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它是語文的升華,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記錄和表達情感的方式;它還是一門藝術,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學素養的積累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已經有較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其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創新中,下面就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方面談一下筆者的淺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策略
一、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呼聲很高。但在農村小學,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歸納起來,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缺乏動力?,F在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日益與時代脫節,陳舊、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使得教與學兩個方面都日漸失去興趣而處于抑制狀態。由于學生失去了內在的學習動力,便不得不采用外在的、強制的啟動措施,那便是增大作業量。當教師與學生都被題海所淹沒時,哪還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任何學習,倘若失去了主動性與積極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和能力的提高,人的大腦只變成了裝知識的口袋。學習越失去主動性,便越需要被動的壓力,越增加被動的壓力,便越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2、應試教育痕跡嚴重,學生語文能力低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普遍側重應試語文知識的傳授,而對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的文學藝術欣賞卻普遍重視不夠。忽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活生生的語文課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失去了德育的光彩和美育的魅力。按照《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樣的教學結果是使學生的某些應試技巧提高了,語文素質和能力卻下降了,這就是應試教育扭曲語文本體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3、教學思路公式化。比如閱讀,由于長期傳統的教學方法影響,很多教師的語文教學仍是按“識生字一給課文分段一歸納中心思想”這三步進行。認為一篇課文教學只要完成了這三步,教學任務便完成了,在整個教學中沒有聽說讀寫訓練。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使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脫節,沒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二、注重教學模式的優化轉變
學習是課堂學習的主體,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應積極引導學生從傳統的依賴性向自主性方向轉變,而教師作為其重要的引導者、啟發者,應真正轉變自身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自身角色,要盡可能多點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探究學習的機會,還要充分尊重、認真地傾聽學生的獨特想法,以及學習反饋,并在互動交流中,幫助學生突破各項重難點,高效有序的完成各項學習任務,以此來為其今后的學習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1、通過日記積累作文材料
日記是積累作文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習寫作的有效途徑。日記的內容廣泛,日常的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述出來,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例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可將他們自己平時的動手活動或獨特的游戲環節以日記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既讓學生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2、通過閱讀豐富作文知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于作文教學之中。無論是低年級還是中高年級都要注重閱讀訓練。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將閱讀與作文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因此要想寫好作文,廣泛的閱讀十分重要。然而,農村的小學生由于所處條件有限,就難免受到限制。因此,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匯的積累,農村小學教師就更應該強調閱讀的必要性:鼓勵學生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并盡可能多地去閱讀有意義的課外讀物。
3、強化實踐,拓展學生創新思維
對于語文這一學科來講,學習資源、實踐探究機會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此,在日常教育培養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從不同層面、路徑去探究獲取相關知識信息,盡可能多點為其創造實踐學習的機會。比如,在以“民風民俗”為寫作主題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相關書籍、網絡等手段來了解學習,以及拓展探究,不僅可以進行精美PPT的制作,還可以進行圖文并茂文集的編輯等等。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各地區的民風民俗有進一步了解,也能夠在積累豐富知識信息的同時,進一步培養、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操作能力,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有東西可寫了。
4、通過評價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除了教會學生寫之外,教師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寫作的興趣,因此,要注意盡量找到每個學生作文的優點,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作文水平穩步提高。還要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發揮每個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這樣才有利于學生作文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新課標指出: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要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的提高。寫作過程是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習的語文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對字、詞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可以對所學習的生字、生詞進行鞏固,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寫作還是需要學生一定的思維參與才能完成的學習活動,當學生拿到作文題目,首先要在自己的腦海中搜羅相關的詞句和構成篇的思路,在作文的環節更少不了思維活動??梢哉f一篇作文就是學生思維的軌跡,是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學生思維的軌跡。所以,作文是開發學生思維的一項活動,寫作文能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思維得到鍛煉和發展,促進學生全面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正確認識到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要明確作文教學對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從教學現狀出發,優化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融入作文課堂。在日常教學設計與組織中,我們要打破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新型的學習途徑,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寫作興趣,為下階段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應紅.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新一代(下半月刊),2012
[2]殷朝珍.農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有效預習策略和方法[J].學周刊,2016
[3]王冬梅.探究改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