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教學法研究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健美操是當下高校體育課中的一門主要課程,對于正在成長期的大學生來說,通過健美操的學習,在對學生自身形體及身體素質提高的同時,也能激發自身潛在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怎樣的教學法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對近十幾年中國學術期刊網的核心期刊中有關健美操教學法的一些文獻進行綜述,總結健美操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及優勢,并提出一些建議。研究結果可以為進一步研究健美操教學法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 健美操 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111-03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so on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core journals of aerobics teaching in some literature review, summarizes the aerobics teaching method of teaching program and the advanta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aerobics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erobics; Teaching methodology
在當下高校的體育課中,健美操是一門主要的課程。因為健美操是集健身、音樂、舞蹈為一身的一項運動項目,展示的是體育運動帶給人體一種健康美的姿態。對于青春成長期的大學生來說,通過健美操的練習,在鍛煉身體、塑造形體的同時,還能激發自身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也可以確立同學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
健美操教學法,是實現健美操教學任務或目標的方式、方法的統稱。健美操教學是指教師科學系統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并使學生系統地獲取健美操知識、技術、技能,增進身體健康,提高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培養健康審美意識的教育過程。
由于中學階段各種因素所致,大學生健美操的水平參差不盡一致,這是健美操教學存在的一個難點。而近年來,隨著高校健美操教學的普及開展,眾多一線教師在健美操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涌現出了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目前總的情況來看,健美操的教學方法及手段還不夠豐富,可供教師選擇的余地也不大,健美操教學法探索進步的空間依然很大。
本文就近十幾年來健美操教學法所具備的特點以及在教學實踐中所呈現的應用價值做一總結論述。
1 大學生健美操課現實狀況
通過訪談和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十幾年的校園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太多的體育知識,體育運動的經歷還是極其匱乏的,他們的課外活動時間和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大部分都要被考試的科目占去,因此帶來的結果就是學生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水平很薄弱,這就是當下大學體育課的現狀。
雖然基礎參差不齊,但大學健美操課程因其動感的音樂、新穎的動作,以及增強體質、塑造形體的功用,而深得當代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喜愛。雖然大學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8~24歲之間,這個時候他們的心理趨向成熟,但依然具備相當的可塑性。而且通過健美操的練習,在塑造學生身體健康美的同時,帶動心理的健康成長,并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作為即將走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2 健美操教學法研究現狀
2.1 研究方法
從目前公開發表的文章中我們看到,研究健美操教學法有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對比法等。而在數據處理時,則大部分運用SPSS軟件包在計算機中進行平均數 、t檢驗。有的文章中還運用到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服務系統》(standard smart service V 3.0)進行數理統計,運用“運動愉快感覺量表(SEQ)”評測評定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情感狀態和參與態度。
2.2 教學法的相關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健美操教育的普及,眾多教師在健美操教學實踐中不斷深入探索,研究出了不少的健美教學法,取得了一定成果,現總結如下。
2.2.1 示范講解法
在健美操教學的實踐中,為增強教學效果,往往采用基本的教學法就是示范講解法。示范法是教師的肢體語言,學生借助視覺感知,因此教師示范時的位置很重要,應隨著學生的數量和隊形調整。一般應站在與第一排學生成等邊三角形的頂點處,或相對高一點的位置效果會更好。當示范比較簡單的動作時,面對學生做鏡面示范;當示范一些有關線路和方向的復雜動作時,多用背面示范。這兩種示范方法都與講解結合進行。示范動作過程中,教師都會對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難點,動作的易犯錯誤以及怎樣克服這些錯誤等進行講解;二是可以傳遞知識,如臂伸直、轉向、重復做動作、向前后走等都可以用語言給以提示。 2.2.2 合作教學法
在綜合分析文獻的基礎上,認為合作教學法指在教學中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以此來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對合作教學的提法有多種。
鄭柏香等提出的“互助分組教學法”。 這是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在健美操技術動作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把學生分組(每組兩人或多人),同組同學在練習過程中能互相幫助,從而共同提高。
徐振兵等提出的“互交式教學法”。課堂是,教師除了講解示范,還需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對其進行配對練習。并引入不同范圍組別同學的觀摩、評說,直至糾錯。打通學生、教師、小組之間的信息溝通網絡。與“互助分組教學法”相比,學生上臺進行表演,其余學生進行觀摩,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生學習和練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合作學習”是王淑英等年提出的,這種方法是以群體動力理論為指導,盡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具體做法是,以相對穩定的小組組織形式,設定適當的情景模式,使學生之間在互動中提高。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就是,能使學生在練習健美操動作的時候,最大限度享受運動的樂趣,并增進同學們之間團隊協作的合作精神。較之前的教學法,學生們進一步上升到對動作進行改編和隊形作出一定的變化,讓每一個學生都在教授者、學習者,監督者和評價者的角色中互換,糾正不足,共同進步。
綜合分析認為高紅梅提出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較為全面系統,實行異質分組,人數一般為4—5人一組,依據自愿原則自由組合,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水平、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差異做必要的調整,在課上利用大部分時間進行小組內的充分交流、練習和小組之間的交流與競賽,教師注意調整課堂氣氛。需要強調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充分注意那些個性較內向的同學,主動與這些同學交流,并及時表揚和鼓勵。與前幾種教學法相比,教師開始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更加注意學生的心理動向,及時的調整課堂氣氛,盡量照顧到每個學生上課時的感受。
2.2.3 念動教學法
梁萍等提出念動練習法,主要教學步驟為:看錄相帶、意念想象演練、自我感覺練習、下課后意念回憶意念思考。與其他方法比較其優點在于,少了外界干擾造成的情緒不穩定,完全靠自身努力練習,教學效果也是非常不錯。
2.2.4 探究教學法
鐘利提出的探究教學法,這是更為靈活開放的教學法。這種方法遵循素質教育理論,強調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接受能力規律,著重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學習。它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與教學目標有關的知識和認知策略,而是營造相應的學習氛圍,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探索去領悟。這種教學法的特點是,可以培養帶動學生的自發學習熱情,進而增進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與其他同學交流合作的能力。
2.2.5 固定小團體分層遞進
這個方法由劉建敏等提出,“固定小團體”是指在教學班中組建幾個小團體;“分層遞進”是指教師根據各個小團體的實情,在教學過程對教學目標、內容、考核評價提出分層逐級遞進的要求,并在教學中對各個層次的小團體實施不一樣的教學要求,這個方法對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團體合作能力有明顯效果。
以上所列的這些教學法均有不同的特點,但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頗有關聯。在健美操實際的教學中,還應根據各階段教學的目標和任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靈活運用。
3 當下健美操教學的不足與思考
綜合分析,上述教學法大都是課堂實踐經驗總結的結果,極大促進了健美操課程教學方法的發展,方便健美操教學的推廣深入,但這些研究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在查閱文獻資料中發現,有的論文研究時并未對該種教學法的概念做出明確的界定,整篇文章分析下來感覺其概念還是模糊不清,使得人們對這種教學法還是不太了解。第二:這些論文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變革教學法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等方面提出了建議與對策,但未給出具體的一些練習方法和手段,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第三:現有的教學法大多側重學生在練習時對動作精準度的掌握,很少談及健美操內在的文化涵養,學生接觸的也僅僅為簡單的肢體練習,并不能充分感受健美操運動的魅力,師生關系互動還是不夠,對“創新方法”的認識較片面?,F今時代是電子化、信息化的時代,健美操教學也應緊跟時代,與時俱進,應用現代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更細致直觀示范健美操動作,可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并帶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這是當下健美操教學法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李瑜.健美操教學法新論[J].教育與職業,2007(9):147-148.
[2] 高紅梅.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336-337.
[3] 李森,于澤元.對探究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J].教育研究,2002(2):83-88.
[4] 于澤元.略論探究教學設計的取向、途徑、特點和原則[J].基礎教育研究,2001(10):23-25.
[5] 梁萍,申洪山.念動練習法在健美操教學中的效果分析[J].體育學刊,2000(1):9-10.
[6] 吳亞娟.反饋教學法在大眾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8):113-116.
[7] 林昭絨.指導發現式教學模式在健美操課中的運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6):86-88.
[8] 張艷萍,葛會欣.大學健美操課實施“自主學練法”的實驗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5):167-168,171.
[9] 艾琴.“遞加循環法”在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3):92-93.
[10] 鐘利.探究式健美教學的實驗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0):95-96.
[11] 黃菁.“探究教學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5):879-883.
[12] 劉建敏,魏燁.健美操教學中運用“固定小團體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126-128.
[13] 王淑英,范紅哲,劉志紅,等.在高校體育專業健美操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4):531-533.
[14] 李世榮,馬莉,趙延紅,等.小組合遞進法在健美操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研究,2006(20):187-188.
[15] 韓曄.“組合分層遞進法”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0(2):122-124.
[16] 鄭柏香,白鳳瑞.健美操互助分組教學法的研究[J].體育學刊,2000(4):60-61.
[17] 徐振兵,張少云.“互交式教學法”在健美操教學中的效用[J].體育與科學,2001(3):76-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