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健美操冠軍賽大學組五人操前三名成套動作藝術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論文針對競技健美操五人集體項目的動作藝術性展開系列研究,并以 2018年全國健美操冠軍賽五人操項目中的決賽前三名為研究對象,對前三名的三套完整動作中的藝術性部分,進行研究和比較分析,指出了我國2018年健美操冠軍賽五人操成套動作所表現出的藝術性特點,以及在新規則的導向下五人操項目的動作藝術性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2018年全國健美操冠軍賽 大學組五人操 成套動作 藝術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a)-0232-03
對2018年全國健美操冠軍賽大學組五人操前三名的成套動作研究表明,競技健美操藝術的制勝因素為美、新、巧。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競技健美操屬于難美項群類的項目。根據規則和比賽實際評分,藝術性分值占總得分近1/3以上,因此,研究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比賽中成套動作的藝術性就非常重要。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8年全國健美操冠軍賽大學組五人操前三名。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比較分析法、錄像觀察法
2 結果與分析
《2017-2020版競技健美操規則》規定,(以下簡稱《競賽規則》)競技健美操藝術性是根據音樂和樂感、操化內容、主體內容、空間運用和藝術性五個維度進行評判的,并確定了具體的測量指標---評分標準,以及各分值。藝術性每個維度最高分均為兩分,每個維度有兩個評分標準,按六個評分等級進行評價,《競賽規則》客觀上已經對“藝術性”進行了概念操作化,并因此形成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2.1 運動成績構成狀況
由表1可知,決賽前三名運動成績構成中,難度占18.295%,藝術占41.733%,完成占39.970%??梢娝囆g性分值占了幾乎一半的分值,說明藝術性在競技健美操運動成績中的重要性。
2.2 音樂和樂感
2.2.1 音樂的選擇與編輯
觀看第2018全國競技健美操冠軍賽比賽錄像,統計決賽的前3支隊伍比賽音樂風格,不難聽出,冠軍隊伍選擇了電子樂舞曲,亞軍隊伍選擇了中國風舞曲,而季軍隊伍選擇了俏皮的青春派舞曲。在音樂的編輯上,三支音樂皆融有背景故事在曲中,根據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各高潮之間采用不同旋律的音樂、不同情緒、及不同力度,使整個主體部分營造出“跌宕起伏”的藝術審美效果,加強了評委的印象。
2.2.2 音樂的使用(樂感)
三支隊伍將難度動作都安排在了具有明顯突出節奏性的旋律上,具有音樂動感、節奏快速的特點,使人激勵興奮,引發情感,大受歡迎。冠軍隊伍對音樂結構的把控非常到位,完美展現了制作健美操音樂過程中加入的 特殊“動效 ”音,有錦上添花的作用。亞軍隊伍以花木蘭從軍的音樂作為背景,在既具有民族特色的花木蘭故事又能體現健美操風格的音樂基礎上,配合靈動的操化動作,再加上最后結尾的造型結合故事情,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給裁判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季軍的成套動作在俏皮的青春派舞曲的襯托下顯現出了運動員獨有的藝術美,將青春積極向上的朝氣體現得淋漓盡致,給觀眾們又提供了一種別樣美的享受,使整個現場洋溢著一種種俏皮、活潑、青春的舒適感。
2.3 對前三名操化內容的研究分析
2.3.1 復雜化動作的數量
通過表2能夠知道,2018年全國健美操冠軍賽大學組五人團體項目中,決賽前3支隊伍整體的上肢動作使用171次,占百分比的43.95%,下肢動作使用218次,占百分比的56.04%。下肢動作使用大于上肢動作。在操化動作中,上肢對稱性動作使用105次,占上肢動作的61.40%,上肢不對稱性動作使用66次,占上肢動作的38.59%,三個隊伍整體上肢的對稱動作使用多余不對稱動作使用。
下肢雙腳類的動作129次,占下肢動作的59.17%,下肢單腳類的動作89次,占下肢動作的40.82%,三個隊伍下肢多使用雙腳類的動作,整體下肢雙腳類動作的使用多于單腳類動作的使用。
2.3.2 復雜性/多樣性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各個參賽隊都在操化動作編排上傾向于上肢的對稱性動作和下肢的雙腳類動作。但上肢不對稱動作的組合會給人一種新穎、別致的感覺。因此,不對稱動作操化的運用更能提升健美操的檔次,不過隨之而來的操化難度對運動員的要求也更高。這說明當今全國健美操五人項目比賽中,新穎并豐富的上肢手臂動作能夠增加健美操的運動強度和藝術觀賞性,這是健美操的難度系數提升的體現,也是參賽隊員和教練員著重考慮并作出相關努力的重要方面。
2.4 對競技健美操主體內容的研究分析
2.4.1 過渡與連接
通過表3可以看出,2018年全國賽中,冠軍隊使用過渡與連接的次數最多,達到8次。亞軍過度與連接使用7次,季軍使用過度與連接的次數最少,6次。前三名過渡動作與連接動作一共21次,每個隊伍過渡與連接平均為7次。
通過視頻還可以看出,三個隊伍過渡與連接動作自身的設計具有特別的藝術性,在前三名的成套動作藝術編排中,三個隊伍的過渡與連接動作充分借鑒了大量能夠與競技健美操碰撞與融合并產生化學反應的其他體育項目動作,如引用藝術體操、傳統武術、體育舞蹈、街頭街舞等項目的動作,這樣多變性動作的結合能夠很好地表現出成套動作的藝術風格,讓人驚喜不斷,有著錦上添花的藝術效果。 2.4.2 托舉
《競賽規則》規定,成套的動作中必須包含至少兩個托舉,觀看視頻可以看出,冠軍賽三個隊伍都完成了多人配合的托舉,冠軍隊伍完成了兩次托舉,季軍隊伍完成了兩次托舉,亞軍隊伍在完成規則要求的兩次托舉基礎上增加了一組兩人完成的托舉,即一共完成了三次托舉。
托舉能隨著音樂的起伏展現尖子柔美的身姿,給人一種眼花繚亂、耳目一新的感覺,有很高的藝術觀賞性,在追求驚險、奇特的托舉的同時還要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這說明現今的競技健美操托舉的難度變得較大。
2.4.3 團隊協作
通過表5可以看出,冠軍隊有4次團隊協作,亞軍隊有2次團隊協作,季軍隊有3次團隊協作。三個隊伍一共有9次團隊協作,平均每個隊伍有3次團隊協作。
由此可見,團隊協作即表演性的配合在成套動作中不可或缺。新周期集體項目的成套時間為1min20s±5s,由此可以看出,單個技術元素的次數和展示時間被大大壓縮了,因此參賽隊伍必須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展示最高藝術價值的技術元素。就冠軍隊而言,表演性配合動作高達4個,為三支隊伍之最,且表演性配合動作與動做主題與音樂風格相當契合,大大提升了成套動作的藝術價值,充分展示了場上五名隊員之間的團隊默契。
2.5 對競技健美操空間運用的研究分析
2.5.1 比賽區域的使用情況
由表4可知,三支隊伍在比賽區域內以三角形、圓形、豎排、橫排、斜排使用為主。其中圓形、橫排和三角形的隊形上使用較多,圓形和橫排的使用占總數的30%。三角形的使用占總數的21%,斜線的使用占總數的13%,豎線的使用占總數的4%。
復雜多變的路線編排能呈現特色鮮明的藝術透視感,不同的移動路線能夠營造不同的情感表現,從而牽引著裁判和觀眾的心。三支隊伍對比賽區域的運用是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的延長線,使用巧妙,使得競技健美操表演這一幅原本美妙的動態畫面更具藝術韻味,讓觀眾和裁判員的視覺和思維伴隨著運動員的表現不斷延伸。
2.5.2 成套動作內容的分布情況
由表5看出,在動作的整體性中,運動員成套完成的動作內容分布不一:前方,后方,向左,向右以及在對角線和弧線。在前、后、左、右、弧線、和對角線的平面區域動作分布來看,三個隊伍動作分布在向前運動路線的最多,達到了8次,占總數的25%,弧線區域的分布和使用達到了6次,占總數的17%,對角線的動作分布和使用達到7次,占總數的20%。使用最少的是向后的動作分布和使用,三個隊伍的三次向后使用只占到了總數的9%。
從表5數據可以看出,動作分布在向前的路線上能夠更好地進行團隊展現,使評委能一目了然的感受到隊員的自信,操化也更為清晰干脆。使用最少的是向后的動作運用,這說明向后的跑位不利于運動員更好地被觀眾和裁判看到并展示自己,畢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完美展示自己是競技健美操的專業特色。
2.6 競技健美操藝術性的研究分析
2.6.1 成套表演質量/表現力
場上運動員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靈活的肢體動作、將音樂蘊含的主題情感和競技健美操融有機結合,完美傳遞給觀眾。而在成套動作的表現上,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是動作的藝術性。競技健美操的藝術表現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包括運動員情緒表達的感染力、成套動作與主題表達之間的一致性與準確性等。第二包括全套動作的流暢性、隊形變換的合理性、過渡連接的連貫性、成套動作的藝術創新性等。運動員是否能夠有效的表現出來,是運動員的藝術修養與藝術表現能力高低的直接體現。所以健美操運動員在賽前要對教練的編排充分理解、并且賽中能夠抓住一切藝術表現的時機。
2.6.2 原創性/創新性
全國前三的運動員在賽場上表現良好,從音樂的選取與剪輯到動作的編排與連接無一不展示出了隊伍原創動作創新的軟實力與表演的硬實力。三支隊伍能夠充分理解音樂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并能淋漓盡致地通過競技健美操表現出來傳遞給評委與觀眾,這說明我國運動員的藝術修養還不錯,也說明在三套原創動作的編排上有不少藝術的表現力與感染力,由此可見,健美操整套動作的創編的質量與成套的原創性還有運動員的表現力也是影響成績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3 結論
?。?)續提高運動員身體體能和自身協調等方面的能力。
?。?)從新規則可以看出提高健美操所包含的藝術價值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過渡/連接動作的藝術價值與觀賞價值成為了動作創新編排的一個突出方面。
?。?)在操化動作中,較為復雜的上肢不對稱性動作被越來越多的動作編排者所考慮與運用。
?。?)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形態及肢體的表現、情感氛圍、音樂的使用等都是影響藝術分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杜焱鑫.競技健美操空間運用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1.
[2] 熊米娜.我國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藝術性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8.
[3] 桑學慧.競技健美操成套動作過渡與連接的演變設計與個性化選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4] 姚靜潔,趙燕.淺析競技健美操在規則導向下藝術性與觀賞性的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投資,2012(27):91-92.
[5] 李慧.競技健美操集體項目制勝因素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