。例如《秘密花園》第1章中瑪麗父母去世后被帶到叔叔英國鄉下的莊園生活,管家梅德洛克夫人為人勢利古板,對瑪麗十分冷淡不屑,本章節以With that warm welcome, Mary Lennox was left alone結尾。教師可以利用空白,讓學生思考瑪麗在莊園中生活得如何,為什么會這樣?根據標題和已知線索思考出最有可能的情節發展方向。
五、結束語
寫作不僅僅是語言知識運用的過程,更是思維創作的過程,因而,學生需要以語言積累為基礎,充滿人文氣息和擁有創作意愿和靈感的課堂。大量閱讀文學作品使學生獲得深層閱讀體驗,培養了分析、想象等思維品質,豐富了對人文主題的理解,欣賞并內化了生動、精致的文學語言借助多樣的寫作形式提高了寫作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初明.以“讀”促學,《現代外語》2016,784-793
[2]Michael P.《有效地讀后續寫——平衡取向教學》,臺北:心理出版社2012
[3]李丹丹.基于文學閱讀的以讀促寫教學實踐,《中小學外語教學》2017,31-35
作者簡介:
沈揚,女,高中英語老師。在教學一線從教17年,牢固樹立先進的教學教育理念。多次被評為市級校級先進教師和優秀班主任,所寫論文課題多次獲獎并多次參加優質課并獲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