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下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而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勢在必行。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迎來了更高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漸成為小學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有效的作文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為此,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調研,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以期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對學生進行興趣的培養
小學生由于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導致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還有待提高,培養學生的興趣可以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所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1]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作文的興趣培養容易被忽視,現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多的是提供給學生具體的寫作要求,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以及思維發散的能力沒有過多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具有真實性的作文內容不被認可、一味地宣傳文采好而內容空泛的范文的現象,這也容易打擊學生對于寫作的積極性。
2、寫作范圍狹窄、單一,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目前,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會將作文題目直接給出,讓學生根據既定的作文題目列出作文大綱,然后根據大綱的要求填充內容。這種狹窄、單一的寫作范圍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是極為不利的。此外,寫作內容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導致學生在寫作時難以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從而降低了寫作質量,難以實現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3、寫作形式固定、陳舊,寫作內容趨于形式化
當前,小學作文教學多以命題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小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寫作水平。這種狹隘、固定的寫作形式嚴重制約了學生對于自身寫作能力的提升,阻礙了學生對于發散思維以及想象能力的鍛煉,作文格式也更多地向范文靠攏,顯得千篇一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2]傳統應試的教學方法,也使得教師去猜作文題目和寫作方向,提供范文背誦,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幫助,但從長遠來看,學生的思維被格式化,創造能力越來越不足。
二、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積極采用情境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對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培養時,要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多用、善用情境教學法,根據學生的喜好開展多媒體教學。例如在對“過年”這一話題進行寫作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在過年時進行的活動或者儀式,更多地把生活細節寫到作文內容中去,體現作文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體功能展示與過年相關的視頻等影像資料,在展示相關內容時也可以對不同地區過年的習俗和風土人情進行展示,這樣既給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想象的基礎,又為他們提供了一定的寫作內容,不會因自身知識積累和閱讀量的匱乏導致沒有東西可寫;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見識。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狼牙山五壯士》的電影片段,然后為學生布置作業,寫一篇關于電影的觀后感,讓學生從真實的電影環節中感受五壯士的英勇精神。
2、結合閱讀教學,擴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閱讀與寫作是兩種聯系最為緊密的語文教學內容。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最為有效、影響最深遠的便是增強閱讀量,閱讀也有助于加強學生對于語言運用能力的積累。在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教學,開展針對性強的閱讀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對相關閱讀文章進行講解時,教師著重講解文章的寫作目的、寫作技巧和對于情感的表達能力,可以嘗試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了解學生對于文章的具體感受和認知程度,在提升學生的閱讀量的基礎上,改善學生的寫作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也在學習優秀文章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3]例如,在進行關于“父愛”的寫作練習中,教師可以以《背影》為基礎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其中尋找寫作的靈感,促使學生在文章中體會父愛的偉大,那么,再進行寫作時,就容易多了。
3、發揮情感教學的優勢,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感教學是新課改提出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情感是寫作的核心,如果一篇作文沒有情感,那么就像是一個人沒有靈魂。[4]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當局限于課堂中,而是應當開放思維,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素材,產生靈感,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感情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寫日記,養成良好的記錄習慣。例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爬山虎,通過對爬山虎的觀察促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感情共鳴,教師再為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寫一篇關于“爬山虎”的作文,角度任選,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又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何樂而不為呢?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手段,廣大教師應該重視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積極發揮作文教學的優勢,不斷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有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教育體制改革的新要求。因此,教師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內在聯系,利用情感教學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雪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簡析[J].新課程(小學),2012(05).
[2]祝志妹.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6(11).
[3]姚冬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11).
[4]章瑋.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