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科學記錄助力科學概念的形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科學概念是指組織起來構成的、系統的科學知識。它來自科學家共同體對世界的認識,同時也幫助科學家組織對世界的觀察和發現,它包含的內容是開放的、動態變化的。學生學習科學概念是建立在探究的過程中,是在他原有的認識基礎上。學生科學概念的正確建立,需要從學生的前概念入手,通過探究觀察過程,討論交流一系列的過程才能實現科學概念的正向遷移。而科學記錄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樞紐”。
  關鍵詞:科學概念 科學記錄 課堂
  【中圖分類號】G 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184-01
  1.用科學記錄現學生概念原形,筑起科學概念提升的通道
  (1)呈現前概念助推學生科學概念的遷移
  科學記錄運用繪圖、文字、符合等記錄形式,把學生的思維展現在紙上,更是學生思維的一種提煉。
  例如在《螞蟻》一課,提問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思辨是一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從生生的交流中知道螞蟻的結構特點;直接觀察螞蟻繪圖也是一種認識螞蟻結構的方式。從學生圖示可見的是:對螞蟻的頭、胸、腹結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螞蟻的細微了解不清楚,不知道螞蟻有多少只足,不清楚螞蟻的足長在什么位置。通過不同螞蟻畫圖的展示,學生發現,同樣的一只螞蟻每一個同學畫出來都不一樣,激發學生想了解哪一個是螞蟻的正確圖示欲望。進而,有了研究螞蟻的興趣,對細節的觀察,目的性變強。
  (2)呈現探究狀況助推科學概念的形成
  在科學課堂上可以記錄的內容非常多,記錄上如果沒有規定學生要記錄的內容,有的學生會把自己關心的事情都記錄上來。比如:觀察螞蟻,就一個觀察活動學生能在短短的十分鐘觀察中,寫下17條觀察螞蟻的發現。
  學生的科學記錄:這一份記錄發生在《螞蟻》這一課的課外觀察上,學生手持放大鏡,并且準備了糖、面包、餅干等食物,去吸引螞蟻,做的一份觀察記錄。看這一份17條記錄。觀察可見3、4、5、7、14、15、16、17。學生的記錄加雜著學生的前概念,3、5、13、14、7在課堂上是沒有辦法觀察到這樣的;4、14、17科學記錄中有夾雜這學生的推想。真正是在觀察中發現的是:1、8、9、10、11。最有價值的是1和11。對螞蟻有細節的描述。因此,學生的科學記錄,需要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記錄。
  2.用科學記錄豐滿學生研究,鋪起科學概念提升的基石
  科學記錄是有記錄學生的發現的,學生可以天馬行空??赏浚僧?,可寫。一句話,兩句話,三、四句話都是可以的。這樣的記錄能吸引學生的目標,這樣的記錄采用實物投影儀來展示的話,學生愛看,也能從這些圖畫中,文字中發現些新的東西,作為學生知識的增長點。個人覺得比較好的方法是:
  (1)改頭換面,讓記錄變有趣
  操作使用說明書類的科學記錄,讓它本身變的有趣。比如:在記錄如何操作溫度計時,為它設置一個情景。為低年級的小朋友,寫一份使用說明書。給學生的道具有,一張裁剪形狀不同的彩色紙。讓學生把出示在黑板上的文字,進行加工,加入些圖畫。并且在學生制作完成后進行小組的分享展示,全班展示。這比讓學生直接讀,說,要有用很多。
 ?。?)畫出學生的真實想法
  學生在生活中擁有豐富的經驗,有的是正確的科學認識。有的是錯誤的科學認識。用科學記錄展示學生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在低年級學生語言描述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有待提高,畫圖是比較好的展示前概念的好方法。比例螞蟻學生的螞蟻有的學生畫成小狗狀態,只有四只腳。
  3.用科學記錄生發學生研究欲望,筑起科學概念提升的系統
 ?。?)習得簡單圖示的運用
  三年級的科學記錄,體現了學生科學知識的零散性,觀察點的分散。指導學生進行科學記錄,使的科學記錄聚焦于科學研究的中心點。例如:在《它們吸水嗎》中,觀察滴上去的一滴水的變化。觀察中學生會說水沒了,水不見了。到哪里去了呢?學生也能表述出進入紙、木頭這類材料中。但是直觀性差。指導學生繪制這樣的圖,效果就顯而意見了。圖示顯示了在金屬、紙、木頭、塑料上的一滴水開始的狀態,一分鐘后,四種材料上的情況,實驗結束后的一滴水在不同材料上的情況。這樣的圖示,清晰地展示了水進入紙,木頭中。因此,在低、中年級逐步運用圖示的方法,讓觀察具有指導性。
 ?。?)習得科學語言的運用
  學生在觀察記錄上帶有著深厚的感情色彩。例如:用手去觸碰蚯蚓時,蚯蚓會劇烈運動。學生的描述是這樣的:我們的蚯蚓很活潑。為避免這樣的描述出現在嚴謹的科學記錄中,指導學生如實的觀察很有必要。針對上面學生描述的這一句話,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描述就轉向觀察細節的描述。蚯蚓它在跳動,適時告訴學生科學記錄記錄的我們的發現,“活潑”這是我們根據現象做出的一個推測,科學記錄需要的實事求是,記錄細節更重要。
 ?。?)習得求異的思維
  學生的思維跳躍性強,有時也會陷入怪圈中。一個學生發現蝸牛喜歡吃韭菜后,大部分學生匯報就都集中在這一塊。蝸牛喜歡吃白菜;蝸牛喜歡吃青菜;蝸牛喜歡吃野菜;蝸牛喜歡吃菜葉。為讓學生記錄出現多元化,表揚好與眾不同的學生。說出蝸牛喜歡出蘋果不同答案的表揚。
  凝聚一代代科學家智慧的科學概念,通過一次次有效的探究,一次次的質疑、反思,利用科學記錄這一個樸實的載體,融入到學生的“血液”中,成為學生創新、創造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蔣碧云,葉飛.語言“轉譯”——助力兒童“自發概念”科學化[J].小學教學參考,2017(20):29-31
  [2]單道華.巧用思維任務,助力科學概念生長——評許飛老師《簡單電路》一課[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2017(8):63-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6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