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用想象力觸碰科學的邊界新作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9年2月5日,農歷大年初一,由劉慈欣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掀起觀影狂潮,最終斬下46億票房,奪得中國影史第二的寶座。這是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2019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科幻元年。
科幻,一個神秘的舶來詞,以其嚴謹的科學基礎和奇詭的想象力稱雄文學界。人類歷史是科學和藝術交替解釋世界的歷史。在漫長的古代史里,人們通過藝術去解釋、認識這個世界,而步入近代以來,科學取得巨大的進步,人類開始通過科學印證或推翻過往藝術所解釋的世界??苹茫扔孟胂罅ν卣巩斍暗氖澜?,又用科學去預言未來的世界??苹?,是想象力的藝術,以科學的基礎。
鼻祖
《弗蘭肯斯坦》
1815年,位于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噴發,巨大的能量以及所攜帶的大量火山灰遮天蔽日,甚至達到了影響地球溫度的程度。因之,1816年被稱為“無夏之年”,全球氣溫下降,家畜凍死,糧食歉收,全歐洲約有20萬人死于這次天氣反常。因為這樣惡劣的天氣,在瑞士的一棟別墅里,幾位年輕人決定創作恐怖小說玩。他們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國詩人拜倫、雪萊,以及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還有他們的一位牙醫。到最后,大詩人拜倫和雪萊沒有寫出傳世的恐怖小說,反而是那時候名不見經傳的瑪麗·雪萊寫出了之后名垂文學史的經典作品——《弗蘭肯斯坦》,也叫《科學怪人》,被認定為第一部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之父
儒勒·凡爾納
19世紀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是最廣為人知的科幻作家,他的《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環游地球八十天》已經成為傳世的經典,中學生必讀書目,為一代又一代人打開科幻的大門。
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弗蘭肯斯坦》更接近于恐怖或玄幻小說。而儒勒·凡爾納在19世紀后期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則更符合今日人們對于科幻小說的標準??茖W與技術在凡爾納的科幻作品中始終處于主要地位,也是推動故事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可以說是現代科幻小說最重要的特點。
凡爾納不僅是科幻小說的開創者之一,也把科幻小說推向了第一個高峰。凡爾納的大多數作品都創作于人類科學與技術爆發的20世紀前夜,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展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前瞻性。在凡爾納的作品里,人們上天入地——發射大炮環繞月球(《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進行環球旅行(《環游地球八十天》),暢游海底(《海底兩萬里》),進入地球內部遇見遠古動物,相當于進行一次時間旅行(《地心游記》)。比作品中的各種奇異場景更令人驚奇的是,凡爾納作品中的很多幻想,都在不久之后成為了現實,這不得不說是作者在文學與科學領域取得的雙重成就,而這種成就也只可能屬于科幻作家。
可以說,正是這位有著優美文筆、豐富的歷史知識、工程師般的計算能力、高超的技術眼光,以及博物學家的廣博知識的法國作家,奠定了人類科幻小說的基調。
黃金時代
人類進入20世紀,量子力學與相對論這兩個學說的提出徹底改變了人類對于宇宙和自身的認識,也徹底改變了科幻文學。戰爭期間,大量研發或想象中的新科技成為科幻最新鮮的靈感源泉。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圍內(以美國為代表)科幻小說的發展經歷了所謂“黃金時代”,形成一個持續創作、出版的高峰。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和英國的亞瑟·克拉克被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
經過了20世紀初的科技爆發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見證了原子彈的威力之后,人們對于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乃至人類的未來,不再有之前一味天真樂觀的態度??萍歼M步將怎樣改變人類社會,高科技是否可能成為專制暴君進行統治的法寶,開始成為科幻作家熱衷討論的一個嚴肅話題。科學進步與社會現實相結合,也成為20世紀科幻小說的一個重要特點。
1944年底美國發表了一篇科幻小說,精確地描述了原子彈的功能。小說當即引起了美國軍方的強烈震動,為此展開了一場調查。調查結論是,“曼哈頓計劃”不存在任何泄密行為,小說中的描寫只是作者幸運地“推測”出來的。幾個月后,世界上第一顆真正的原子彈爆炸了。雜志主編們將此事作為樹立科幻嚴肅性的實例反復使用。科幻史家認為,這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清晰地揭示了科學幻想與科學事實之間的聯系??苹玫摹扒罢靶浴鄙踔脸闪艘环N習慣性思維模式。當今在科技新聞報道中,諸如“可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之類的字句并不罕見。
1968年上映的改編自亞瑟·克拉克小說的同名電影《2001太空漫游》,由電影大師庫布里克執導,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當代中國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劉慈欣也曾說,“我所有的寫作都是對亞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這當然是謙虛,但也足見亞瑟·克拉克在科幻作家心目當中的地位。
劉慈欣
劉慈欣是當代中國最著名的科幻作家,代表作品有《三體》系列、《鄉村教師》《球狀閃電》《時間移民》《流浪地球》等。2015年,他的作品《三體》榮獲世界科幻界的諾貝爾獎——“雨果獎”,一舉讓劉慈欣聞名世界,其后的《三體2》《三體3》更是掀起全民閱讀《三體》的熱潮。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稱,劉慈欣“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世界級水平”。此言不虛。劉慈欣的作品,以其嚴密的科學理論基礎、詭譎的想象力、宏大的宇宙觀、深邃的思想以及強烈的人文關懷和對人性冷峻的觀察,使得其廣度與深度皆非以往中國的科幻作品可比。
以《三體》系列為例,其所創造的“黑暗森林法則”“水滴”“面壁人”“執劍人”“降維打擊”等,幾乎成為全網流行詞匯,而這些詞所代表的想象力與理論,讓人嘆為觀止。還有他所描寫的人類在危機面前所暴露出的反復無常、虛榮心、忘恩負義,可以說劉慈欣對人性的丑惡做了殘酷的鞭撻。我們看過許多關于外星文明的電影或書籍,但沒有一部能像《三體》那樣震撼人心。一個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從中卻可以看到整個人類的歷史,能夠上升到人性的高度,讓人嘆服。 如果你是外星人,你會想到怎樣征服地球?用強大的武力消滅人類,或是用更高等的文明去改造人類?在《三體》第一部中,主角葉文潔對人類失去了信心,她把整個太陽變成了一個功率巨大的播放器,向整個宇宙播放廣播——如果說這尚且在作者專業知識的范圍以內(這當然無法在現實中實現),那么接下來作者所展現出的想象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能力則令人難以置信——地球人與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的三體文明取得了聯系,而三體文明得到信息之后迅速控制了地球文明——這樣的場景設定,已經超出了在20世紀科幻小說中完全脫離現實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具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ū唤稻S打擊后二維化的太陽系,就像梵·高筆下的《星空》)
他在《三體》中寫“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在黑暗森林法則下,大家都想方設法地隱藏自己,只有地球這個傻傻的小孩,不僅燃了一堆篝火,還在旁邊大聲喊著:“我在這兒!我在這兒!”這個法則的殘酷讓人不寒而栗。然而,劉慈欣在采訪中說,“黑暗森林法則”的設定就是兩個文明相距遙遠,相互溝通有時間的延遲。如果有一種通訊手段能夠發明出來,宇宙文明之間的溝通暢通無阻,就能打破黑暗法則。而且不應該因此就畏縮不前,放棄探索太空。其他文明的侵略性更是我們探索太空的一個堅實理由。如果我們一直守在地球上,地球被摧毀,人類文明就全完了。假如我們能夠進入太空,開拓一個新世界,文明才會有延續的希望。美國海戰理論家馬翰說過:“海軍防御的最前沿就是在敵人的港口?!敝挥凶叩教罩?,你才具有防御力量。
而在另外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或者《朝聞道》里,外星人都不黑暗,他們的文明雖然強,但對地球文明都非常珍視,想辦法幫助地球人排除危機??苹眯≌f的作者要保持一個飄忽不定的世界觀,科幻小說是一種展示不同可能性的文學,宇宙也有多種可能性。對人類來說,有最好的宇宙,有中性的宇宙,而《三體》所展示的,是最糟的宇宙。
科幻的特點
科幻小說分為軟科幻和硬科幻。軟科幻小說是情節和題材集中于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社會學等“軟科學”(即人文科學)的科幻小說分支。硬科幻是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硬科學”(即自然科學)為基礎,以描寫新技術新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幻作品。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試圖重置這個定義: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的。
科幻小說寫的是超現實的但不是超自然的故事。超自然的就是說在已知科學規律之外的,超現實的就是基于已知科學規律的。科幻作家所寫的東西,它的基本設定都應該能被科學規律所解釋。
這也是科幻和玄幻、魔幻或者童話、神話的區別。
科幻的意義
除了在傳統文學形式中所熱衷表現的如親情與愛情、忠誠與背叛等人性中一些此前被忽略的特征:人類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永恒的孤獨感,都可以借助科幻文學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人類是如此希望可以探究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如此希望能夠走出自己的家園,離開太陽系,又是如此地希望與其他文明形式進行交流——哪怕這種文明有著毀滅人類的危險,這一切的背后,都是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所表現出的深刻的孤獨感。當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對于其他文明形式的尋找一再落空,這種孤獨感必將更加強烈,而這才是科幻文學可以打動我們內心的原因。
劉慈欣說:“我認為任何好的科幻作品,都應該具有一種對于宇宙的情懷。它可以描述為對宇宙的敬畏感、對新世界的好奇心,或者一種在時間和空間上延展自己的愿望?!彼鲞^一個比喻:如果把宇宙比作一個城市的話,那銀河系就是城市中的一座大樓,太陽系則是大樓中的地下室,而地球只是地下室的一個儲藏室。很多人一輩子都走不出這個儲藏室,也覺得生活在里面挺好的。但是,科幻的意義就是生活在這個儲藏室,卻想要遙望大樓外面的風景。
科幻的使命是拓寬人們的思想,如果讀者因一篇科幻小說在下班的夜路上停下來,抬頭若有所思地望一會兒天空,這篇小說就十分成功了。
★結語:
科幻小說,是以想象力觸碰科學的邊界。對于科學,科幻曾經數次做出預言并準確實現。而對于普羅大眾,它是我們在瑣碎生活中遙望星空的一扇窗口。無論地下室多么美,都別忘了我們的頭頂還有燦爛的星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8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